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的巔峰之作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經歷磨難,在明末被收藏家吳洪裕欲陪葬而燒成兩段。事后分別再起名,前段較短,稱為《剩山圖》,后段稱為《無用師卷》。
在《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后,《剩山圖》被廣東的王廷賓(曾任揚州通判)收藏,再無音訊;而《無用師卷》被乾隆帝收入皇宮。因乾隆帝在收到《無用師卷》之前,已經收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他非常喜愛《子明卷》,在此手卷空白處共題了51 處跋。得到《無用師卷》后,乾隆帝心知肚明《無用師卷》的水平高于《子明卷》,但礙于面子,硬將《無用師卷》題成偽作而留在了宮中。
1934年,國民政府擬選一批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參加次年舉行的“倫敦世界藝術博覽會”,我爺爺于9月被邀請加入籌備委員會,負責審定古字畫的真偽。就在評審過程中,爺爺偶然見到了乾隆帝題為偽作的《無用師卷》,認真鑒定后,將它改定為真跡。
《無用師卷》已驗明正身,那《剩山圖》下落如何呢?時隔四年,1938 年10月20 日,爺爺身有小恙躺在家中休息。忽有汲古閣的曹友卿來家,請爺爺鑒定他新收來的一些畫。當他看到其中一張冊頁大小的畫片時,定神不動了——失蹤已久的《剩山圖》就在眼前!爺爺翻了一下其他畫頁,問曹:“賣給你這幅畫的人你知道嗎?”曹回答:“知道,是一個老太太。”爺爺仿佛病態全消,馬上起身換衣服,說道:“你馬上帶我去找她!”
當爺爺跟隨曹友卿來到一戶人家時,見到那位老太太就問:“與您賣了的那幅畫在一起的,是不是還有一幅字?那老太太說:“有的?!睜敔敿泵ψ屗〕瞿欠?,并買了下來?;氐郊抑校瑺敔敿磁c曹友卿商議買下他手中的那幅《剩山圖》,最后將家中的青銅器“商王之母黎方尊”及一幅文徵明的山水畫予以交換。
當爺爺將從老太太那里買下的字幅放在那幅畫的旁邊時,臉上露出了愉悅微笑,眼前展現的就是那失蹤300多年的《剩山圖》及第一個收藏家王廷賓的題跋!《剩山圖》于1957年初,以8000元賣給了浙江博物館。(摘自《世紀》2025年第2期吳元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