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春節前夕,隨著電視劇《國色芳華》的熱播,菏澤牡丹迎來流量和銷量“雙高”,相關話題持續引發熱議。作為菏澤的象征,牡丹已然超越了花卉本身的范疇,融入到了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菏澤以牡丹為筆書寫“花樣文章”,通過延伸產業鏈、拉長價值鏈,推動“美麗產業”獲得更大發展。

電視劇《國色芳華》播出后,迅速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劇中,大唐盛世的繁華盛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嬌艷欲滴、國色天香的牡丹,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牡丹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在姹紫嫣紅的花卉世界里成為“花之魁”“花之冠”?這個問題很早便有人發問,也早已有了答案。
作為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牡丹形美色艷、芳香濃郁,有富麗端莊之姿、雍容華貴之質,而且品種繁多、寓意美好,是富貴吉祥、繁榮興盛的象征。因此,牡丹深受人們的喜愛。
歷史上,有關牡丹的詩詞眾多,歌賦文章、文學故事也不在少數。李白、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寫下了關于牡丹的千古名句,歐陽修、陸游等人則給后世留下了一部部研究牡丹的專著。
在中國的牡丹名城中,菏澤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菏澤古稱曹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牡丹栽培歷史。菏澤牡丹栽培始于隋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間,菏澤已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牡丹產地,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說。
據清光緒年間《菏澤縣志》記載:“仲春花發,出城迤東,連阡接陌,艷若蒸霞。”花開時節,牡丹散發著濃郁的香氣,絢麗多彩如同天上的彩霞。此時的菏澤,滿城盡是看花人,百里可聞牡丹香。
這種美好的場景,如今依然在菏澤上演著。每年4月中旬,在菏澤牡丹花開最盛的時節,眾多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曹州牡丹園、古今園、百花園等大小牡丹觀賞園內觀者如潮,好不熱鬧。
牡丹不但為菏澤增色,更使菏澤成為最特別的那一個:2012年,菏澤從四個牡丹名城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牡丹之都”的榮譽。可以說,牡丹已成為菏澤人的精神圖騰,是菏澤響當當的文化符號。
在電視劇《國色芳華》拍攝過程中,菏澤市牡丹區為劇組提供了2500多株牡丹和芍藥,讓觀眾在欣賞精彩劇情的同時,也能領略到菏澤牡丹的傾國傾城之美。劇中被稱作“瓊臺玉露”的牡丹,原型便是菏澤培育的綠牡丹品種——綠幕隱玉。
據了解,綠幕隱玉初綻時為草綠色,盛放時逐漸變成淡粉色,最終變為白色,整個過程宛如綠色幕布拉開后顯露出一塊白玉,因此而得名。百花園牡丹專家孫文海介紹,綠幕隱玉花味濃香,現已成為市場上的主打牡丹品種。
在菏澤,像綠幕隱玉這樣通過培育而得到的牡丹新品種,還有許多,如青龍臥墨池、錦繡瑞璞、魯菏紅等。它們的名字響亮而動聽,或源自一段美麗的傳說,或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祝愿,或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菏澤牡丹成員不斷壯大,種類日趨豐富。
目前,菏澤觀賞牡丹擁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品種達1308個,培育的新品種數量占國內總量的80%,觀賞牡丹面積達5萬畝,有牡丹觀賞園10余個,牡丹、芍藥標準化種植基地30余處。
寒冬時節,在牡丹區黃堽鎮綠美牡丹產業園的催花牡丹大棚里,一盆盆催花牡丹枝葉蔥翠欲滴,花蕾展露芳容。得益于反季催花技術的進步,以往多在春季才盛開的牡丹,如今一年四季都可一展風采。

早在唐代,人們就已經學會利用牡丹的習性,通過火烘等方式促其在春節期間開花,但受氣候、技術等諸多條件的制約,一直存在著花期不易控制、成花率低、花盛葉稀等問題。而今,通過菏澤廣大花農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花隨人意應時開真正成為一種可能。得益于這項技術,越來越多的催花牡丹出現在喜慶的節日里,給人們帶去歡樂以及美的享受。今年春節期間,菏澤60萬盆催花牡丹熱銷全國,累計銷售額過億元,彰顯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從栽培、養護,到選育、改良,菏澤牡丹歷經千年積淀,綻放出了新的光彩。
經年積累,菏澤牡丹的應用領域得到不斷拓寬,菏澤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牡丹種植、觀賞、加工基地,以牡丹為代表的“美麗產業”則成為菏澤的一大特色支柱產業。
通過深挖牡丹資源,菏澤培育出各類牡丹企業120余家、科研機構20所,研發出牡丹籽油、牡丹面膜、牡丹花蕊茶等260余種深加工產品,形成了從種植、觀賞,到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加工,再到工筆畫、魯錦、刺繡等的全產業鏈條,年產值過百億元。
去年年底,在第五屆菏澤牡丹產品展銷會上,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著最新研發的牡丹特膳食品、洗護用品、油茶禮盒等產品參展,成為會場焦點。這家創建于2011年的牡丹加工企業,依托當地雄厚的產業基礎,已成長為菏澤牡丹的鏈主企業、龍頭企業。
“我們通過挖掘牡丹潛在價值,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拉長牡丹產業鏈條,高標準建設牡丹研發智造基地,實現了產品更新換代、提檔升級。”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已開發出牡丹功能性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護膚品等九大品類160余個單品。
依托“書畫之鄉”的優勢,菏澤將繪畫與牡丹相結合,打造了巨野工筆牡丹畫品牌。以《錦繡春光》《國寶獻瑞》《盛世長虹》為代表的巨野工筆牡丹畫接連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巴西哥倫布市文化宮、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等,菏澤牡丹以另一種方式走出國門,為世界所知。

通過畫牡丹,巨野縣的許多農民畫師在家門口吃上了“藝術飯”。巨野縣農民書畫家徐鳳秋介紹,目前全縣有超過2萬名農民從事書畫產業,年可創作150萬幅作品,作品遠銷歐美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牡丹不僅扮靚了菏澤的容顏,還拓寬了菏澤的產業賽道。在這里,牡丹的價值得到全面開發,富貴之花長成了產業之花、富民之花,“中國牡丹之都”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走在菏澤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牡丹元素讓人深刻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特色。對于菏澤人來說,牡丹不只是一種花卉,還意味著很多很多。熱愛牡丹的菏澤人,期待著花開時節與八方游客一道共賞國色芳華。
編輯/刁艷杰

A City of Peony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airing of the TV series Flourished Peony, Heze peony hit a high in both popularity and sales. As the symbol of Heze, the peony has gone beyond the range of flowers, and integrated itself into the blood vessels of this city.
Among China’s renowned peony cities, Heze is a special one. Heze, formerly known as Caozhou, has a peony cultivation history of over 1,400 years. The city’s peony cultivation started in the Sui Dynasty, prevailed in Tang and Song, and flourished in Ming and Qing. In the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 of Qing, Heze became a leading producing area of peony in China, enjoying the reputation:“Caozhou peony is the finest under heaven”.
At present, Heze has 1,308 cultivars of ornamental peony in nine color schemes and ten types, and the number of new cultivars accounts for 80% of the national total. There are 3,333.33 hectares of ornamental peony, more than 10 ornamental peony gardens, and over 30 standardized planting bases of peony and herbaceous peony.
After years of accumulation, Heze has continued to broaden its application of peony, and developed into the world’s largest peony planting, viewing and process- ing base. In addition, the “beauty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peony has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pillar industry in Heze.
Tapping peony resources, Heze has cultivated more than 120 peony enterprises and 20 research institutes, developed more than 260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e.g. peony seed oil, peony masks, and peony tea, and established a whole industry chain from planting and viewing to food, health products and cosmetics processing, then to cultural creative arts concerning meticulous painting, Lu brocade and embroidery, with an annual output value exceeding RMB 10 bi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