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寶寶出生后,為了更好地照顧我們,丈夫把老家的公婆接來和我們共同生活。剛開始我們相處得還挺好,婆婆雖然有些粗心,但性格好,藏不住事,喜歡向人傾訴,凡事不吐不快;而公公則是個內斂、不善表達的人。因為有了他們的照顧,我們夫妻倆終于有了喘息的空間,我從心底非常感激他們。但最近發生了一件小事,讓我很苦惱。
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在房間里補覺(晚上都是由我帶孩子),丈夫在電腦前加班辦公,婆婆進來給我們送早餐,開門的時候動靜有些大,我被吵醒了。丈夫當即對婆婆說:“媽,你能不能輕點,都把嘉嘉吵醒了!”婆婆聽后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沒有說話就出去了。雖然丈夫并沒有把這當回事,但我發現從那以后,婆婆無論是行動上還是言語上都變得有些刻薄,一向樂呵呵的她也收起了笑臉,家中彌漫著壓抑的氣息,而且我明顯感覺到婆婆只是針對我,對丈夫和寶寶依然非常好。
為了緩和我和婆婆的關系,我時不時地討好她一下,但婆婆并不領情,這讓我更加郁悶和困惑。請問,我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讓家里能恢復到以往輕松和愉悅的氛圍呢?

從嘉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平時的生活中,公婆性格上有差異,婆婆的感情外顯并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公公作為丈夫并沒有成為婆婆傾訴與分享的對象。
之前雖然兒子不在身邊,但在老家那個熟悉的地方有親人、鄰里、老朋友等,婆婆被壓抑的情緒還能得到釋放。現在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辛苦養大的兒子就在身邊,婆婆自然會將更多的情感寄托在兒子身上,這個時候如果兒子對她有所忽視,她就會把對兒子的不滿轉向兒媳,覺得是兒媳搶走了兒子。如果兒子沒有保持一定的邊界感,跟母親過于親近,母親也會控制不住地想去“占有”兒子,渴望自己與兒子的親子關系更勝于兒子與兒媳的夫妻關系,無意識中就會排斥、壓制兒媳。
在這件小事中,表面上看似婆婆因為兒子維護兒媳而爭風吃醋,因此與兒媳為敵,但本質上是她對兒子的情感期待未能得到滿足。在這之前,她原以為在陌生的城市中,兒子應該是那個最懂她、最理解她、最不可能“拋棄”她的那個人。因此,兒子的“指責”讓她強烈感受到了被拒絕和排斥,從而產生了失落、孤獨、憤怒等負面情緒。在婆婆的內心深處,盡管深愛著兒子,不愿意把負能量傳遞給兒子,但是她壓抑的情緒依然無法控制地傳遞到了兒媳這里。
當嘉嘉認識到婆婆負面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就知道如何去改善和解決這個問題了。理解了婆婆的內心世界,嘉嘉可以尋求丈夫的配合與幫助,讓他重視并理解婆婆的負面情緒。夫妻二人可以共同商定采取怎樣的方式去跟婆婆交流,向她表達內心真正的情感,從而將矛盾、芥蒂、不悅消除,并形成更坦誠、更親密、更愉悅的婆媳關系。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