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二十年如一日堅持油菜超高含油種質資源的研究與創新,帶領團隊在農村扎根,把實驗室建在田邊,成功把“三碗菜籽一碗油”變成“兩碗菜籽一碗油”。她培育的“慶油3號”創造了中國油菜籽單產及含油量最高的紀錄,“慶油8號”再度刷新紀錄。她就是重慶市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長,重慶市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研究員黃桃翠。她研制培育的油菜品種累計推廣面積3000余萬公頃,新增經濟效益超過100億元!
2005年,黃桃翠還是湖北省一所高中的生物老師。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一篇名為《一顆種子要改寫世界油菜歷史》的報道,講述了油菜育種專家、西南大學教授李加納將油菜的黃籽、高產、高油等性狀相結合,創立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黃籽油菜育種技術體系的故事。沒想到,這篇報道徹底改變了黃桃翠的人生軌跡。
“黑乎乎的油菜籽通過育種就變成了黃色,這比魔法還神奇。”當年28歲的黃桃翠覺得這個培育的過程特別新奇,也因此迷上植物遺傳學。于是,她白天講課、晚上自學,第二年就考上了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作物遺傳與育種專業的研究生,師從李加納教授,自此開啟了油菜科研的歷程。
2009年,黃桃翠研究生畢業,跨入重慶市農科院大門時,她還有些茫然。農科院招她做油菜育種員,但應該育什么樣的種子呢?院領導與她談話時說:“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可農民需要什么樣的油菜種子呢?為了得到答案,她走進田間地頭做調研。“當然一是產量高、二是出油多嘛!”農民簡單地回答著。但在過去,行業內不少育種專家認為:高產難高油,高油難高產,兩個指標很難統一。“我就是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維,育出既高產又高油的油菜!”
這是一個艱難的起步,必須下苦功。油菜試驗田有10公頃,項目科研人員就黃桃翠一個人。她就在這10公頃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小小的試驗田塊被她仔細地分成了1000多個單元,每個單元都被插上了各自的“身份證”。黃桃翠對油菜的研究著了迷,她就像貼心的保姆,細致地照顧著每個單元里的50株油菜苗,從育苗、播種、栽插再到收割,油菜是否得病?對肥料需求量有多大?出苗期是否一致?她都得逐項記錄。除了農忙時節會請幾個工人外,大部分的活兒都得黃桃翠自己干。
科研農業的煩瑣,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最累的是油菜花的人工授粉工作。“農民種油菜,靠的是勤勞的蜜蜂來授粉。”黃桃翠說,但他們育種授粉,全靠人工進行,“在油菜花蕾還沒有打開的時候,我們就用鑷子小心地把花瓣別開,將雄蕊夾斷去雄,再將另外植株的花粉涂上進行雜交。”這個人工授粉的動作要重復好幾萬次,黃桃翠在地里一干就是一天,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黃桃翠說,收集、鑒定、評價、創制好的育種材料,往往是大海撈針,只能反復嘗試。
2013年11月,實驗油菜品種要做大面積試點,懷有兩個月身孕的黃桃翠去貴州銅仁觀測苗情。她至今記得,那時自己的妊娠反應很嚴重,但是試驗數據不等人。黃桃翠硬是在顛簸的路途上撐過了9個小時,在第二天中午趕到了試驗田。她用皮尺挨個測量每株苗的根莖、苗高,仔細數著每株苗的葉片數,“生長數據都正常,心里才有底。”
油菜育種培育工作不能間斷。孩子出生剛滿40天,黃桃翠就帶著他一起住進了田埂邊簡陋的臨時住所。房間沒有門,她就掛起一張床單,簡單地將房間分隔;工作間隙,她在田埂邊找一塊空地哺乳。孩子就這樣在油菜田邊一天天成長,而黃桃翠培育的新品種,也在她的精心呵護下慢慢成熟……
2015年,經過不斷摸索和創新,第一個高產油菜品種“慶油1號”成功問世。當時,正在國外訪學的黃桃翠聽到這個好消息后喜極而泣。“慶油1號”推廣后,黃桃翠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兒,她白天在油菜田間奔走,收集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晚上又泡在實驗室里,想辦法讓油菜品種更加完美。

2016年,黃桃翠牽頭研發的油菜特高含油品種“慶油3號”先后通過品種申報、育種檢驗、專家審定論證排名、獲得國家審定等流程,含油量高達49.96%,創造了全國油菜單產及含油量新紀錄。“49.96%是什么概念?意味著實現了兩碗菜籽一碗油的目標!”黃桃翠激動地向農民朋友解釋道,“之前的品種要三碗菜籽才能榨一碗油,而‘慶油3號’只要兩碗菜籽就能榨一碗油,這是油菜籽領域的巨大進步!”農民朋友笑得合不攏嘴。2019年,黃桃翠研發的“慶油8號”再次打破紀錄,讓油菜的含油量達到51.54%。中國農業科學院發來賀電,向黃桃翠表示祝賀,相關專家紛紛向她豎起大拇指,夸贊道:“黃桃翠,你了不得啊!”黃桃翠樂呵呵地說:“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老百姓的油罐子里多裝中國油。”
在一次講座上,黃桃翠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小兒子在填報家庭信息時問我,‘媽媽,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我自豪地說,‘媽媽可以算是科學家吧。’小兒子又疑惑地問道,‘媽媽,你確定嗎,科學家不是應該穿著白大褂、戴著眼鏡,在辦公室做實驗或寫報告嗎?為什么你每次加班,爸爸帶我去看你,你都在和一大群農民伯伯種地呀?’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然后,小兒子直接在職業那一欄填上了‘種地’兩個字。我動情地摟著小兒子說,‘兒子,你說得沒錯,媽媽是種地的,科研論文就應該寫在大地上!’”
中國雖是全球第三大油菜籽生產國,但也是第二大油菜籽消費國,油菜籽供需缺口較大,依賴進口。黃桃翠嘔心瀝血,為中國油菜籽的生產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黃桃翠眼中,要推開油菜育種世界的一扇扇大門,挖出一個個“珍寶”,絕不能關起門來搞科研,“虛心求教,借別人所長,才能讓創新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穩。”
一次,黃桃翠得知,陜西省漢中市勉縣種子站站長掌握著雜交油菜化學去雄的“絕技”,一旦掌握了這門手藝,就能省去很多人工去雄的環節,育種效率大大提高。為了學手藝,黃桃翠3次上門求教,每次看著站長在地里忙,黃桃翠就默默地守在他旁邊幫忙,也不多話,就等人家空閑的間隙,提出自己的問題與他進行探討。黃桃翠虔誠得像個小學生,那位站長被她感動了,終于將“絕技”傳授給了她。在站長傳授經驗的基礎上,黃桃翠開始實踐摸索。什么樣的油菜地適宜怎樣的配方濃度?黃桃翠背著噴霧器下地一遍遍試,一筆筆記下試驗數據。
黃桃翠經常接到陌生人的來電,“對方都是農民,他們幾經輾轉聯系到我,只是為了道一句感謝。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這輩子值了。”如今,發微信、打電話找黃桃翠的人越來越多,她無法全然顧及。但農民問到的所有和農業技術相關的問題,她都會認真回答。黃桃翠說:“如果一種栽培技術或種植方法能提高產量,我會毫不猶豫地到地里去跟大家講解。”
2022年3月底,黃桃翠下鄉做調研,穿梭在平壩與高山之間,她一眼就認出了她培育的“慶油3號”。一個60多歲的老農聽說黃桃翠是育種人,轉身就走了。就在黃桃翠疑惑的時候,老農卻捧著一大束鮮花氣喘吁吁地跑來,說:“黃老師,我種了一輩子油菜,從沒種過像‘慶油3號’這么好的品種,5公頃的地我賣了7000多元錢!”黃桃翠很開心,這是一種被老百姓信任、被老百姓稱贊的幸福,這里的每一朵油菜花,都是老百姓給她的獎章!
為了把“慶油系列”油菜品種推廣好,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從2016年至今,黃桃翠在重慶、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油菜主產區打造示范田,召開田間示范現場會達數百場次。在現場會上,黃桃翠不厭其煩地解答種植戶提出的各種問題。有時,為弄清種植戶提出的問題,黃桃翠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反復詢問,找準病根,避免給種植戶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科研永無止境,就是要不斷直面國家所需、人民所盼。”黃桃翠幾乎每日在田間地頭奔波,總能發現各種問題。根腫病如同油菜的“癌癥”。2024年,黃桃翠團隊攻關推出的新品種“慶康”系列,抗根腫病的同時,也讓油菜的含油量高達53.17%,再創中國油菜籽含油量最高紀錄!黃桃翠讓“油瓶子”里裝進了更多的中國油,也帶動了廣大油菜種植農戶大幅增收。
在油菜地里一路摸爬滾打,黃桃翠成績斐然,榮譽滿貫,她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等稱號,還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豐收獎中的“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面對未來,黃桃翠信心滿滿地說:“科研路上要立恒心、下苦功,培育出更多高產高含油量的油菜籽品種,并加快科技人才的培養,為鄉村振興和農民的增收致富再立新功!”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