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里是書的森林,這里是知識的海洋,做一次深呼吸吧,嘗試著融入,定能知覺自己的無知與卑微。”這是我中學時代寫的小詩《圖書館》。那時候,我在一所農村初中上學,學校設有一間圖書室,這著實讓初入學的我幸福了一陣子。我出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父母親從早到晚在土里刨食,我們姐弟倆白天上學堂,放學幫農忙。除了教科書,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看課外書。但因為升學壓力,初中三年,我一次也沒有去過圖書室,至今想起仍覺得遺憾。
1993年,我考上了中師。三年里,我幾乎把所有課余時間都用來游覽“書山”。為了近水樓臺先得月,我還申請成為校圖書館的義務理書員,每次理完書,就可以坐下來安心閱讀,名人傳記、名家散文、古典小說都是我喜歡的書。
畢業后,我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學校的于景良老先生贈我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成了我的枕邊書。書中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經過周密考慮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科普讀物,這是教師要關心的大事。”我深以為然。為了不讓我在少年時代的遺憾在孩子們身上重演,我經常帶孩子們泡在學校的圖書室,陪著他們讀呀寫呀。有時候,課上也拿出時間讓孩子們自主閱讀。孩子們專注閱讀時翻動書頁的聲音,仿佛是春蠶在啃食桑葉,在我聽來真的很靜很美。但在一些家長看來,這無異于是“師之惰”的表現,有家長去校長室告狀,認為我“誤人子弟”。我頂住壓力,堅持讓孩子們在讀書氛圍的熏染下,多讀勤寫,還成立了文學社,不少孩子都在報刊上發表了詩作和作文,有兩個孩子還去省城領了大獎,在電視新聞里露了臉,在小鎮上引起不小的轟動。過了一段時間,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無論是學習態度,還是綜合素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也開始支持我開展形式多樣的賞讀分享活動。活動上,孩子們小手高舉、小臉通紅的情景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之后,我先后調任中學和縣政協機關工作,這期間,主題閱讀和分享閱讀依舊是我的熱愛,不必說我堅持自學完成中文、法學本科課程,也不必說我的學生們取得的成績,單是我們對世事認識的深刻和思維的縝密等內在品質的完善,就已經證明了閱讀的無窮力量。
2
2014年冬,我被推薦為如東縣閱讀推廣人之一。作為一名努力把閱讀當作生活方式的人,到底該讀什么書?怎么去讀?又該如何去推廣閱讀?這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我。
如今的縣圖書館高大氣派、設施先進、藏書豐盈,鄉鎮圖書館和村居星級書吧讓閱讀融入了我們的十五分鐘生活圈,可以說,我們已經史無前例地走進了幸福的共讀時代。大多數人都知道閱讀重要,用心擺擺讀書的好處,哪個不能說上幾條?但大家著實都很忙,忙得顧不上閱讀,而且,有時候想要真真正正地靜下心閱讀,又感到困難重重,渾身不自在。我們可以說出一百個讀書的理由,也可以找到一百零一個不讀書的理由。這是我們當時推進全民閱讀的窘狀。
與其苦思不得,不如起而行之,且行且思。
要解決個人閱讀的困境,首先要勇于正視自身的原因,切實將讀書視作學習工作的一部分,看作修身養性的好辦法,納入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的人生哲學。當然,我們還得講究科學讀書的方法。馮友蘭,一位毛主席喜愛的大哲學家,他將書分成三類:一類是精讀的,二類是泛讀的,三類是只供翻閱的。他告訴我們,閱讀之前,一定要好好甄別、認真判斷分類,該精讀的不泛讀,該泛讀的不隨便翻翻,該隨便翻翻的絕不能精讀,只有下準了功夫,才會事半功倍,日有所進。還有就是要有讀書的耐性和定力,學富五車絕不是一年半載就可實現的,須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書自然也要一本一本地讀,如此日日月月年年,堅持下來必有所獲。
全民閱讀,通俗點說就是大家閱讀、人人閱讀。不可否認,這個目標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但理應成為新時代敢于追夢的我們努力追求的境界。
我們決定齊心協力,分三步走。第一步應該是“有人帶頭讀”,第二步是“大多能跟上”,第三步才可能是“大家一起讀”。我們大力推進“書香機關”“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企業”的創建活動,讓“領導帶頭讀書、家長帶頭讀書、老師帶頭讀書、老總帶頭讀書”成為全民閱讀的新風尚,讓帶頭人的率先垂范引領書香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并在建立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全民閱讀的新常態。
2016年4月19日,我與時任縣圖書館館長孫俐玲共同倡導成立了賓城點燈人讀書會,并聯合多家部門打造了一系列“小而美”的讀書活動,不斷提升廣大讀友的參與度和閱讀力。
后來,賓城點燈人讀書會更名如東縣閱讀者協會,發展至今,已通過民政部門正式注冊,有成熟的閱讀推廣項目12項,其中假期公益課堂、貧困學子志智雙扶工程等公益項目得到錢亞洲、曹彩紅等多位企業家的慷慨支持,還先后與教體局、公安局、檢察院、衛健委、如東中學、科協、婦聯、團縣委、社科聯等部門舉辦共讀活動,促成雙甸鎮與海門常樂鎮聯辦閱讀張謇活動并結為友好鎮、掘港街道鹽垣社區成立老愛讀書友會、經濟開發區成立開發越讀會,與城鎮街道城中書語讀書會共同打造周末經典好書領讀沙龍……直接受益群眾數萬人次,為書香如東建設作出了積極探索,協會先后獲評南通市十佳閱讀推廣組織、江蘇省優秀群眾文化團隊,被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期刊《文化月刊》專題報道。
有書友在一場活動后對我說:“你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可以說是一場斗爭。”我感到疑惑,她接著說:“人的生活方式是很難改變的,而你所做的閱讀推廣工作其實就是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引領他們勇于否定舊我,改造自己的靈魂。”這番話真是說到我心里去了,讓我感覺肩頭沉甸甸的,一種擔當意識油然而生。
2025年是將“全民閱讀”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第十二年,也是江蘇省全民閱讀立法施行的第十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一名閱讀推廣人,我將帶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新指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全民閱讀活動的理念、主體、體系、內容、形式、合力和成效等維度,重新深謀遠慮,努力為新征程上“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添磚加瓦。
朋友們,養成讀書習慣、提升閱讀能力的最好時間是青春年少時,其次是現在,因為閱讀永遠不晚。
孫陳建:江蘇省如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中國法學會會員、 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社科聯理事,曾獲評江蘇省書香家庭、全國社科工作先進個人,作品見于《北京文學》《散文百家》《少年文藝》《新華日報》等報刊。出版散文集《守望家園的星空》,主編《恩重情深》《大美碑壩》《資政如東》《啟智潤心向未來》《如東百問》等文集;發起創立如東縣閱讀者協會,打造出“如東共讀論壇”“走訪如東兒女”“推介大美如東”“經典好書領讀”等十多個閱讀推廣項目。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