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谷歌公司考察,遇到我的師弟。他說剛進公司時,想好好表現一下,于是在一個周末趕往公司工作,并給主管發了郵件。結果周一上班后主管把他訓了一頓:“請你以后不要這么做,你這樣做會讓我和其他同事都很緊張,希望你能平衡好工作和休息的關系,這樣你可以走得更遠。”
在馬拉松比賽里,跑至中段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兩三個人一起緊追不舍的現象,這就是“跟跑”策略——找一個速度快于自己的人,方向已經定了,跟著跑就行。過去十幾年,我們一直在“跟跑”,而如今,在很多領域,中國實際已經在“領跑”。在“ 領跑”階段,“ 跟跑”有時就未必合適,盲目地跟跑只會導致沒有意義的“卷”。要知道,創新是“無人區”,是無法設置關鍵績效指標的,因為所有人都不知道它究竟包含什么內容。
最近這一年,我們在全國很多地方調研,感受到大家普遍非常焦慮,工作與生活難以平衡,我覺得有必要讓全社會松弛下來,給工作的人更大的容錯空間。人的積極性不是被“管”出來的,而是被“激發”出來的。休息不是躺平,娛樂不是擺爛。人是要放松的,緊張兮兮、精神緊繃的時候,是不會有很強的創造力的。
(據北青深一度微信公眾號 廉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