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工作不能化簡為繁。能‘直達’的就不要‘中轉’,能一步干完就不要分成階段,有統一口徑就不要搞新名詞,土辦法管用就不要貪大求洋,千萬不要‘頂著石臼做戲’。”最近,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在論述下任務不能脫離實際時提到,電線桿上的小廣告,發現了撕下來就行,沒必要拍照上傳到網格系統,安排保潔員專門來處理。口頭匯報能說清的,不用費時費力制作PPT、小視頻。
“頂著石臼做戲”,意思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如此“化簡為繁”的做派,現實當中并不少見。有的患上“過度留痕癥”,芝麻大點的事也不忘打卡留痕,用煩瑣程序規避責任風險,將舉手之勞變成流程表演。有的善用“材料包裝術”,口頭能說清的工作偏要制作精美PPT,追求形式漂亮而無實質內容,把“材料厚度”當成“落實力度”。有的迷戀“概念創新癖”,已有統一術語偏要生造新名詞,把政策傳達變成文字游戲。有的得了“流程冗余病”,本可一步到位的任務硬拆成若干階段,把高效執行變成馬拉松接力,一些工作直接干就行,卻非要搞個專班拉起人馬,甚至把關系不大的單位和人員也拽上。這些看似勤懇的“繡花功夫”,實則是脫離實際的“無效做功”。
“頂著石臼做戲”,演得再賣力,充其量也只是自我感動,難以收獲群眾掌聲。一方面,我們要摒棄“化簡為繁”的煩瑣哲學,求真務實、簡捷行事,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集中到搞調研、抓落實上,提高決策和執行的精準度;另一方面,也要客觀認識到,追求簡化不是盲目速成、投機取巧,也不是繞開矛盾、掩耳盜鈴,而是回歸有力有效解決問題的初衷上來。
(摘自《湖北日報》4.8周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