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痛是全球范圍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由于心臟的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冠心痛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和飲酒,同時與家族史和年齡等因素相關。治療方法取決于疾病的具體類型和嚴重程度。其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藥華法林、血管活性藥物硝酸甘油、利尿劑氫氯噻嗪、降脂藥他汀類等。對某些患者可能需要進行介入性治療,如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預防措施則著重于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戒煙戒酒、健康飲食、定期鍛煉、保持適當體重、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水平、管理糖尿病。本文通過對冠心病的科普,希望大眾了解冠心病是一個多因素影響的復雜疾病,需要綜合預防策略和個性化治療方案來應對。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想象一下,我們的心臟就像是一位勤勞的CEO,每天指揮著身體的各個部門工作。而冠狀動脈就像是CEO的私人秘書,負責給心臟送“能量飲料”——血液,維持心臟的正常工作。但是,當這位秘書的辦公桌(血管)堆滿了“文件”(斑塊)時,事情就變得不那么順暢了。
為什么冠狀動脈會“堆積如山”?其實這背后有幾個“罪魁禍首”。高血壓發生時,冠狀動脈這位稱職的“秘書”會給心臟送“能量飲料”又快又多,CEO壓力山大,心臟超負荷工作,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高血脂就像血液中混入奶茶(膽固醇),久之,血管就會被“奶蓋”堵塞,于是秘書給CEO送“飲料”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心臟沒有足夠的動力;糖尿病就像是血管里的“甜蜜負擔”,吸煙則像是時不時扔進來的煙花,都會讓血管壁受損,導致心肌缺血;酒精會導致血管擴張,交感神經興奮,CEO需要的氧氣就越多,氧氣供應速度跟不上CEO需要的速度,此時“秘書”就麻木了,會使心肌缺氧,所以飲酒莫貪杯,別讓壞習慣“傷了心”。隨著年齡增長,血管也隨之慢慢硬化。冠心病還有一定遺傳風險,如果您的家族里有人早早就有這毛病,那你也得小心了。
冠心病導致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引發一系列相應的癥狀。首先,胸痛是最常見的癥狀,感覺像是有人在你胸口放了一塊大石頭,還時不時用力按幾下,同時你的左肩、左臂內側,甚至無名指和小指也會受到影響。其次,會出現氣短憋悶,當心臟工作不順,身體其他部分也開始抗議,呼吸變得急促。心悸不安、心跳加快、疲勞、乏力、咳嗽、咳痰、易出汗、惡心嘔吐和浮腫等,都是可能出現的癥狀。雖然無法準確自測冠心病,但可以通過觀察自己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吸煙、糖尿病或家族史等,初步判斷是否存在冠心病的風險。如果出現上述心絞痛、呼吸困難等典型癥狀時,應立即就醫進行專業檢查和治療。
冠心病治療的基礎手段是藥物治療,通過藥物可以緩解癥狀、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這就像是給血管吃“減肥藥”,降低血脂、血壓,防止血栓形成。目前冠心病藥物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①緩解癥狀。抗缺血藥物主要是B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②預防心血管事件和改善預后。包括抗凝血藥物、他汀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果血管堵得太厲害,還可以選擇一種微創治療方法,把血管撐開,讓血液可以順利通過。這就是臨床上常說的介入治療,方式包括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前者能夠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后者則能夠維持血管的通暢性。介入性手術不需要進行傳統的開刀,恢復期較短,患者通常可以在幾天內出院。雖然聽起來如此簡單,但介入手術通常由心臟病專科醫生或心臟介入專家進行。如果多支血管病變或冠狀動脈主干病變嚴重,則需取患者自身隱靜脈作為旁路移植,一端吻合主動脈,另一端吻合病變冠狀動脈段的遠端;或游離乳內動脈與病變冠狀動脈遠端吻合,改善病變冠狀動脈心肌的血液供應。治療的同時需要調整生活方式,預防冠狀動脈進一步粥樣硬化,如戒煙、戒酒、多運動。少油少鹽,給心臟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
冠心病作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其治療費用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后,冠心病患者次均費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報銷比例因地區和政策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某些地區,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對冠心病門診的報銷比例可能分別達到80%以上和70%左右。所以當心臟發出求救信號時,放心就醫,及時治療,利用醫保,守護健康。
預防冠心病,其實就是給血管做“保養”。首先,《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推薦,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血脂,包括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對血脂影響最大。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燒烤,讓血管保持清爽。同時要適量運動。如今人們工作壓力大,加班、熬夜、久坐都不利于保持血管的通暢。在閑余時間,每天動一動,哪怕是10分鐘的散步,做10分鐘拉伸,也會讓血管“更年輕”。其次,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別讓小問題變成大麻煩。最后,保持心情愉悅,老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心情好,血管也輕松。希望大家能健康生活,預防冠心病,別讓血管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