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提升脆蜜金橘果實品質,基于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了脆蜜金橘栽培環境優化、灌溉與施肥系統配置及精細管理策略。該技術通過精準調控水肥供給,改善土壤環境,提升了栽培效益,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脆蜜金橘;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高效栽培
黃振桂,廣西融水縣國營懷寶林場,郵編545300。
收稿日期:2025-02-02
脆蜜金橘市場需求旺盛,傳統栽培方式限制了其栽培效益的提升[1]。水肥一體化技術以精準灌溉施肥為核心,有助于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可持續生產。
1" "栽培環境與品種選擇
1.1" "氣候條件" "脆蜜金橘屬亞熱帶常綠果樹,適宜年均溫16~22 ℃,極端最低溫度不低于-5 ℃地區栽植。其生長適溫為20~28 ℃,要求年日照時數不少于2 000 h。生長季節(3—10月)降雨量需達到800~1 200 mm,相對濕度以65%~85%為宜[2]。開花坐果期(3—4月)氣溫不宜低于15 ℃,果實發育期(5—8月)日均溫需維持在22~26 ℃,成熟期(9—11月)晝夜溫差應保持在8~12 ℃。
1.2" "土壤條件" "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6.8,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土層厚度80 cm以上,土壤質地以沙壤土或壤土為佳,排水性能良好,地下水位應在1.5 m以下,避免出現積水現象。
1.3" "品種選擇" "脆蜜金橘品種選擇重點考慮豐產性、抗性、商品性。當前主推有“早熟蜜”“中熟蜜”和“晚熟蜜”3個不同熟期的系列品種。選種時應注意以下特征:樹勢中庸,分枝角度50°~60°,成花率高,坐果性好,果實均勻度高[3]。抗病性方面,應具備對炭疽病、潰瘍病的抵抗力。耐貯運性要強,果實硬度維持時間長。
2" "水肥一體化系統配置
2.1" "灌溉系統設計" "灌溉系統設計基于園區規模和地形特點,采用首部樞紐系統與管網配套的設計方案。首部樞紐包括水源、過濾系統、施肥裝置和自動控制設備,其中過濾系統采用疊片式過濾器與網式過濾器串聯組合,過濾精度需達到120目以上。主管道采用PE管材,管徑根據種植規模確定,支管選用DN32~40 mm的PE管,出水毛管選用內鑲貼片式滴灌管,單株設置2~4個滴頭,單個滴頭流量2~4 L/h。園區劃分為若干灌溉分區,每個分區面積控制在0.5~1 hm2,配備電磁閥和壓力表進行獨立控制。
2.2" "施肥系統配置" "施肥系統主要由儲肥罐、施肥泵、文丘里施肥器和電磁閥組成。儲肥罐采用聚乙烯材質,容積根據種植規模配置,配備攪拌裝置確保肥液充分混合。施肥泵選用耐腐蝕化工泵,流量應達到0.5~2 m3/h。文丘里施肥器的選型需與灌溉系統流量相匹配,注入比一般設定為1 ∶ 100~500。肥料選用全水溶性復合肥,濃度根據生長期調整,控制母液濃度在10%~15%。系統配備EC值和pH值在線監測設備,實時監控灌溉水的電導率和酸堿度,確保施肥精準度。根據土壤養分檢測結果確定相應的施肥配方,常用營養元素配比見表1。
2.3" "控制系統設置" "控制系統以PLC可編程控制器為核心,配合觸摸屏人機界面。系統集成土壤水分傳感器、EC傳感器、pH傳感器等多個檢測單元,采用4~20 mA標準信號傳輸。控制程序基于作物需水規律設計,根據土壤水分含量、氣象條件自動啟動灌溉程序。設定土壤水分臨界值為田間持水量的65%~75%,當低于此值時啟動灌溉。系統具備手動、自動、定時控制模式,配備遠程監控功能,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系統運行狀態,調整灌溉參數。
2.4" "系統維護與管理" "系統維護與管理主要包括日常檢查、定期維護和季節性維護。日常檢查重點關注系統壓力、過濾器壓差、滴頭出水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每月進行1次系統全面檢查,包括清洗過濾器、檢查管路連接、校準傳感器等。休眠季節進行管網沖洗,注入0.1%雙氧水消毒處理,預防藻類滋生和鈣鎂沉淀。定期進行土壤化驗和葉片營養診斷,適時調整水肥配比,提高系統利用效率。維護管理制度見表2。
3" "栽培管理要點
3.1" "定植與園地規劃" "采用南北行向,株行距3 m×4 m,約830株/hm2。定植前全園深翻60 cm,結合土壤檢測結果進行土壤改良。基肥施用量為每畝有機肥2 000 kg、磷肥40 kg、鉀肥30 kg,充分翻混后開挖定植穴(60 cm×60 cm×60 cm)。種植行向應配置防護林帶,選用桂花、油茶等樹種,株距2 m。主干道寬4 m,次干道寬3 m。定植時間選在2—3月或9—10月。選用嫁接苗,樹齡1~2年,嫁接口離地15~20 cm,定植深度與原土痕持平[4]。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覆蓋地膜,并用竹架支撐扶正樹苗。
3.2" "水肥調控技術
1)生長期水肥管理。春梢生長期是水肥管理關鍵期,土壤水分應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5%~80%。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則,日灌水量為樹冠投影區域內4~6 L/m2。氮磷鉀比例2︰1︰1,每株每次施用水溶性肥料30~40 g,灌溉周期為3~5 d。此階段重點補充氮肥和微量元素肥,其中鋅、硼、鐵的施用量分別為0.3、0.2、0.5 kg/畝。葉面噴施1%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 d噴1次,連噴3次,促進春梢健壯生長。
2)開花結果期水肥管理。開花結果期適度控制水分,土壤水分含量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75%為宜。氮磷鉀比例調整為1︰2︰1,每株每次施用水溶性肥料25~35 g,灌溉周期延長至5~7 d。重點補充磷肥和鈣肥,硼肥用量提高到0.3 kg/畝。盛花期噴施0.5%硼砂溶液,提升花粉活力。坐果后,適當增加鉀肥,補充鎂肥(0.4 kg/畝)。采用以下葉面肥配方:尿素0.3%+磷酸二氫鉀0.4%+硼砂0.2%,每5 d噴1次[5]。
3)果實膨大期水肥管理。果實膨大期用水量大,土壤水分含量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85%。日灌水量增加到樹冠投影區域內6~8 L/m2,氮磷鉀比例調整為1︰1︰2。每株每次施用水溶性肥料40~50 g,灌溉周期縮短至2~4 d。此階段鉀肥用量顯著增加,鈣鎂比例保持在3︰1。葉面噴施0.5%硝酸鈣+0.3%硫酸鎂溶液,每5 d噴1次。
4)采收前水肥管理。采收前1個月逐步減少灌水量,土壤水分含量降至田間持水量的65%~70%。氮磷鉀比例調整為1︰1︰3,每株每次施用水溶性肥料20~30 g,灌溉周期延長至6~8 d。停止氮肥施用,增加鉀肥用量至0.6 kg/畝,提高果實糖度。葉面噴施1%磷酸二氫鉀+0.5%硫酸鉀溶液,每7 d噴1次。
要特別注意晝夜溫差對果實品質的影響,適當控水以增加糖分積累。采收前7 d停止灌溉施肥,確保果實品質。
3.3" "整形修剪" "采用自然開心形,主枝3~4個,分枝角度50°~60°。定植后第1年重點培養主干,在60 cm處截干,選留3~4個分布均勻的側芽培養主枝。第2年開始培養側枝,主枝上每隔30~40 cm選留1個側枝,形成層次分明的樹冠結構。
夏季修剪在5月下旬進行,重點去除徒長枝、重疊枝、病蟲枝,保持樹冠通風透光。
冬季修剪在12月進行,主要疏除衰老枝、下垂枝,調整樹冠結構。對結果枝組進行更新修剪,保持40~50 cm長度,修剪強度以中等為宜,保留30%的舊枝。
抹芽工作在春梢生長初期進行,及時摘除主枝基部、樹冠內膛的萌芽,保持樹形完整規范。
整形修剪應遵循“早稀疏、晚短截”原則,確保樹冠結構合理,通風透光良好。
4" "結論
基于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脆蜜金橘栽培方法,通過優化栽培環境、系統配置及精細管理,顯著提升果實產量與品質。未來應深入探索不同生態條件下的適應性技術,強化精準灌溉施肥的智能化控制,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脆蜜金橘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萬志云,彭淑英,王元順,等.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獼猴桃栽培中的應用[J].新農民,2024(32):82-84.
[2] 盧立明,王忠晨,崔田利.水肥一體化智能技術在玉米高產栽培中的應用[J].農業機械,2024(9):61-63.
[3] 敏艷.“水肥一體化”技術在馬鈴薯栽培中的應用[J].當代農機,2024(4):55-56.
[4] 王方亮.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在玉米栽培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4(2):7-9.
[5] 梁偉杰,謝志云.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柑橘種植中的應用研究[J].糧油與飼料科技,2024(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