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1837—1909),直隸南皮(今滄州市南皮縣)人,進士出身,曾任湖廣總督等職。1904年春天,張之洞回老家南皮縣雙廟村省親。
張之洞的轎子離雙廟村還有10里地,就看見附近的村民在知縣的帶領下,敲鑼打鼓,夾道歡迎四太爺(張之洞排行老四,村民稱他為“四太爺”)了。張之洞一看這場面,心里十分高興,就在自家老宅請親朋鄉友吃飯。席間有人說,四太爺小時候上過的學堂已經年久失修。張之洞當即表態說:“我出資3萬兩白銀,建一所新學堂。”
張之洞省親后的第三年,他老家受了水災。幾個家境不太好、難以渡過災荒的親友湊在一起,千里迢迢來到武昌。在聽他們說明來意后,張之洞不能不接濟。他讓隨從把一只李鴻章送他的大皮箱送到當鋪——據說是英國女王饋贈李鴻章的,當了20兩銀子,打發前來投靠的親友。幾個親友一看,覺得這回四太爺不大方了,滿臉不高興,還嘟嘟囔囔地說起風涼話來了。隨從皺著眉頭解釋說:“請不要怨恨四太爺,他在場面上花錢雖然大方,其實并沒多少錢。他平時生活十分節儉,有好幾年,他沒錢過年,都讓我當這只皮箱換錢過年。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一句歇后語‘張總督當皮箱過年——習以為?!!?/p>
“難道四太爺真的如此清貧?”親友們都睜大了眼睛,有些人還懷疑張之洞是在“作秀”!
事實上,張之洞確實是清代少數較為廉潔的官員之一。他不收賄賂,不搞攤派,朝廷每年發給他養廉俸銀2萬多兩,多數用在饋贈親友、捐資辦學上了。
(摘自《東昌時訊》胤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