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全球股市出現巨震。
一方面,亞太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一”。其中,日韓股市暴跌后均觸發“熔斷機制”,日經225指數跌7.83%創2023年10月以來新低,韓國綜合指數跌5.57%創2023年11月以來新低。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跌7.46%,創16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中國市場方面,A股和港股也出現較大程度調整。
另一方面,歐美股市也多數收跌。當地時間4月7日,歐洲三大股指收盤全線下跌,德國DAX指數、法國CAC4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均跌超4%。美股方面,道指、標普500指數連續第3日下跌。
面對巨震,“國家隊”呵護中國資本市場已付諸實際行動,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4月7日尾盤交易時段至8日凌晨,多家央企相繼宣布增持。對于A股的后市表現,多位市場人士均明確指出,巨大的儲備政策空間之下,接下來堅定看好中國市場投資機會。
面對市場巨震,投資者又能進行哪些操作呢?落實到配置層面,整體來看,穩健類的藍籌資產和科技成長,成為多家機構的一致性推薦。
國泰君安證券策略首席方奕表示,在史詩級波動后,中國股市正在進入擊球區,建議重新逐步增加對中國市場的配置。市場劇烈波動背后,隱含的是股市已在實質性地計價和推演潛在的尾部風險。
(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