盡管很多人對冠心病并不陌生,但他們對該病的具體科學知識了解較少。這導致在預防和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誤區,不僅可能錯過最佳診療時機,還可能導致病情惡化。請注意下面這些常見的錯誤觀念,避免“雷區”。
誤區1:冠心病就是心絞痛、心肌梗死
在日常交流和媒體報道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冠心病”和“心絞痛”“心梗”這3個術語被混用,甚至有人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說法。實際上,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都屬于冠心病的一種類型,只是在癥狀、預后方面有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冠心病的不同臨床表現,將其劃分為無癥狀型冠心病(又稱為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5種類型,其中心絞痛型發生率最高,猝死型以及心肌梗死型癥狀最為嚴重。
心絞痛患者沒有出現心肌壞死,但有心肌缺血癥狀,如胸部壓痛感、悶脹,可能會放射到肩背部,一般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數分鐘即可緩解。出現這些癥狀的病理基礎一般是冠狀動脈狹窄,但沒有完全阻塞。心肌梗死是由于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內有血栓形成,導致血管管腔閉塞,心肌因缺氧而發生壞死。這種情況下,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根本無法緩解,如果不及時送醫或呼叫“120”救治,很有可能造成死亡等風險。
誤區2: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冠心病
盡管傳統觀念認為冠心病主要影響老年人,但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社會壓力的增大、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高脂高鹽的飲食習慣,使得這種心血管疾病逐漸向年輕人群蔓延。如今,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罹患冠心病的情況已不罕見,這標志著冠心病正成為威脅年輕一代健康的重要問題。因此,不論年齡大小,了解冠心病的潛在危害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變得尤為重要。
誤區3:忽視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冠心病在發病初期往往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如疲勞感、胸悶、胸痛以及心悸等。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當人們經歷這些癥狀時,很容易將其誤認為是暫時的身體不適或過度勞累所致,并選擇在家休息以緩解。
不幸的是,對這類早期警示的忽視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例如,“白領加班回家后猝死”“球迷熬夜觀賽后一睡不醒”這樣的悲劇案例屢見報端,其背后往往是因為未能及時識別和處理冠心病初期的表現。因此,如果頻繁出現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癥狀,尤其是當伴隨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或者頭暈等情況時,請務必立即就醫檢查。及時的專業醫療干預對于預防潛在的嚴重健康風險至關重要。
誤區4:心電圖正常,就能排除冠心病
心電圖通過記錄心臟電信號來檢測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傷等狀況。當心肌因缺血而受損時,心電圖可能會顯示出異常波形,如ST段抬高或壓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變。然而,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會出現典型的心電圖異常。特別是對于那些患有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或者那些冠狀動脈病變較輕的患者,他們的心電圖可能看起來完全正常。
此外,心電圖的結果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體形以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例如,一些老年人即使沒有冠心病,其心電圖也可能表現出非特異性的ST-T波變化。另外,某些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導致心電圖出現暫時性的改變,從而掩蓋了潛在的心臟問題。
因此,僅憑一次心電圖檢查結果來判斷是否存在冠心病是不夠的。醫生通常會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格檢查、風險因素評估以及其他輔助檢查(如超聲心動圖、運動負荷試驗、冠脈CT血管造影或冠狀動脈造影等)來綜合判斷。
誤區5: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許多冠心病患者在經過正規治療后,病情往往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定期復查時各項指標也相對穩定。然而,這時不少人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冠心病已經“治好了”。加之部分患者胃腸道功能不佳,擔心某些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或是因經濟壓力而選擇中斷服藥,等到出現不適癥狀時再重新開始用藥。殊不知,這種斷斷續續的服藥方式會導致病情失控甚至反彈,嚴重時還可能加劇病情,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治療冠心病的過程中,未經專業醫生指導,切勿擅自停用任何藥物。正確的做法是遵循醫囑持續用藥,并定期復診,以確保治療效果和自身健康。
誤區6:過度依賴臨床治療
盡管許多冠心病患者對治療給予高度重視,能夠及時接受介入手術并在術后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和檢查,但遺憾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出院后不久便恢復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持續吸煙、頻繁飲酒以及食用高鹽高脂的食物。這些行為不僅可能抵消治療效果,還可能導致新的血管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吸煙是導致冠心病的一個主要獨立風險因素,因此戒煙對于預防和控制該疾病至關重要。此外,采用低鹽低脂的飲食方式,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適量攝取蛋類和奶制品,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并維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都是管理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誤區7:用保健品替代藥物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電視、網絡和手機軟件等平臺充斥著大量醫療信息。這些信息中,有些是由所謂的“名醫”代言,有些則是通過患者的現身說法來推廣某種藥物或保健品,聲稱其對治療冠心病具有神奇效果且無任何副作用。然而,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如此。這類被大肆宣傳的產品很多只是輔助用藥甚至保健食品,并非真正的治療藥物。
雖然單獨使用這些保健品可能不會立即造成健康損害,但如果患者因此停止服用醫生開具的專業治療藥物而僅依賴這些保健品,則可能導致病情延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因此,要聽從專業醫療建議,不要輕信未經科學驗證的療法,并加強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誤區8:認為心臟支架手術可以一勞永逸
冠脈支架植入和冠脈搭橋手術作為治療冠心病的先進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可部分患者仍會疑惑:既然已經通過手術恢復了血流通暢,為什么還需要繼續服藥呢?
實際上,術后定期服用藥物對于維持長期療效至關重要。這是因為雖然手術解決了即時性的供血障礙,但為了防止支架內或新建立的旁路血管發生血栓形成等并發癥,以及針對存在多處病變、伴有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力衰竭等情況的患者來說,持續用藥可以幫助穩定病情、減少復發風險,從而更好地保護心臟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因此,遵循醫囑進行規范治療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