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博主、話劇演員、廣告模特,自信、灑脫、張揚——這些,都是這位“大女孩”的代名詞。一年前,60歲的她從青島來到上海成為“滬漂一族”。剪去留了二十幾年的黑色長發,推翻過往、從零開始學做博主,由內而外地“重啟人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鮮花與掌聲。以下就是這位“大女孩”的自述——
在上海的N個人生第一次
我是一張,60歲選擇離開青島來上海討生活,一個人、兩只狗成了“滬漂一族”。
許多人認識我,是通過一張我和女兒的朋友小關的合影。在那條帖子下,許多人評論我渾身散發著迷人的光芒。但回想起最開始的嘗試,實則并非出于自然而然,而是源于女兒和小關的一種微妙“逼迫”。
抹胸上衣、墨綠色闊腿褲,當小關拿出她的衣服讓我試穿時,我的全身心都是抗拒的。站在鏡子前的那一刻,我驚呼:“天哪!我從來沒穿過這樣的衣服,這樣怎么能出門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喜歡穿各種花邊長裙,戴亮閃閃的耳環,背各種漂亮包包,但在我的觀念里,沒有人會穿這樣暴露的衣服,我也擔心走在街上會被人指指點點,當作異類。
在女兒和小關軟磨硬泡的一再勸說下,我給自己做了一層又一層的心理建設,臨出門還在肩上搭了一條絲巾給自己壯膽。一開始,我害羞又拘謹,感覺連頭都抬不起來。但在拍照過程中,我慢慢地打開了自己,大膽地去展現真實的一面。因為我發現,在路上,沒有人在意你的行為,也沒有人在意你的穿著是否標新立異,這里只有對個性的尊重和包容。
來上海,我覺得我又“活了一次”,還解鎖許多個人生第一次。
為了獨立完成工作,我從零學起寫文案、修圖、設計造型。寫的內容沒有“網感”,我就每天在網上看一些對我有幫助的文案,一點點積累;擺動作手足無措,我就對著鏡子自己練習或者模仿別人的擺拍動作。雖然老花眼看東西吃力,長時間盯著屏幕會流淚,但我知道我必須學,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我從小對話劇情有獨鐘,上學的時候還嘗試過演話劇,不過工作后就再沒接觸過。所以,當工作室邀請我出演沉浸式話劇時,我欣然答應。反反復復地口述、慢慢地捋出主線,在半年的排練過程中,我幾度想要放棄??僧斸∧宦湎碌哪且豢?,我似乎看到了年輕的自己,我是那樣美麗。在后臺,大家給予了我很多鼓勵,送我的花多得都抱不過來。
我還和女兒來了次說走就走的出國游——瑞士、巴黎……在意大利的阿馬爾菲海岸,我們決定自己租船出海。當我成為船長,駕駛游艇迎著風浪和大海親密接觸時,一瞬間我愛上了這種自我掌控感。在海里游泳時,我還挑選了一身熒光黃的比基尼,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嘗試。
不想做一輩子的“乖乖女”
我的身份是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普通、安穩、符合世俗的期待?;赝易哌^的60年,我的生活、工作甚至婚姻,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結婚后,我又努力“主內”,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在我52歲那年,丈夫因病去世,這使我一下子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往后的八年里,我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有時幾乎一個月都不和人交流。后來我的母親離世,我在悲痛中迷失了方向,徹底走不出來了。
女兒看出我的狀態不對,說我一個人住在青島太孤獨了,問我要不要來上海住一段時間。一開始我是拒絕的,我覺得我去了就是添麻煩。女兒又建議我做自媒體博主,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經歷。自媒體博主?一個離我多么遙遠的詞,況且我這么大歲數了,有誰會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在我猶豫不決之時,女兒給我租好了房子,一聲聲呼喚催促著我離開泥潭。
我告訴自己,已經8年了,應該做出改變了。我簡單地收拾行李,帶著兩只12歲的狗狗,一個人從青島來到了上海。沒有激動,也沒有興奮,籠罩我的是木訥和迷茫,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60歲這年,我離開了熟悉的家鄉,來到上海成了“滬漂一族”。
去理發店剪掉留了二十幾年的長發,是我來上海做的第一件事。有人問我會不會心疼,對此,我倒是很坦然,頭發剪短了還能再長,就算剪壞了我還能戴個假發,怕什么呢?除了剪短,我還將頭發漂染成白金色。僅是看到鏡子的第一眼,我就愛上了我自己。
在這里,我常常和年輕人打交道。他們不喜歡婉轉和猜來猜去,一切都是敞開了說。一開始,孩子覺得跟我溝通存在問題,比如她說的是很直接的話,卻被我理解得含蓄復雜。仔細想想之前的我,真的是活得小心翼翼。比如聽別人說一句話,我就會反復琢磨對方的意思,思考一句話背后的隱藏含義。而現在,回歸低語境,讓我覺得特別輕松和舒暢。
成為時代的“大女主”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年輕的粉絲都喜歡喊我“電子媽媽”。通過自媒體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同時,還能感染到這么多年輕人,讓他們開始想象,如果有一天,父母也能活成一張阿姨的狀態該有多好,我特別有成就感。
這些年輕人常常給我發私信,問我如何才能讓父母理解和接受他們的與眾不同,與父母更好地和平相處。坦白地說,我也沒有什么好的建議,應該是年輕人給我建議。我只能告訴他們,有時間多陪父母出去走一走,時間會讓他們慢慢認可你的決定。
或許是生活圈層不同的原因,我當年也很不理解女兒的一些做法,但當我來到上海和她一起創業、生活以后,起碼我不會像之前那樣催她結婚了。
在這個年紀選擇“滬漂”,我也曾聽到過不少反對的聲音。有人說,你在老家安逸地養老不好嗎?有人覺得我只是在作秀,真實的生活哪有那么陽春白雪,可我喜歡上海這座城市。曾經的我,主要為家庭、為父母、為子女而活,但如今我只想為自己活?,F在,我找到了那種一睜眼就感覺自由幸福的感覺,想怎樣過,就怎樣過,不再懼怕別人的眼光。雖然我并沒有辦法完全打破生活的條條框框,但至少是一個逐漸打開的過程。
我也是后來才聽說“大女主”這個詞,在我看來,不去依附任何人,勇敢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女主”。關于未來,我的內心早已羅列出好多想做的事,或許我會先考慮換個淺粉色的新發型。短期內我還準備學習騎馬、跳傘、潛水……只要是沒有嘗試過的,我都想去試一試。
寫在最后
60歲選擇“重啟人生”需要多大的勇氣?一張給了我們答案: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不斷嘗試屬于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我不會被別人的閑言碎語干擾,我就想過可以自我掌控命運的生活,不給自己設限,一步一步突破”。
摘自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