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日,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換發07式軍服。其中07式標志符號包括帽徽、領花、胸標、臂章等。07式軍服配發以后,領花不再作為軍種符號使用,改由軍種胸標和臂章來識別軍種,軍人使用統一樣式的領花。07式領花分為松枝葉領花和橄欖枝領花兩類共計5種,其中包括專業技術專業領花(專業技術軍官和文職干部佩戴)。
07式專業技術松枝葉領花由原子符號和松枝葉兩部分組成,為鋅合金材料壓鑄而成,表面涂有金黃色抗氧化材料,領花以仿刺繡原子符號為主體,襯托半環繞的松枝葉,分為左右對稱佩戴。專業技術軍官和文職干部著禮服、春秋常服、冬常服(海軍除外)時佩戴。
07式專業技術橄欖枝領花由原子符號和橄欖枝兩部分組成,以在表面涂有抗氧化材料的鋅合金材料制作。領花以金黃色原子符號為主體,襯托半環繞的金黃色橄欖枝。專業技術軍官、文職干部著夏常服時佩戴。
海軍專業技術軍官在著秋季及冬季深色常服時,佩戴使用軍銜袖章。07式海軍軍官軍銜袖章分為普通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兩類,軍官等級用不同規格的袖線表示。專業技術軍官袖章由原子符號和裝飾帶兩部分組成,原子符號分為28mm、24mm、20mm三種規格,分別比照普通軍官的將、校、尉等級。裝飾帶統一設計為長250mm,寬度分為33mm(將官)、17mm(校官)、12mm(尉官)三個樣式。07式海軍軍銜袖章最初的裝飾帶為半包圍式金色絲織編織帶,2011年調整為07A全包圍式金色金屬絲編織帶。
07式標志符號中以胸標、臂章識別軍人的軍兵種、專業以及單位。07式胸標包括軍委總部、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胸標共5種。07式單位標識臂章主要包括:中央軍委、總部機關(總參、總政、總后、總裝)、中央軍委辦公廳臂章;07式總部(總參、總政、總后、總裝)直屬單位、七大軍區(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臂章;07式海軍臂章、空軍臂章、第二炮兵臂章。專業技術軍官按照所屬單位、部隊和軍種等佩戴胸標和臂章,穿著所屬軍種軍服,第二炮兵穿陸軍制服,佩戴二炮標志符號。
2015年11月24~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實施階段。根據改革部署,中央軍委對軍隊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進行調整,主要是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
2015年11月,為了適應全軍各單位、各部門編制調整和軍兵種編制體制的變化及便于識別,標志服飾也調整并命名為“15式標志符號”,主要涉及臂章和胸標的調整,將識別標志由軍兵種識別向軍事職能識別轉變。其中專業技術軍官的領花并未改變。
15式胸標包括:中央軍委機關胸標、中央軍委機關直屬單位胸標、戰區胸標;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胸標。2017年8月1日,增加聯勤保障部隊胸標和臂章。2018年6月1日,增加海外駐軍胸標和吉布提保障基地臂章。
15式臂章包括:中央軍委及其辦事機構臂章;中央軍委辦事機構直屬單位臂章;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臂章;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臂章,以及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臂章。
軍改以后,軍委各機關雖然分工不同、職能各異,但均屬于軍委的辦事機構。同時,中央軍委機關直屬單位也受相應的中央軍委辦事機構領導,工作職能面向全軍。佩戴此類胸標和臂章的就包括專業技術軍官。
在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相關單位和機構,以及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中,也包括佩戴上述胸標和臂章的專業技術軍官。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以及各軍種院校和科研機構中的專業技術軍官都佩戴上述胸標和臂章。
2019年初,按照中央軍委軍事政策制度改革部署要求,軍委相關職能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和課題組,實質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修訂和配套法規制定工作。2021年1月1日,中央軍委印發并施行《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專業技術軍官管理暫行規定》等配套法規。這些新法規的實施標志著現役軍官的軍銜制度發生重大變革,這些變化徹底改變以往的制度,引入新的規定和表述。
新的軍官制度對軍官等級設置做出重大改革,由基于職務等級調整為基于軍銜等級。新的軍官軍銜設三等10級,即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并規定一個職務等級對應一個軍銜,即實現“一職一銜”制度。正戰區級及以上對應上將軍銜;副戰區級對應中將軍銜;正軍級和副軍級對應少將軍銜;正師級和副師級(正旅級)對應大校軍銜;正團級(副旅級)對應上校軍銜;副團級對應中校軍銜;正營級和副營級對應少校軍銜;正連級對應上尉軍銜;副連級對應中尉軍銜;排級對應少尉軍銜。調整后的軍銜體系簡化了職務等級與軍銜的關系。
同時,軍官分為指揮管理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軍官軍銜按照軍種劃分,在軍銜前冠以軍種名稱。之前,陸軍軍官軍銜前不冠以軍種名稱,這次調整以后,陸軍軍官與海、空、火箭軍及專業技術軍官一樣,在軍銜前冠以軍種或勤務名稱。取消文職干部,并將一部分文職干部轉任為現役專業技術軍官。
在新的專業技術軍官制度體系中,以《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為軍官制度法規基礎,以《專業技術軍官管理暫行規定》等規定為與之配套的法規,共同構成以軍銜為主導的新的專業技術軍官等級制度。將原來以技術等級為主的等級制度,改為以軍銜等級為主導的等級管理秩序,以崗位職務層級輔助調節專業技術軍官晉升任用次序和指揮關系,以待遇級別確定軍官基本生活待遇。明確專業技術軍官起點一般從少尉軍銜開始,生長軍官(帶軍籍的軍校學員,還沒有正式工作,是未來的干部)本科畢業的授予專業技術少尉軍銜;直接選拔招錄的軍官,按照取得的學歷學位,授予相應的軍銜;特招地方專門人才擔任專業技術軍官的,綜合衡量其學歷學位、工作經歷、專業能力和任職崗位等因素,授予相應的軍銜。
規定專業技術軍官通常從事與軍隊技術有關的崗位工作,如通信、情報、裝備維修、訓練等,并主要負責技術方面的工作,且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和知識。專業技術軍官崗位包括但不限于:會計師、審計師、工程師、研究員、翻譯、醫師、助教、編輯、講師等。
在區分專業技術軍官等級上,除了以軍銜為主導外,崗位職務層級也是輔助調節專業技術軍官的晉升任用次序和領導指揮關系之一。根據單位等級和軍官職務等級,調整建立軍官崗位職務編制序列,明確崗位職務層級與軍銜等級的對應關系。專業技術軍官設正高職、副高職、中職、初職4個崗位職務層級。專業技術軍官軍銜等級與職務層級的對應關系為:
正高職:專業技術中將、專業技術少將;
正高職、副高職:專業技術大校;
正高職、副高職、中職:專業技術上校、專業技術中校;
副高職、中職、初職:專業技術少校;
中職、初職:專業技術上尉、專業技術中尉;
初職:專業技術少尉。
同時明確專業技術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限,即少尉7年,中尉8年,上尉9年,少校、中校12年,上校14年。最高年齡為:少尉、中尉35歲,上尉40歲,少校50歲,中校54歲。年滿50歲且擔任軍官滿10年的即滿足退休條件。其中指揮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軍官在尉官階段的最高服役年限是一致的。在尉官時期指揮管理和專業技術可以相互轉崗,沒有限制。晉升校官后各自發展道路分開,某些技術密集型單位甚至會有若干名專業技術少將。
規范專業技術軍官晉升秩序,不再設置專業技術等級,除待遇級別外,主要通過職稱、職務、軍銜牽引軍官職業發展,形成任職必先評定相應職稱、晉銜必須擔任相應職務的清晰鏈路。改革職稱評定制度,突出對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學術道德等方面的考察,明確評定職稱基本條件和提前、越級、放寬條件評定職稱,取消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統一考試要求,更加強化對軍官學術技術水平、專業能力的衡量和評判。相比指揮管理軍官,專業技術大校以上軍銜對應設置更加寬幅的待遇級別。專業技術軍官可以按照規定享受人才特殊津貼、績效津貼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賦予專業技術軍官更多科研創新自主權,落實容錯減負要求。設立軍隊專業技術人才獎,促進專業技術軍官安心履職盡責、專心備戰打仗。
2023年1月28日,中央軍委頒布《軍人勛表管理規定》,規定軍人在穿著軍服時應當佩戴勛表。23式勛表由全軍共同勛表項目、軍兵種和武警部隊勛表項目構成。其中,全軍共同勛表項目由功勛榮譽表彰類、服役經歷類、崗位職務層級類、服役年限類等組成。
服役經歷類勛表中包括任職經歷類略章。專業技術崗位任職經歷略章由正高職、副高職、中職、初職4種略章組成。在佩戴專業技術崗位任職經歷略章時只佩戴1枚最高層級略章。專業技術崗位任職經歷略章底色為深藍色,以中間釘綴符號和不同規格的紅色鑲金邊豎杠區分職務層級,正高職為1條豎杠加天藍色底原子符號,副高職為1條豎杠,中職為2條豎杠,初職為3條豎杠。
崗位職務層級類略章中包括專業技術軍官崗位職務層級略章,由正高級職、副高職、中職、初職4種略章組成。佩戴專業技術軍官崗位職務層級略章時只佩戴1枚現任崗位職務層級略章。專業技術軍官崗位職務層級略章以略章底色區分崗位職級,正高職為桔黃色(戰區級)、副高職為紅色(相當于師級)、中職為紫色(相當于團級)、初職為淺藍色(相當于連級)。正高職綴2枚金色原子符號,副高職綴1枚金色原子符號;中職綴1枚亮銀色原子符號,初職綴1枚銀灰色原子符號。
從1905年清政府練兵處設立軍佐開始,到2021年《專業技術軍官管理暫行規定》的新專業技術軍官的建立,百年來中國軍隊的專業技術軍官已經成為軍隊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軍治軍的骨干力量。隨著我軍軍官隊伍建設和軍官管理制度不斷發展完善, 創新完善專業技術軍官的分類管理、職業發展管理、待遇保障等制度,保證專業技術軍官長期穩定服役,提高打仗能力,為打贏未來戰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