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化名)的手機里有一個從早聊到晚、無話不談的學妹。艾黎(化名)發(fā)現之后,一怒之下向相戀5年的戀人錫伯提出了分手。

艾黎和錫伯是高中時無話不談的前后桌,錫伯是班里的數學課代表,艾黎常向他請教問題;而錫伯喜歡隔壁班的一個女生,但他表白成功后,對方還是桃花不斷,這讓他感到很不解,便一次次向艾黎訴苦,艾黎則常常幫他出謀劃策,甚至幫他一起給女生挑選禮物。
高考后,錫伯去了武漢的一所名校。而艾黎卻發(fā)揮失常,因為高考前,她的父親出軌,母親憤然離婚,這嚴重影響了艾黎的備考狀態(tài)。最終,她只被本地的一所大專院校錄取。
家庭的變故給艾黎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母親為了養(yǎng)家,不得不同時做3份工作。艾黎讀完大專后,很快去武漢找到了一家單位實習,開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其間,有不少男生向艾黎表白,但都被她以要專心學習為由拒絕了。
實習期間,艾黎與同在武漢念書的錫伯取得了聯系。時隔兩年多再次見面,錫伯依舊與艾黎有說不完的話,很快,兩人的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因為彼此知根知底,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
進入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的艾黎十分努力,她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也因為出色的表現,實習結束便順利轉正,工資也漲了不少。還在學校讀書的錫伯,為了能與艾黎有更多時間相處,就搬去與艾黎同住。兩人日常生活的開銷,主要依靠艾黎的收入。
在同居的日子里,艾黎與錫伯談著無憂無慮的戀愛,一到周末和節(jié)假日,他們還去各地旅行,打卡熱門民宿,排隊品嘗網紅美食。從最初的好友、同學,到親密的戀人、彼此依靠的情侶,他們的情感在生活的點滴中悄然生長。
錫伯大學畢業(yè)后,考進了家鄉(xiāng)的一家事業(yè)單位,而艾黎也覺得無法在競爭激烈的武漢站穩(wěn)腳跟,便辭職回到家鄉(xiāng)重新找工作。在這座從小長大的古城里,他們逐漸確立了共同的生活目標。
2024年,錫伯將艾黎帶回家見父母。錫伯的母親是個心思細膩的人,考慮到兒子結婚需要婚房,她便提議將錫伯奶奶的房子賣掉,為小兩口購置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奶奶則由錫伯的母親接回家住。
當錫伯向艾黎說起這個想法時,沒想到艾黎卻一口拒絕了,她認為錫伯的奶奶為了他們離開熟悉的居住環(huán)境,必然會面臨諸多不便。艾黎覺得結婚后租房住也可以,她更傾向于兩個人一起攢錢,等有錢時再讓雙方父母幫襯著購置新房。
艾黎的拒絕也讓錫伯的家人更加認可她。錫伯的母親經常會打電話關心艾黎,兩人相處得如同親母女一般。
這兩年,和工作穩(wěn)定的錫伯相比,艾黎求職的過程并不順利。她最初入職的一家設計工作室面臨解散;負責了很久的項目也因故夭折;再找到的工作薪酬待遇又達不到她的預期……艾黎只能從熟悉的客戶那里接一些零散的設計工作,常常是忙完這個活兒,還不知道下個活兒在哪里。而錫伯則十分體貼,艾黎忙著趕設計稿的時候,他就默默地把家務活都干了;艾黎都不知道房租快到期的時候,錫伯已經給房東續(xù)交了半年房租。
母親再婚后,艾黎一度覺得自己沒了根,她很感謝錫伯為自己的付出,總不好意思花他的錢,錫伯卻讓她不用計較,安心享受自己對她的照顧就好。
相處久了之后,艾黎和錫伯的關系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前,艾黎總會在下班后與錫伯分享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但如今,她因為事業(yè)上持續(xù)受挫變得有些沉默。兩人雖然住在一起,卻逐漸有一種“聚少離多”的感覺。
2024年10月的一天,錫伯提醒艾黎早點回家,說要給她一個驚喜。艾黎回來的時候,錫伯正在洗澡,她便隨手拿起錫伯的手機,想看看所謂的驚喜到底是什么。沒想到她打開錫伯的微信后,在置頂的聊天記錄里看到了錫伯與一個陌生女性頻繁的對話,時間跨度長達3個月,從每天的早安、晚安,到發(fā)圖分享吃喝玩樂,錫伯與那名女性有聊不完的話題,而他與艾黎之間卻很少再有這般親密的交流。
等錫伯洗澡出來,他解釋說那位女性是一個合作單位的聯系人,既是自己的學妹,又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所以最近才聊得比較多。雖然兩人之間沒有實質性的交往或接觸,但艾黎滿腦子都是父親當年對母親的背叛,她無法忍受這種隱瞞,便直接向錫伯提出分手。
錫伯很著急,他試圖解釋自己和那位女性之間沒什么事,但此時的艾黎根本聽不進去,她拿起電話就打給錫伯的媽媽,說自己不會和錫伯結婚了,讓他們不用再推進婚禮的各項事宜。而對愣在原地的錫伯,艾黎讓他一天之內搬走,說完便摔門而出。
在家附近的咖啡店里,艾黎打開手機上的監(jiān)控,看著錫伯在家磨磨蹭蹭地收拾東西,她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她知道自己的決定有些沖動,但一想到錫伯與旁人的曖昧行為,她怎么也過不了自己這關。
從外面晃蕩回到家時已經是凌晨,艾黎發(fā)現家里的餐桌上擺著蛋糕和鮮花,原來,這一天是他們的戀愛紀念日。錫伯雖然按照艾黎的意愿先離開了,但收拾好的東西都沒帶走,他留了字條說自己會在同小區(qū)租一套房子,希望艾黎能早日回心轉意。
艾黎和錫伯相處時,對感情有不同的下限。艾黎的父母婚姻失敗,她的內心對婚姻有更高的道德標準,而錫伯則將“只網聊不見面”視作底線,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女性已經游走在曖昧的邊緣。
艾黎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為什么錫伯還是會去找“備胎”?她甚至開始懷疑,不是因為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不好,錫伯才會把情感的觸角伸向別人。但其實,在一段長期的親密關系里,很難事事順利,像童話中王子公主般浪漫的情感生活,終究只是美好的幻想,現實中的情侶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黃玉萍表示,對這對年輕的情侶來說,感情中出現危機并不一定是壞事,這可能是他們重新審視關系、重新了解對方的契機,然后再決定自己是否還想繼續(xù)和對方攜手走下去。
“在親密關系最初建立的時候,彼此身上的各種優(yōu)點、付出都能被清晰地‘看見’,可隨著關系的逐步推進,很多細節(jié)就會漸漸被無視,如果其中一方出現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那么關系就會出問題。”黃玉萍表示,從艾黎和錫伯的相處模式來看,錫伯是一個很看重親密關系的人,他渴望分享、樂于付出,也希望在他們的關系中得到滋養(yǎng)。而艾黎因為工作上的苦惱暫時忽略了錫伯的需求,錫伯的身邊便出現了所謂的“備胎”。其實,好的關系恰恰是需要雙方持續(xù)地“看見”對方的需求與付出,持續(xù)地給予對方正向反饋和回應,這樣關系才能正向發(fā)展。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