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啟云:“嘗與張文潛論韓、柳五言警句,文潛舉退之‘暖風抽宿麥,清雨卷歸旗’、子厚‘壁空殘月曙,門掩候蟲秋’,皆為集中第一。”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
白樂天詩云:“紫藤花下怯黃昏。”荊公作《苑中》絕句,其卒章云“海棠花下怯黃昏”,乃是用樂天語,而易“紫藤”為“海棠”,便覺風韻超然。“人行秋色里,家在夕陽邊”,有唐人體。韓子蒼云:“未若‘村落田園靜,人家竹樹幽’,不用工夫,自然有佳處。”蓋此一聯頗近孟浩然體制。
——[宋]吳可《藏海詩話》
老杜寫物之工,皆出于目見。如:“花妥鶯捎蝶,雞喧獺趁魚。”“芹泥隨燕嘴,花粉上蜂須。”“仰蜂黏落絮,行蟻上枯梨。”“柱穿蜂溜蜜,棧缺燕添巢。”“風輕粉蝶喜,花暖蜜蜂喧。”非目見安能造此等語。又杜詩中喜言蜜蜂,如上所錄是也。
——[南宋]曾季貍《艇齋詩話》
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予嘗與林謙之論此事。謙之慨然曰:“但吾輩詩集中,不可不作數篇耳。如老杜《九日》詩云:‘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不徒入句便字字對屬。又頃刻變化,才說悲秋,忽又自寬,以‘自’對‘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將一事翻騰作一聯,又孟嘉以落帽為風流,少陵以不落為風流,翻盡古人公案,最為妙法。‘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詩人至此,筆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喚起一篇精神,自非筆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則意味深長,悠然無窮矣。”
——[南宋]楊萬里《誠齋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