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當斯荒野保護區內,高山草甸中遍布著大塊大塊的石頭,這些石頭被稱為冰川游石。遠在冰川紀,這些石頭隨著冰川的撤退游離。柔軟的草甸上夾雜著這些堅硬的石頭,綠色和黃色中鑲著灰白色,景觀別具一格。眾多的小松樹,有的長在草地的泥土里,有的扎根在石縫里,有的干脆整棵生長在巖石上,根裸露在外面。遠處是黑褐色的里特山脈,鋸齒樣的群峰林立,黑褐色中點綴著一片片白色雪原。景色越來越好,山道上許久見不到人影,我很喜歡這樣一個人獨享美景。我不時停下腳步,觀望著,贊嘆著,感恩著:荒野里每一寸都是造物的杰作,腳下每一步都是喜樂。
通往千島湖的路上,條幅峰越來越占據視野。這座海拔約3943米的山峰,和海拔約4008米的里特峰,是里特山脈的兩大最高峰,被稱為亞當斯荒野保護區的“國王和王后”。
千島湖名副其實,無數綠色的小島浮在水面,每個島大小形狀不一。湖面如一個大舞臺,小島如舞臺上一個個婀娜多姿的角色。條幅峰深黑色的巖峰半隱半現在烏云中。湖依著山,山托著湖,一柔一剛,一動一靜,兩相輝映。
里特山脈這一帶,高山中藏著大大小小許多湖泊,千島湖是其中最大的。山中有湖,山便有了靈氣。一個個湖泊,如同山中一只只閃亮的眼睛,也像鑲嵌在深山里的一顆顆珠寶。翻過一個山口,或繞過一個山彎,一汪湖水迎面而來,或碧波蕩漾,或浩渺深邃,讓我驚喜,使我留步。
里特山脈的形成遠早于內華達山脈中的那些灰白色花崗巖峰。同期的巖石大部分已經被侵蝕成碎片,由冰川和雨水沖刷到下面的山谷,里特山脈的這些山峰還矗立著,寫滿歲月的滄桑。巖石呈黑褐色,表面裂縫斑駁,線條鋒利,如同鋸齒。從里特峰到南面的尖塔群峰,這組山峰以四面峭壁著稱,因而也吸引了許多愛接受挑戰的登山者。繆爾就是先驅之一。
走過千島湖,繼續爬坡,途中又經過兩個湖。到了坡頂,下坡約1.6千米,就到了美麗寧靜的石榴石湖。金色的陽光照著條幅峰和里特峰,在湖面投下完美的金色倒影,仿佛一夜之間,天地生出了它們的孿生姐妹。我在湖邊靜坐良久,伸手往湖里取水,湖水溫溫的。高山湖果真有著母性的溫和柔。從石榴石湖到雷茲草原,約21千米的路程,上路后,沿繆爾山徑爬上石榴石湖東南面的一個山坡。接下來是4.8千米左右的山路,下降約335米。
艾迪薩湖值得繞道去看看,這湖正好坐落在尖塔群峰腳下。尖塔群峰,顧名思義,山峰看上去如同一組尖塔,位于里特山脈南端。在技術登山攀巖還沒有在內華達山脈誕生的時候,這組巖峰曾讓很多登山狂熱者既望而生畏,又欲罷不能。
從艾迪薩湖回到山徑,來到影子溪邊,清清的溪水歡快地流過。沿著影子溪,很快就到了影子湖。又是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湖水由湖岸往湖心,碎金、碧綠、深綠,蕩著細細的波紋。四面環山,山上或細長的松樹,或裸露的巖石,遠處尖尖的巖峰,都在湖里投下倒影。最特別的是那份出世般的安寧靜謐,仿佛能聽得到波紋的聲音和自己的心聲。
到了雷茲草原,進入繆爾荒野保護區,我依然沿著繆爾山徑走,想順道去看看附近的六角柱。這些六角柱是火山巖冷卻后形成的,很典型的柱狀玄武巖,大多數柱子呈很規則的六邊形,規整得如同人造。柱子大約有15米到18米高,依山緊緊堆在一起,底下是散亂的小玄武巖,也呈六邊形。
離開雷茲草原,很快進入一大片燒焦的樹林。走過燒焦的樹林,山徑緩緩上升,腳下是松松的火山浮石,踩下去輕飄飄往下陷,揚起的灰塵粘在鞋子和褲腿上。到了一條小溪邊,兩根木頭并在一起搭成橋。過橋后,走過一片小草原,接下來,山徑幾上幾下,才會到銀山口。
山徑緩緩上升,視野開闊,到了紫湖。小小的湖,高山環繞。東面的一座大巖峰剛好把太陽擋住,大半個湖面落入這座大巖峰的陰影里。山徑上杳無人影,我像只自由的鳥兒,輕快地在山野里飛翔。1個小時后到了弗吉尼亞湖。跟紫湖比起來,這湖很大,在山谷間迂回輾轉,一會開闊,一會曲折。湖面如鏡,湖邊的巖石上生長著松樹,遠處是光禿禿的連綿群峰,鑲嵌著小小雪原。我駐足癡望,貪婪地飽餐大自然的秀色。
一小段上坡路后,山徑開始之字形下坡。坡底是翠綠的圖利孔草原,生長著旺盛的植被。魚溪從草原中流過,如同一條巨大的青蛇蜿蜒在草原上。對面是銀白色的分水嶺,巍峨地占據半邊天,繆爾山徑通過其中的銀山口,翻越到山脈的另一邊。從這里看去,這山脈像一道不可跨越的天然屏障。
下到圖利孔草原,繆爾山徑沿著魚溪繼續往下。魚溪說是溪,其實更像洶涌的河流,這里的流水聲如雷貫耳,溪流中橫躺著巨大的石頭,濺起高高的水花,石頭下形成深深的漩渦。兩岸陡峭的石壁上,生長著古老的杜松。一架生銹的小鐵橋架在咆哮的溪流上,我站在橋中央,有些暈眩。
過了橋,幾分鐘后,到了一個交叉口。繆爾山徑從這里開始爬坡,要爬大約480米,到海拔3277米的銀山口。山徑從高大的鐵杉林,到矮小的灌木叢,到趴著地皮的草甸,到光禿禿的碎石和山巖,越往上接近銀山口,視野越開闊,景觀越蒼茫宏大,我的情緒越高漲。走到印第安女子湖時,天空烏云層層漫卷,群峰茫茫滄桑,小湖粼粼落寞。
興沖沖到了銀山口,我放下背包,站在高高的大石頭上,放眼四望,天空很低,紫色的煙霧籠罩著遠處的山巒,云和山相交相融,近處銀白色的石峰林立。石峰下一潭潭寧靜的小湖,如同要說話的眼睛。我一會揮舞著雙臂,在高高的大石頭原地轉圈,想擁抱天空,擁抱群峰;一會靜立凝望,希望把眼前的每一峰每一石每一湖每一溪刻入心底,仔細聆聽著這茫茫荒原幾萬年亙古的故事。
離開銀山口,下山的路很好走。一路輕快,看山,看湖,聽溪聲。天空的云越來越低,顏色越來越深,烏云下的高山荒野更顯蒼茫。山徑沿著熊溪,在幽秘的黑松林里緩緩上升。一到開闊處,溪水淌過一片大石頭,青色的水流撒歡似的鋪展成無數跳躍的白色小水花。我脫去鞋襪,把它們系在背包外面,挽起褲腿,不慌不忙走進水里。水很涼,我倒吸了一口氣,站在水里停了一下,適應了那股涼氣,才慢慢開始挪步,挪到對岸,擦干腳,穿好鞋襪。
來到迷迭香草原。綠色的草原上流淌著綠色的小溪,小溪邊生長著細小的鐵杉,湛藍的天空上飄浮著松軟的白云,幾座灰白色的花崗巖山峰直插云霄,規整的金字塔形,如同人造。過了迷迭香草原,山徑繼續緩緩上升,很快就到了瑪麗湖。
瑪麗湖海拔約3213米,位于花崗巖峰環繞的一個盆地,盆地里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冰川游石,瑪麗湖因而形狀奇特,湖中遍布著花崗巖小島。湖水微波粼粼,銀光閃閃。青灰色的水,銀白色的石,墨綠色的樹,交錯相映,望不到盡頭的金字塔巖峰,藍天上大片大片松軟的白云,在其間投下斑駁的影子。繆爾山徑從優勝美地的快樂島開始,到瑪麗湖,剛好整100英里(約160千米)。
塞爾頓山口離瑪麗湖不到1.6千米,上升約107米。越往上,越看得清瑪麗湖的全貌。從塞爾頓山口一路下坡,下山口不遠處,有一個名叫心湖的小湖,其形狀如心,湖水碧藍發光,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的心,遺落在美麗無人的高山荒野。心湖的水流出,沿著石坡流成一條歡快的小溪,蹦蹦跳跳,注入一個更大的湖。
從心湖沿著穆爾山徑繼續前行,經過派尤特溪,就進入帝王谷國家公園……
(責編:李玉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