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里還是人生中,旅行都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在她暢游非洲的20世紀早期,飛機尚不普及,仰慕埃及文明的歐洲游客會先跨過地中海,來到亞歷山大。這座城市位于埃及的最北端。從亞歷山大到開羅,有208千米。在《尼羅河上的慘案》的原著小說里,開羅被女作家一筆帶過,但無論是在1978年版還是在2022年版的改編電影里,主角們的埃及旅程都是從開羅開始的。很少有導演能抵御拍攝吉薩大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的誘惑,他們或將罪案中心一男二女的三角關系揭露在此(1978年版電影),或讓女作家最愛的大偵探、文學史上最經典的角色之一、小胡子比利時人波洛和他的朋友重會于此(2022年版電影)。金色沙漠上、亮藍天空下的法老陵寢,巨大無倫、古老滄桑,神奇得像外星造物。
小說中主角們乘坐的郵輪名為卡納克號,名字無疑源自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盧克索位于尼羅河東岸,古名底比斯,是古埃及中王國(約公元前2040/前2133—前1786)和新王國(約公元前1567—前1085)時期的首都。這里除了擁有整個埃及最不可錯過的景觀——無比宏偉壯觀的卡納克神廟,附近還有許多重要古跡:盧克索神廟,有極富特色的獅身人面大道;帝王谷,是60多位法老的陵寢所在之地;哈特謝普蘇特神廟,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是克利奧帕特拉之前最有名的女法老。

其實,卡納克神廟并非小說《尼羅河上的慘案》的案發現場,但很多推理迷都錯誤地以為,英國最富有的女繼承人琳內特差點被墜落巨石砸死的遇險之地正是卡納克神廟,因此對它滿懷憧憬。1978年版電影極大地助長了這一誤會。事實上,在原著小說中,這一場犯罪的地點是:阿布辛貝神廟(又譯為阿布辛拜爾神廟)。
多柱大廳堪稱卡納克神廟的標志,巨大的石柱刻滿銘文,高18米,粗大得幾人才能合抱。巨柱上曾經還有橫跨的很多道石梁,讓這里看起來更像神在人間休憩的廳室。電影中,正是石梁上被罪犯推下的落石險些砸死琳內特。如今石梁大多已不存在,134根巨柱組成的柱廊仍矗立如昔。
小說中,琳內特在寄回英國的信中說自己“會坐船經尼羅河去盧克索和阿斯旺”,我們完全可以合理推測,郵輪的一段航程在盧克索與阿斯旺之間。這一段尼羅河深藍而靜謐,兩岸景色絕美,有椰林、沙漠、清真寺,夜晚能望見銳利的星光與雪白的月亮,游客們會發出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的感嘆: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
小說中,罪案正式展開,是在阿斯旺。阿斯旺是埃及最炎熱的城市,冬季通常也有27℃,一旦夏季來此地,會像1978年電影劇組一樣遭遇55℃的高溫。小說中,主要角色齊聚在瀑布旅館。滿懷嫉妒、仇恨的杰奎琳站在瀑布旅館陽臺上張望時,深藍的尼羅河面上正漂著白色的三角帆船。很快她的目光觸及了女王般唯我獨尊的琳內特,這個擁有一切的女人奪走了她的未婚夫。
大偵探波洛邁著悠閑、懶散的腳步在旅館附近的公園徜徉。他穿著熨燙整齊的白絲綢套裝,入鄉隨俗地戴了巴拿馬草帽。尼羅河兩岸有花樹,環河路上,賣念珠、明信片、護身符的小販隨處皆是。當我們讀到波洛胡亂揮手、奮力躲避要出租毛驢的小商販時,不禁莞爾。書中專門提醒,當地旅游紀念品幾乎都是歐洲生產的,而今天的游客會發現它們大多變成了義烏產品。
西蒙曾與窮姑娘杰奎琳約定,結婚后要去埃及度蜜月,眼下他正在埃及度蜜月,新娘卻變成了美麗闊綽的琳內特。西蒙一邊對波洛傾訴復雜的情感糾紛,一邊為我們勾畫出旅游路線。他告訴波洛,為了擺脫杰奎琳的糾纏與跟蹤,他與琳內特明天去菲萊島旅行,假裝之后會返回旅館,實際上偷偷從阿斯旺南方的謝拉爾輪船碼頭直接搭乘卡納克號離開,繼續往南去。

菲萊島是阿斯旺附近名勝,其名意為終結,島上的菲萊神廟是伊西斯女神的祭祀中心。神話中,這位女神一旦流淚,尼羅河便會泛濫,她是創造尼羅河的婚育神,是尼羅河的母親。
瀑布旅館內各懷鬼胎的游客們,在阿斯旺附近閑逛后,紛紛上了郵輪。卡納克號甲板的前半部分是觀景艙,四面都是玻璃,供游客欣賞尼羅河,下面一層甲板有吸煙室和小客廳,游客們的住所則在頂層。西蒙與琳內特并未甩掉杰奎琳,她帶著小手槍上了船。
在這段航程上,郵輪經過的最重要景觀,毋庸置疑是阿布辛貝神廟。卡納克號靠岸時,清晨陽光正照射壯美絕倫的阿布辛貝神廟,它整個開鑿在巖石山體上,正面4座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朝向東方,永恒地俯視尼羅河,是全埃及最高的法老造像。神廟帶給波洛等游客巨大震撼,歡呼和贊嘆在甲板上響起,有人語無倫次說:“……它們這么巨大,這么安靜——看到它們會讓人覺得自己如此渺小,就像一只小昆蟲……”有人手捧旅游手冊,急于下船。
神廟供奉的太陽神拉,亦是最偉大的造物神。神廟內部一片黑暗,在深處的至圣所,3300年過去,墻上彩繪浮雕依然栩栩如生——拉美西斯二世持長矛、弓箭,登上戰車,化身天神一般的無敵統帥。從20歲到90歲,他開創并統治了埃及的黃金時代。
阿布辛貝神廟最神奇的秘密,很難被普通游客目睹。根據19世紀英國旅行作家、埃及學學者艾梅莉雅·愛德華茲的記載,在每年2月21日與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平時只逡巡在門口的太陽光,會利劍一般穿透幽暗狹長、足有60米的列柱室,照進末端漆黑一片的窄小的至圣所,絢爛的金色光芒覆蓋3尊并列的神像,分別是太陽神拉、神格化的拉美西斯二世、支配宇宙的神阿蒙;唯有第四座神像——真理與技藝之神普塔,由于與逝者、冥界緊密關聯,永遠沉浸在黑暗之中。這是古埃及天文學與建筑學造就的奇跡。
如此,我們可知那部拍攝于1978年的經典電影,為何將犯罪現場換成了卡納克神廟。阿布辛貝神廟內部幽暗的微光,壓抑的內壁,與1978年版電影那艷陽高照、日光豐沛、視野開闊的攝影風格完全不合。而神廟外的峭壁,也遠不是足夠美麗獨特的外景。
在阿布辛貝神廟旁邊,還有為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奈菲爾塔莉建造的壯麗的阿布辛貝小神廟,她是許多幻想故事的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阿斯旺水壩的建造,形成了深藍寬闊的納賽爾湖,淹沒了此地1500余處古埃及遺跡。196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呼吁下,其中特別重要的22處遺跡得到拯救。菲萊神廟遷移到了500米外的另一座小島;阿布辛貝神廟則是連同整座巖石山一起搬到墊高65米的拱形基座上,致使原本的天文奇跡各推遲了1天。今天的游客看到的風貌與阿加莎·克里斯蒂游覽埃及時會有不同,當年景象想必更為驚人。
在小說中,琳內特在阿布辛貝神廟遇襲之后的故事,全部發生在卡納克號上。郵輪在尼羅河上停滯,殺手卻從未停手,波洛追尋真相的過程里,足有5個人慘死。兇手以愛為名,謀財害命。
或許受邪惡而殘酷的罪案影響,又或因尼羅河畔壯美的景觀,小說結尾,大偵探波洛感嘆:“活著真好。”在旅途中,想必阿加莎·克里斯蒂也不止一次發出如此感慨。她常在小說里調侃名勝風景: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她用靈敏喜悅的筆觸提及瀑布旅館外面鮮紅色的柳條椅,把尼羅河中閃閃發亮的黑色巖石比作巨大無朋的史前怪獸;在《死亡約會》中,她將赫赫有名的薔薇城(約旦的佩特拉古城)比作一塊生牛肉。
對任何時代的女性來說,靠才華博取數億人的青睞,過上見多識廣、充實美好的生活,都宛如童話故事。阿加莎·克里斯蒂愛陌生而廣大的世界,時刻想融入異域的風景與文化。而當機敏睿智的頭腦遇上奇異獨特的環境,會發生什么,全寫在了她的小說之中,這難道不正是她的最偉大之處?
(責編:李玉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