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在積極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控制體重,因為體重增加會加大心力衰竭的風險。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學》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對于新診斷為侵襲性乳腺癌的女性來說,體重增加5%,心衰風險就會上升。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研究人員在韓國國家健康保險服務(NHIS)數據庫中篩選出4.3萬多名新確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她們此前均無心力衰竭病史。在平均4.67年的隨訪中,研究人員發現,相較于體重穩定的患者,體重增加5%~10%的人心力衰竭風險增加了59%;體重增加超過10%的女性,心衰風險顯著提升了85%。不過,體重減輕與心衰風險之間未發現關聯。
該結果為乳腺癌患者的綜合護理提供了關鍵參考,凸顯了體重干預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確診最初幾年,這對保護患者的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在2025年國際卒中大會上,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稱,每周至少使用1次牙線與中風風險降低有關。
作為美國首批大規模研究之一,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ARIC)研究在對6000多人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評估了家庭使用牙線的情況,同時收集了參試者的體重、血壓、血糖、血脂、吸煙習慣等數據。長達25年的追蹤結果顯示,定期使用牙線能夠顯著降低中風相關風險,其中,缺血性中風風險可降低22%,心源性腦梗風險降低44%,房顫風險降低12%。值得注意的是,在排除刷牙頻率和定期口腔檢查的影響后,使用牙線與中風風險降低之間仍舊存在關聯,且隨著牙線使用頻率的增加,風險降低幅度也會增大。
研究首席作者、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教授索維克·森表示,口腔衛生與體內炎癥和動脈硬化過程息息相關。使用牙線可能通過減少口腔內的感染和炎癥,并促進其他健康習慣的養成,從而達到降低中風風險的效果。鑒于口腔診療護理費用高昂,使用牙線無疑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健康習慣。
很多人喜歡用計步器記錄每天的活動情況。日本千葉大學和筑波大學聯合在美國《預防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給這些人帶來一個好消息:使用計步器并將步數上傳,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延長健康預期壽命。
研究小組以參加日本橫濱步行積分計劃的4298名65歲以上健康老年人為對象,進行了計步器使用效果的研究。參試者被分為3組:未使用、使用但未上傳數據、使用并上傳數據。經過平均4年的追蹤,研究人員發現,與未使用組相比,使用并上傳數據組老人的護理需求和死亡風險明顯降低,降幅達23%;使用但未上傳數據老人的護理需求和死亡風險未發現顯著變化。在敏感性分析中,研究人員剔除了死亡病例,發現使用計步器并將數據上傳的老人身體功能減退風險明顯降低21%。
研究人員認為,作為一種激勵措施,計步器和健康積分計劃對增進老人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酸奶因含有活菌菌株,被認為具有預防多種疾病的潛力。近期,美國《腸道微生物》雜志刊發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長期食用酸奶可能會對特定類型的結直腸癌起到預防作用。
哈佛大學醫學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專家組成團隊,利用兩項覆蓋全美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數據對酸奶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兩項隊列研究包含10萬名注冊女護士和5.1萬名男性醫務人員的數據,跟蹤時間長達數十年。參試者通過定期問卷,詳細報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及疾病情況,包括原味和風味酸奶及其他乳制品的平均每日攝入量。
研究人員對確診為結直腸癌的參試者的組織樣本進行分析發現,30%的患者腫瘤組織中檢測出雙歧桿菌。這是酸奶中常見的一種腸道益生菌。對雙歧桿菌豐度較高的近端結直腸癌來說,酸奶攝入量與其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近端結直腸癌是指發生在結直腸近端部位的癌癥,患者的生存結局比遠端癌癥患者更差。長期堅持每周食用兩份或更多酸奶的參試者,該病的發病率降低了20%。
研究人員認為,酸奶攝入可以調節包括雙歧桿菌在內的腸道微生物群,從而降低了患癌風險,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闡明長期攝入酸奶對結直腸癌產生影響的潛在機制。
7~8小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建議,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睡眠不好,百病叢生”,機體在清醒時需維持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進入睡眠后才可開始高效的修復工作,從而恢復體力、清除有害物質、緩解肌肉疲勞。良好的睡眠還有助于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肌肉生長和修復,提高次日的運動能力。
>8克:研究顯示,每天食鹽>8克的糖尿病患者,與每天食鹽≤6克與6~8克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平均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更高。
44%:2021年《臨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刊發的一項5000多人的研究顯示,日常久坐時長超過8小時,患非酒精性脂肪肝風險上升44%。與之相反的是,運動反而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每周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或高強度運動≥75分鐘,與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下降44%有關,且運動時間越長,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