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冬,我與孫某某離婚時約定,10歲的兒子隨我生活。孫某某每月支付生活費1000元,并共同承擔兒子額外合理的醫療費、教育費。孫某某雖然一直按約定支付相關費用,但從不關心兒子的學習情況。2024年9月,我為兒子選擇了私立高并支付了半年學費、住宿費及校服費共2.68萬元,要求孫某某承擔1.34萬元,但孫某某認為我未與其協商且收費標準遠遠超過了普通公立學校,他只同意支付普通高中的學費、住宿費、校服費。請問,子女就讀私立學校的學費應當由誰承擔?
雖然雙方約定的“教育費”以合理為限,但從實際情況看,兒子就讀私立高中雙方均存在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并共同承擔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教育義務包含父母雙方對子女就讀學校的選擇,你未與孫某某協商便決定讓兒子就讀私立學校,對雙方教育費負擔加重,并產生糾紛存在較大責任;孫某某對兒子的學習情況從不關心,未履行對子女教育的法定義務,對兒子就讀私立高中也存在一定責任。根據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目前不宜讓兒子再變更就讀學校。因此,兒子的學費,你承擔的比例應適當高于孫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