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聽了一節語文公開課,老師講的是名著《西游記》里的“精讀”和“跳讀”。他說:“精讀就是要細讀、精思,還要鑒賞。就像走路一樣,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細看精彩部分,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而跳讀就是跳過與閱讀目的無關的,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也可以是某些不甚精彩的章節,像駕云,云來云去。”不知為何,聽到這時,我不由得想到了史鐵生。
史鐵生21歲的時候因腿疾坐上輪椅,30歲時患了腎病,41歲時得了尿毒癥,然后靠透析活到59歲。他曾調侃說自己的職業是生病,業余愛好才是寫作。他跟病魔斗爭了38年,卻用文字給我們留下了一束光。他說,苦難和命運把他推下懸崖邊緣,他卻選擇就地坐下,唱支歌給大家聽。
他母親的突然離去,讓他開始“跳讀”自己病魔纏身的人生。他嘗試用手中的筆,以“精讀”的方式,記錄著與母親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在《秋天的懷念》中寫道:“當母親走了之后,我才真正懷念那個美麗的秋天。原來,秋天依然有菊花綻放,有秋蟬的鳴聲,還有觸手可及的愛與親情。”但對于他的病痛,他卻輕描淡寫。他用“精讀”的方式回憶美好,用“跳讀”的方式避開苦難。
我的一個鄰居,也在用“精讀”與“跳讀”的方式詮釋著另一種人生狀態。年輕時候的他不可一世,總感覺現實虛偽,努力抗拒逃避。他總是不屑成為別人那樣,卻又無力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一身債務的他,后來決定去流浪。他搭乘了一輛長途客車。中途,車子停在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中休息,他無意間看到一株野花在夾縫里驚艷地盛開著。那一刻,他突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回家后,他貸款買了一輛貨車,開始跑長途。從此,他風餐露宿,與車為伴。在漫漫黑夜里,貨車曾半路拋錨,他拿著工具下車去檢修車子,一切靜得可怕,唯有滿天的星星眨著眼睛。
一次,去西藏的路上,突下暴雨,車子又爆胎了。如果不及時交貨,不僅拿不到貨款,還會賠上一大筆違約金。那時的他,坐在駕駛室里,絕望地看著前方。幸好,沒多久雨就停了。一位路過這里的貨車司機伸出了援手,幫助他修好了車子,兩個人一起繼續前行。
8年時間,他跑了20多萬公里。路途中,車子出現過很多意想不到的故障,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可是在這輛車報廢時,他卻很不舍。他十分感謝這輛車不僅幫他還清了債務,還讓他學會平靜地接受世事無常、面對挫折孤獨,然后心平氣和地與世界相處。
自始至終,他都“精讀”著車子給他帶來的快樂與美好,“跳讀”著車子曾給他帶去的麻煩。
有些時候,我們喜歡“精讀”曾經的苦難,“精讀”過去的不幸,“精讀”別人對自己的不好,“精讀”失敗,“精讀”所有負面的東西。而這些往往會把我們推向痛苦的深淵,也讓我們的人生苦不堪言。面對自己擁有的幸福時,我們卻視而不見,直接“跳讀”,直到失去,才幡然醒悟、抱憾終身。
所以,我們應該“精讀”人生中的一切美好,“跳讀”不幸與苦難。如此,我們將擁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更好地去感受四季的更迭,享受生命的芬芳。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