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剖析合成部隊指控鏈路內涵特點的基礎上,聚焦作戰運用、功能作用、指揮信息3個方面開展鏈路能力需求分析,研究提出指控鏈路5類典型能力建設指標;從“籌劃、建網、成鏈、管維”4個維度,系統設計指控鏈路的具體構建流程和實現步驟。以“信火特一體多域精確戰”籌劃計劃和行動控制需求為典型應用背景,系統分析基于典型編組的指揮控制鏈具體構成,設計合成部隊指控鏈路組織運用模式,為開展合成部隊指控鏈路規范化建設和鏈路運行優化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
關鍵詞:指控鏈路;能力需求標準;構建流程步驟;組織運用模式;合成部隊
中圖分類號:E917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5)10-0113-05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hain of the composite force, the link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cusing on three aspects: combat application, functional role, and command information, and five typical capabilities building indicators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hain were studied and propos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lanning, building a network, forming a chain, and managing maintenance\",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hain were systematically designed. Taking the planning plan and ac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Fire, Special Integrated Multi-domain Precision Warfare\" as a typical application background, the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hain based on typical formations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model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hain of the composite force is designed, 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method guidance for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chai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link operation.
Keywords: command and control link; capability requirement standard; construction process step; organizational application model; synthetic force
隨著無人化智能化指揮控制裝備的逐步研發與列裝、配套指揮信息系統軟件的廣泛運用,戰前籌劃計劃和戰中指揮控制的自動化運行與處理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逐步成為作戰的基本樣式。同時,多域聯合作戰的典型特征、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對指揮模式、指揮體系及籌劃指控流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合成部隊指控鏈路建設著眼實現任務部隊指揮機構、作戰單元及武器平臺融入聯合,采取統籌調配補充新研裝備、組織必要的裝備加改裝、優先保障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等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網鏈”建設尚未完全成體系貫通,距離部隊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真正實現基于“網鏈”的聯合作戰指揮、控制和協同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以典型作戰樣式籌劃計劃與行動控制為應用背景,擬在分析合成部隊指控鏈路典型特點與建設標準的基礎上,從指控鏈路的能力指標與構建步驟入手,開展指控鏈路總體構建流程和組織運用模式優化設計,為開展合成部隊指控鏈路規范化建設和鏈路運行優化提供方法指導與技術支持。
1 "合成部隊指控鏈路典型特點與建設標準分析
1.1 "合成部隊指控鏈路內涵與特點
1.1.1 "指控鏈路的基本內涵
指揮信息系統是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對感知系統、通信網絡、指控系統和武器平臺的綜合集成,是陸域作戰行動的基本支撐,提供信息獲取平臺、鋪設信息傳輸通道、搭建信息處理樞紐和共享信息交互網絡等,通常包括戰場信息網絡和情報鏈、指控鏈、打擊鏈和保障鏈等典型鏈路。
指控鏈路是指揮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通由上及下各級指揮機構到任務部隊、基本作戰單元和武器平臺末端的指揮控制信息鏈路,根據作戰編成、指揮關系、行動控制需求構建生成,主要支撐向上接入上級集群指揮信息系統、向下聯通下級群隊信息系統,末端鉸鏈嵌入武器平臺系統。
1.1.2 "指控鏈路的典型特點
指控鏈路是合成部隊遂行籌劃計劃和指揮控制任務的重要支撐,是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的主要手段,具有“網絡中心戰”的典型特征。
1)網鏈融合、靈活高效。網是鏈的基礎,依網絡聚要素構建鏈路;鏈是網的應用,循鏈路據節點展開行動。指控鏈路能夠有效激活戰場信息網各節點間的互聯互通,全維精確感知態勢變化,異地同步形成方案決心,及時分發各種指控指令,實現各作戰單元、要素的實時聯動,從而極大地縮短“發現—決策—行動”周期。
2)突出聯合、跨域通聯。充分利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互操作的功能,內聚各兵種力量,外聯戰略戰役級力量,實現各類作戰力量之間的跨域組合、按需調配、整體聯動和自主協同,提升合成部隊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的能力。
3)全域貫通、直達末端。堅持以指揮流主導信息流,以信息流引領能量流,通過打通戰場信息網絡斷點堵點,貫通情報鏈、指控鏈、打擊鏈和保障鏈的信息流轉,推動各作戰單元、要素之間的全程信息共享,為同步決策、動態調整、實時協同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有效的支撐。
1.2 "指控鏈路能力需求分析
1.2.1 "作戰運用需求分析
合成作戰群隊主要擔負渡海登島、邊境防衛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使命任務,其指控鏈路建設為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提供支撐,為各級指揮機構和作戰群隊有效遂行任務提供決策指導。
1)促進作戰力量高度融合。以網絡信息體系為基礎,把諸兵種作戰部隊、作戰單元、作戰要素融合形成網絡化的聯合任務體系,打破兵種結構壁壘和固定編成編組,可實現依作戰功能按需重組各類力量。
2)支持指揮控制扁平迅捷。依托網絡化的指控手段,優化信息流程、減少指揮環節,多層級多要素并行、同步、滾動規劃任務和計劃,消解諸兵種在時域、頻域、空域的沖突,提高方案計劃擬制精準化水平,大幅縮短指揮周期。
3)支撐作戰行動協同高效。作戰信息快捷地傳達至每一個作戰單元和要素,使行動調控突破地理空間的限制,在多維戰場空間全縱深實現協同一致;根據戰場態勢投送力量、選擇打擊武器,使每個作戰單元、要素動態匹配戰場變化,從而實現高效把握戰機、控制戰局。
1.2.2 "功能作用需求分析
指控鏈路的能力需求是在依托戰場信息網的體系支撐下,以情報鏈逐級獲取的各級各類戰場態勢信息為基礎,支持以機動指揮平臺和戰術互聯網為骨干的指揮信息系統實現以下功能。
1)能夠通過有線、無線、話音、數據和圖像等多種通信手段,安全、順暢和可靠地構成各級機動指揮機構,從而實現高效、穩定和不間斷的指揮控制。
2)能夠實現系統靈活重組和自適應節點替代,機動指揮能力強;對上聯通上級指揮機構,對下通達至作戰平臺甚至單兵系統,橫向與友鄰和其他軍兵種部隊建立無縫鏈接。
3)能夠輔助各級指揮人員定下決心,制定、評估和優化方案計劃,保障指揮員及時有效地定下決心,并對所屬對象實施有效指揮與控制。
1.2.3 "指揮信息需求分析
根據部隊典型使命任務和行動樣式對指揮信息的需求,按照信息驅動指揮控制活動和作戰行動的理念,從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分析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格式是什么和誰來提供各類信息。
在分析各級指揮機構、作戰單元和武器平臺所需信息的種類、內容及其形式、范圍及時限等要求基礎上,匯總形成指揮控制基礎數據、動態態勢數據和指揮決策數據三大類信息需求。
1.3 "指控鏈路建設標準分析
1.3.1 "建設任務與目標分析
為實現武器平臺與指揮信息系統的動態協同和戰場資源的高效配置,從建設目標上講,指控鏈路要實現縱向貫穿上級集群指揮機構到下級分隊各層級,橫向聯通情報偵察、信火打擊、綜合保障等群隊的指揮協同鏈路,對外建立與其他軍兵種部隊之間的支援保障鏈路,增加指揮跨度,確保實現快速靈活應對戰場態勢變化、全面有效掌控部隊。
1.3.2 "建設標準分析
通過部隊能力需求調研和建設現狀差距的理論分析,梳理總結出指揮控制鏈建設的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態勢綜合能力、籌劃決策支持能力、計劃組織支持能力、行動控制支持能力和作戰評估能力5項關鍵能力,具體內涵界定、能力細分及建設期望目標等見表1。
表1 "指揮控制鏈能力建設參照指標
2 "合成部隊指控鏈路構建流程與實現步驟
2.1 "指控鏈路總體構建流程
合成部隊依托新型指揮信息系統裝備和軟件開展網鏈構建,通常按照籌劃指揮信息系統構建、構建信息網絡環境、建立指揮信息鏈路和組織系統運行管維等4個步驟組織實施,總體上可概括為“籌劃、建網、成鏈、管維”,如圖1所示。
圖1 "合成部隊指揮信息系統組織與構建流程
1)籌劃規劃。一般由各級指揮機構的信息保障要素牽頭,依據使命任務、行動計劃、協同關系以及綜合保障等對信息網絡的具體要求,通過掌握指揮終端、信息產品、通聯關系等基礎需求,確定綜合信息網絡以及情報、指控、打擊和保障等信息鏈路的組織方案,運用規劃軟件調配資源并輸出規劃結果。
2)構建網絡。信息保障分隊在信息保障指控要素的指導下,依據網絡組織方案和網絡規劃結果,展開機動通信、指揮控制、信息服務等各類裝備系統,通過基本的系統通聯手段構成戰場通信網絡。
3)構建四鏈。信息保障分隊安裝部署指揮信息系統通用、專業軟件,設置網絡通聯策略,加載相應數據,為組織實施情報偵察、指揮控制、信火打擊和綜合保障等行動,構建各類信息生成、傳輸、處理和顯示的支撐鏈路。
4)運行管維。信息保障指控要素和信息保障分隊運用網絡管理、安全防護等系統工具,對網絡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并根據態勢變化、指控需求等對網絡進行動態調整,確保網絡穩定、高效運行。
2.2 "指控鏈路構建步驟
指控鏈路構建遵循“統一規劃、聯動實施,基于網絡、優選路由,遵循規則、利于指控,敏捷響應、順暢穩定”的基本原則,通常按照“配置指控節點—確定指控規則—指控信息貫通—鏈路調整重組”的步驟組織實施(圖2)。
2.2.1 "配置指控節點
指控保障要素組織通信保障組、網絡系統保障組相關人員,根據網絡規劃結果、指控鏈路籌劃結果,利用指揮信息系統進行指控節點配置。①明確鏈路構成。依據鏈路保障對象和保障任務,分析設計每條指控鏈路的節點構成、通聯手段、業務類型等,搞清楚每條鏈路包括哪些節點、通聯方式、傳輸信息等。②歸并鏈路類型。依據鏈路構成和指控關系進行歸并分類,分清楚鏈路屬于哪一類別、處于哪一層級。③劃分優先等級。依據上級要求、本級指示以及鏈路類型、重要程度等,結合網絡開通狀態、可用信息資源等條件,劃分鏈路優先等級,明確保障重點和優先方向。
2.2.2 "確定指控規則
依據各類條令標準及指揮控制規范,以及上級有關要求和本級指揮員指示等,確定指控鏈路上各節點間的指控關系、指控方式、職責權限和指控流程等規則,重點關注鏈路上信息的主要流向、關鍵路徑和起始點,為鏈路貫通、運行、調整提供基本遵循。
2.2.3 "指控信息貫通
指控保障要素根據指控規則和典型行動流程,組織本級指揮機構后臺支撐力量、外圍保障力量以及鏈路各節點信息保障力量,按照鏈路優先等級,依次逐條調試指控鏈路、貫通指控信息。通過態勢、文電、數據等典型信息的流轉,檢驗鏈路貫通程度,測試態勢分發、文書流轉等各類指控信息運行的實際效果。根據測試情況,進一步優化鏈路要素構成和信息流轉路徑,最終達到鏈路穩定可靠、信息流轉順暢的要求。
2.2.4 "鏈路調整重組
指控鏈路貫通后,指控保障要素組織相關席位、后臺支撐力量、外圍保障力量實時監控鏈路狀態,做好運行維護和安全防護。密切關注態勢變化和網絡運行狀態,敏捷響應指揮控制和行動調控需求,根據指控關系調整、指控方式變更、網絡狀態變化等實際情況,及時組織鏈路節點調整補充、末端拓展延伸和鏈路優化重組。
3 "合成部隊指控鏈路總體構成與運用模式設計
3.1 "典型應用場景設計
立足合成部隊指控裝備編配現狀與運用實際,基于典型群隊編組、指揮控制規則和籌劃計劃、行動控制需求進行鏈路設計。合成部隊戰斗群一般可編設合成分隊、偵察分隊、炮兵分隊、防空分隊、機降戰斗隊、工程保障隊、防化保障隊、通信保障隊和綜合保障隊等,如圖3所示。
選取聯合登島作戰中的先期信火打擊、立體協同奪要2個階段,典型業務流程圖如圖4所示。
3.2 "指控鏈路具體構成
按照前述的指揮控制鏈構建流程方法,以戰互網、數據鏈、北斗等為網系支撐,依托指揮信息系統指控平臺軟件和各類指控裝備,分別構建對上、對下(包括合成、兵種2類指控鏈路)、內部3類指揮控制鏈路,理順指揮機構之間相互關系,規范指控手段運用和指揮信息流轉,保證指揮機構有序運行。指揮控制鏈具體構成如圖5所示。
3.3 "指控鏈路組織運用模式
合成指控鏈的典型運用模式:合成戰斗群指揮機構—合成分隊指揮機構—奪控隊指揮組。①對上指控鏈,主用戰互網電話、數據鏈、統型指控平臺等,實現視頻、話音、數據和態勢通聯;備用衛星電話、短波電臺等,實現話音、數據,使用北斗手段保底。②內部指揮鏈(合成戰斗群指揮機構—合成分隊指揮機構),主用戰互網電話、統型指控平臺等,實現話音、數據、態勢通聯;備用衛星電話、短波電臺、北斗等,實現話音、數據通聯。③合成分隊指揮機構—奪控隊指揮組,主用超短波電臺,備用北斗等,實現話音、數據通聯。
具體組織運用模式及典型流程如圖6所示。
1)信息接收:以合成群隊名義上報的報告信息,由上級集群指控要素相應職能席位接收;以合成群隊指揮機構各要素名義上報的報告信息,由集群指揮機構各要素相應職能席位接收。
2)信息處理:以群隊名義上報的信息,由承辦席位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比對印證,提出初步情況判斷和處置建議,要素主任席綜合有關情況,向指揮員提出情況判斷和處置建議;以群隊指控要素名義上報的信息,由對應要素承辦席位進行綜合分析、比對印證,提出初步情況判斷和處置建議,由上級集群相應要素主任席定下處置執行決心,并指派所屬值班席位督導落實。
3)信息流轉:①向上流轉,主要采用逐級流轉的方式,情況緊急或文電篇幅較長時,經要素主任席同意,可由承辦席位同步越級流轉;②向下流轉,指揮員、要素主任席閱辦完畢的信息直接發送承辦席位;需其他要素掌握的信息,注明后直接發送至相關要素綜合席位;③平級流轉,即不同要素和組別的席位之間可直接流轉信息。
4)信息分發:①綜合性信息由籌劃要素綜合計劃組統一分發,行動控制指令由指控要素分發下達,專項性信息由各業務要素綜合席位分發;②各要素均可發布共享信息,專項信息直接發送至有關席位;調閱信息存入共享數據庫,指揮系統內各級按權限調閱。
4 "結束語
著眼信息化條件下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模式,在開展合成部隊指控鏈路能力需求分析與典型應用場景設計基礎上,論文分析提出了指控鏈路5類典型能力建設指標,系統設計了指控鏈路具體構建流程和實現步驟,構建了3類指控鏈路典型運用模式,對于提升合成部隊基于新型指揮信息系統的籌劃計劃與指揮控制效能、指控鏈路規范化建設和鏈路運行模式優化提供了方法指導。下一步,重點針對指控鏈路優化所涉及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鏈路結構抗毀性度量建模及優化分析方法、文書格式規范化設計與應用規范化管理方法等開展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強,蔡駿,朱峰,等.陸軍部隊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21.
[2] 趙德勇,袁紅麗,劉潔.指揮控制系統軟件及其運用[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22.
[3] 姜偉杰,劉勇,權冀川,等.指揮信息系統效能評估研究進展[J].火力與指揮控制,2022,47(12):1-5.
[4] 李懿凡,黃洪鐘.指揮控制網絡節點與鏈路可靠性建模與評估算法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8.
[5] 王暉,許貴君,蒲瑋.基于信息系統的裝備保障指揮能力需求分析[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7,31(3):7-11.
[6] 趙律君,魯云軍,陳克斌,等.基于保障鏈的合成旅指揮信息系統網絡模型[J].指揮控制與仿真,2022,44(6):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