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探索傳統薩滿符號圖飾在現代的創新性表達,并應用于現代服飾設計中,進一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多樣化發展。文章在深入分析薩滿符號基礎特征后,在符號學視域下,應用語形、語義、語用3個層次為符號轉化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引;并在語形、語義、語用維度中拓展符號形態、豐富符號語義、拓展產品應用場景,形成完整的符合現代大眾生活藝術化需求的產品系列。將文化轉譯理念應用于設計創新中,精準提取文化內核,為視覺語言提供導向,從而促進薩滿藝術在當代的傳承發展,并提供經驗與案例。
關鍵詞:薩滿符號圖飾;設計符號學;語形、語義、語用;文化轉譯;服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5)04-0056-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shamanic symbols in modern times and apply them to modern clothing design,so as to further realize the protection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fte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hamanic symbols,the article applies the three levels of morphology,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o provide various guida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ymb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and in the morphological,semantic and pragmatic dimensions It expands symbol forms,enriches symbol semantics,and expands product application scenarios to form a complete product series that meets the artistic needs of modern public life. Apply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o design innovation,accurately extract the cultural core,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visual language,thereby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hamanic ar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and providing experience and cases.
Keywords:Shamanic symbols; Design semiotics; Morphology, semantics, pragmatics; Cultural translation; Clothing design
在自古以來,中國北方的土地上就有著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薩滿文化,但常因科學主義偏見而被忽視,造成文化多樣性損失。薩滿藝術擁有與眾不同的結構特征,蘊含深邃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十四五”時期,我國對非遺保護尤為重視,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非遺傳承創造了有利條件,民眾對藝術生活的更高追求也促使了非遺保護標準提升。基于此,本文聚焦傳統薩滿符號圖飾,引入C·W·莫里斯《指號理論的基礎》中所提出的,語形、語義和語用這3個概念,通過符號轉譯方法,探索服裝設計與薩滿符號圖飾的創新結合路徑,旨在為文化傳承與現代設計融合提供新思路。
(一)語形引導符號基礎轉化——文化價值、文化符號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之初研究其多樣化可能性及變化規律。在傳統藝術設計中提取歸納基礎符號,解決精神需求方面的審美需求。本文將薩滿紋樣的構成形式、造型要素、色彩搭配等方面形成感官印象的歸類于語形中,在語形提取中精準提取原始文化符號的特征,對傳統文化發展形成新的導向。
(二)語義指導符號屬性匹配——薩滿作為中國少數民族重要的世界觀體系之一,其所蘊含的歷史信息、人文思想、民眾生活智慧、特殊象征符號等歸類為語意,在紋樣設計符號轉譯過程中對其意象解讀。基于初始紋樣的語意進行衍生得到相近、相同、相合、相斥的4種意象單元,通過不同語意結合從而迸發出新的語意。語義從結構層次出發,引導紋樣結構、色彩要素的確立,讓各要素均從語義層面上有合理的知識層價值導向,最終形成成熟的,具有符合現在審美需求的形式特征。
(三)語用驅動符號應用延伸——美國莫里斯在提出語形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的區分時,認為語用學是對符號和解釋者的關系的研究,即研究指號在其出現于其中的行為范圍內的起源、用法和效果。滿族薩滿紋樣創新性設計與運用中可以理解為,在大眾逐漸追求生活藝術化的境況下對消費者、傳統藝術、應用方式三者的協同關系,可歸納為紋樣藝術在審美層級的拓展與應用,讓文化符號轉譯成為藝術生活的體驗,提升了消費者對于深厚文化底蘊的探索欲。[1]
(一)大眾審美需求與文化符號轉化路徑
通過對現有的傳統紋樣設計運用的分析,結合時代背景民族的文化必然要面向世界,這對薩滿藝術帶來了巨大挑戰。從薩滿的服飾及其器物中的紋樣中,已經展示出薩滿人對美的獨特且自我的追求,但要長久立于世界多民族文化中,還是必須考慮設計的創新形式,并傳承其文化內涵,而這在目前設計的形式上遠遠不足。基于現階段大眾對于生活藝術化需求進行分析[2],詳細解剖對于此薩滿藝術提升大眾藝術化需求的可行性如圖1,以及傳統滿族薩紋樣現狀、紋樣基礎形態呈現,從中進行提取用戶需求、薩滿紋樣設計發展方向即設計方式、設計應用載體等,再將其進行歸類,細化并梳理,運用語義、語形、語用的模型工具對現階段的需求及發展問題進行轉化,對傳統薩滿紋樣進行解碼與洞察,從而生成更加創新的設計模式,指導未來傳統紋樣創新設計。

(二)設計轉化流程
1.結構選取與歸類:在這種形勢理論中,卡爾納普提出兩種基本規則:形成規則和變形規則。文化產品中的形成規則即文化語形的定量元素,根據特有的文化環境形成定性的視覺文化元素。而變形規則是文化語形的變量因素,通過標準特定的語形環境結合主觀設計思維,進行創新性演繹。
在紋樣重構設計中,紋樣作為民族文化的視覺表達符號,可以直觀地從中反映出民族的文化、信仰,筆者從薩滿神服、壁畫中提取日常生產生活的紋樣元素,有植物、動物、抽象紋樣、內涵性符號等作為基礎紋樣,通過photoshop軟件進行精確化紋樣還原,分析紋樣的形式、色彩、質感不同維度提取設計元素,將其紋樣與不同重構方式進行結合,即循環紋樣填充法、分割構成法、重疊式四方連續法、菱形框架構造法、典型意象引入法進行紋樣轉譯等[3],既保持其原有的基礎形態,去除多余煩冗的裝飾線條,又將現代大眾審美需求、設計流行趨勢進行結合,形成新的裝飾符號。其中紋樣色彩使用更加滿足整體紋樣系列性,色調搭配保持一致,更易融入整體服飾設計中,大量選用最新發布的色彩趨勢中淺灰藍、露灰色等,使紋樣轉譯與前沿趨勢更加緊密結合,如圖2所示。[4]
2.紋樣語義解讀與轉化:符號紋樣語義的解讀可以從圖標語意、象征語意、指示語義去區分,其圖標語義可以分為紋樣外形、細節;指示語義分為用途、形式;象征語義分為情感、文化、產品品牌。在語形的基本符號驅動之下,應用及延伸紋樣符號需要根據語義進行優化,合理地結合現代大眾審美需求的象征性語義、符合基礎認知的圖標語意以及明確用途方向的指示語義。
通過語義分析對色彩和紋樣構成方式進行美學層面轉化的指導下,使二者賦予了顯性語義以及隱性語義。顯性語義即大眾消費者能夠感知的一部分,增強與大眾的連接性,形成產品獨特的記憶點;隱性語義即不能夠直觀接收,呈現在產品形成的具象材料中,通過材質、色彩等完善設計,進一步突出顯性語義。筆者在紋樣轉化中選取云卷紋、花飾回形紋、回形紋、索魂圖進行轉化,其因云卷紋是薩滿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紋樣相比較其他民族的卷云紋,其所示含義因民族的生活方式而生,象征著天空,當時人們極度缺乏對自然的認識,認為多云就會有雨,有雨便會豐收,因此便有吉祥之意。花飾回形紋是早期的回紋,是清中葉至民國后繼神裙滾圓圖案后又一系列神裙重要紋樣,象征著薩滿領神所管轄和能夠恩施的領域。[5]回形紋多以方形為基本結構,受到了遼金以來漢文化傳入的影響,薩滿將其吸收豐富構思,應用于諸多神祇中。索魂圖形似噴水狀滾圓圖案,薩滿教認為氣霧狀,離體魄氣外在形態是水珠狀晶體,唯有薩滿神衹之力可見。如圖2中索魂圖的紋樣形態轉譯中,其在初始意象為指水珠魂體漫游的活動形態,以及薩滿們癡迷行為后在昏迷中神游宇宙,歷經千辛萬苦迂回曲折,追索浮魂的玄天術的表象圖。[6]筆者提取其中浮游天地的魂靈自由形態與設計構成方式典型意向引入法結合,引入薩滿人物的動態形象,流動的索魂紋與人物纏繞,底紋結合轉譯后的云卷紋,人物服飾紋樣中裝飾花飾回形紋,意味著薩滿們在祭祀活動中追溯萬物神靈的情景,更加生動地展現了索魂紋的顯性語義,并通過色彩搭配進一步凸顯整體紋樣語義強化與大眾的聯結感。
3.符號場景語用轉化:在語用的解讀下通過形式的變換進一步得到使用場景的切換,適合紋樣,組合式紋樣以及抽象處理下的紋樣在不同服裝款式結構以及配飾的應用方式具有差異性,將各種獨立又相互聯結形成統一的服裝風格體系,使用戶形成直觀的傳統文化認知。同時,這也符合了當下時尚設計風格差異化的趨勢,從文化符號層面體現出“陰陽交融,明月輕懸,穿梭古今,另辟蹊徑,別有幽境”的新境界。轉譯下的設計紋樣多樣化構成了語用驅動場景符號發揮作用的基石,其中蘊含著多樣化的應用特性與靈活多變的構成形式,讓大眾生活藝術化需求的應用場景進一步得到了豐富。
(一)設計理念
在前文中通過語形,語義,語用的方式分析了薩滿紋樣的基礎符號特征并通過符號學的將其進行轉譯,與現代流行元素以及現代構成方式進行結合,使當下的設計語言與古老純粹的文化精神匯聚成全新的紋樣,不僅將薩滿紋樣賦予了新的形象,也發揚了薩滿所信奉的人與自然共生的觀念。而接下來選定設計主題,將北方古老的地域性原始薩滿藝術與當下時裝設計相結合,為薩滿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激發新國風服飾設計的多樣化表達。提取極具代表性的薩滿符號轉化為符合當下的時尚語言,將傳統即形成的定量元素與主觀設計思維的變量因素結合進行創新性演繹。在款式設計中參考當下新國風時裝設計的特征,并結合薩滿教神服重要服制,將薩滿服制的獨特性、精美感與當下時裝結合,例如,款式中結合了薩滿神服的神馬甲、條裙造型中填滿花飾的條帶、薩滿長衫神服等的造型特征于系列設計中。
(二)設計靈感與色彩選擇
本次設計以《靈語織境》為主題,“靈語”代表著薩滿祭司與神靈溝通時所使用的神秘語言或信息,強調了薩滿文化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織境”則延續了薩滿神秘色彩的意境,但更廣泛地指薩滿祭司在儀式中創造或編織出的神秘境界、場景或空間,這個“境”可以是夢境般的虛幻之地,也可以是現實與靈界交織的奇異領域。希望通過主題既體現薩滿文化的精髓,又富有創意和想象力。以薩滿追求的藝術要點為基礎考量原則,將薩滿神服的服制為原型提取服裝形制結合現代服飾流行特征,將薩滿神服的主要款式素如,神帽、神服、披肩、神帶子等運用其中,并應用轉譯后的傳統薩滿服飾紋樣:云卷紋、多時期的回形紋、索魂圖以及各具有表象意義的符號等貫穿設計,將各部分結合成整體并具有系列性,使服飾從顯性語義中即可拉近與大眾的關聯性,讓人們感受到薩滿藝術的現代之美,將非遺薩滿藝術形式與時尚設計完美融合。設計靈感版、色彩版如圖3、4所示。
(三)設計轉化

1.設計開發目標人群定位:對于系列性薩滿藝術融合現代服飾創新開發,主要目標人群為較年輕群體,將風格人群定位在20~35歲左右的青年人群。由于服裝消費正逐步轉入多樣風格共生的發展時代,使得各極具地域化特色的服飾備受關注。年輕群體的獲得信息渠道的多元,以及不同于20世紀的生長環境,使得他們的感官體驗升級,對于品質的追求也有所提升,消費取向逐步多樣、個性化。例如,服裝品牌M essential品牌時裝將東西方主義拋開地域的劃分,使東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現代服飾的造型結合設計出一季又一季別出心裁的服飾系列,在22PF系列中將非遺手工絨花與傳統刺繡結合運用在服裝設計中,使時尚圈掀起非遺的浪潮,讓東方美學具象化。本次設計可以參考M essential品牌設計審美調性,將傳統的開發以一種視覺符號的審美呈現方式為年輕的客戶群體展開,構建符合屬于她們的視覺體系,進而對薩滿符號設計與服飾融合的設計更加側重個性化、視覺化。


2.薩滿符號元素的提煉與應用:紋樣在服飾應用中主要采取間接應用方式的局部應用與整體應用法,間接應用即以不同的構成法則對薩滿紋飾進行轉譯,更加符合現代藝術審美需求。整體應用即將轉譯后的紋飾完整地排布在面料中,以一個整體的形象呈現,考慮到設計過程中在服飾中的協調性,調整其大小、位置使紋樣完整地呈現在現代服裝中。筆者將通過意向典型意象引入法、重疊式四方連續法所構成的圖案應用于部分面料紋樣設計中。這類方式能夠更加直觀地體現主題,加強系列服飾與大眾的聯結性。局部應用的方式即截取所設計紋樣的部分作為服裝主體紋飾,也會小面積使用在本系列中多應用于袖口、領口、裙擺、面料底紋,以及一些輔料的等,起到點綴的作用。繁與簡的結合很好地使服裝在搭配上有疏密的節奏。
在設計紋樣選擇中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云卷紋與漩渦紋為主要進行循環紋樣填充、四方連續變換等方式對紋樣進行再設計,使紋樣的流動感與形式的幾何感形成對比,紋樣中制作出當下新中式服飾流行的老花骨架感紋飾。并提取出薩滿服飾中的色彩與當下流行色水玻璃色、泳池藍、柔霧紫等進行搭配,將現代設計形式審美植入。而紋樣中的云卷紋又是當時人們對于自然認知的體現,對自然的崇拜,她們認為多云便有雨,有雨即豐收,具有吉祥喜慶之意,是古人審美意趣、宗教寓意、時代特色的完美結合,將其與其他紋飾進行搭配,在視覺上豐富了圖案完整性,實現景象豐富多變,并且在這基礎上延伸出的紋樣適配性更強,彼此相互搭配形成系列感。
3.薩滿服制與時尚的結合:傳統神服的款式繁多,經常映入眼簾的有皮質長袍式下身搭配條裙式、長袖式外系神裙,并搭配披肩,服裝層次性強,注重裝飾,常在神服中添加奇特配飾。本次設計款式根據薩滿神衣形制提取廓形和款式內部結構,講究層次疊加效果,舞動時飄帶組合裙的自然飄動,講求和諧系統。形制提取演化如圖5所示。系列共有5套,第1套薩滿長衫式神裙與神馬甲套裝結合,精簡其原本款式復雜性,符合當下穿著需求;第2套下擺多層次長裙為提取短式神裙的層次感造型,上緊下松富有節奏;第3套側開衩連體式外套,領口做轉譯后索魂圖形制的可拆卸編織盤扣裝飾;第4套大廓形馬甲搭配收腰連體裙,馬甲肩部結合神帶子做裝飾精而不繁;第5套以骨裙的拼接元素作為裝飾細節運用于領口處,A字廓形馬甲在系列作款式區分。服裝以穿著舒適為原則,款式符合當下大眾著裝需求,寬松的造型特征搭配自由的線條給人們帶來了舒適感,即符合時尚流行又不被時尚所束縛,在人體與服裝面料中形成自由的空間,給人寬松呼吸自由的感覺。審美風格與當下的中式華章主題結合,造型多H、A型的結構為主,局部添加鮮明特點的傳統形制,在顯性中傳承傳統薩滿神服服飾形制。
4.現代材質與工藝的結合:面料選取上,選擇素皺緞面料,其具有較好的光澤度和垂墜感,組織密實親膚,與既定風格較為匹配,搭配高織線性印花提花面料做外套款式,具有挺括肌理感,強調廓形部分時通過內置襯的方式增強款式之間的差異性。輔料搭配緞帶。裙的內襯選用絲綿混紡材質,將棉的親膚透氣性和絲的光澤韌性強的優勢結合,且桑蠶絲所含的天然蛋白纖維含有多種氨基酸,作為親膚材質起到養膚功效。如圖6所示。
工藝選取上,考慮到本次設計強調轉譯下的薩滿紋飾,系列使用局部紋樣裝飾和整體面料裝飾紋樣,大面積的轉譯下的花飾回形紋和云卷紋使用數碼印花的表現方式,并在局部紋飾上選用機繡工藝配合絲光線使紋樣更鮮亮。考慮到配飾的應用場景可行性較廣,在系列設計中局部加入可拆卸配飾,如look1的珠串配飾和look3的領口索魂圖配飾裝飾可以應用于其他造型的搭配中。服裝的馬甲、衣領口等撞色部位面料通過提花織造技術將轉譯下的薩滿符號直接植入面料中,使其部位富有紋理感。綜合以上設計要素,圖7為系列服裝設計效果圖,主要以薩滿文化為語境進行設計,并希望為后續設計提供思路。
薩滿文化的原始符號,是薩滿藝術的精髓,是北方人類藝術的重要瑰寶,展示著世代的歷史演進。在全球文化同質化以及大眾生活藝術化的疊加,為設計產品創新帶來了新的挑戰。薩滿符號藝術結合服裝設計創新中如何迭代出全新的風格,提升文化價值、適應大眾需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設計議題。本研究立足于符號學理論,創新性地引入了文化轉譯的理論框架,通過語形、語用、語義的視角,進行復刻與轉譯,并為薩滿紋樣與服飾產品設計提供了完整的流程鏈路,以及當下服飾設計中提供不同角度的新思路,有益于搭建傳統文化與大眾生活藝術化的橋梁。

參考文獻
[1]肖磊,陳香.符號學視域下的智能生活產品設計轉化研究[J].設計,2024,37(09):120-124.
[2]梁曉彤,呂昉.生活藝術化視域下新中式服裝設計研究[J].設計,2024,37(12):14-17.
[3]莫全珊,陳敬玉,喻詩瑤,等.瑤族織帶紋樣重構及其在國潮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設計,2023,36(21):115-118.
[4]胡錦,牛春舟.文化轉譯視域下鄂倫春族薩滿神話的文化IP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45(08):299-307+327.
[5]胡衛軍.衣裝密語——薩滿服飾藝術類型及其象征意義[J].民族藝術研究,2012,25(04):88-95.
[6]富育光. 薩滿教與神話[M]. 遼 寧:遼寧大學出版,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