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速遞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世界上有各種聲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細小;有的有力,有的無力;有的真誠,有的虛偽……我們要敢于傾聽聲音,也要善于傾聽聲音。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初稿呈現
掃雜音之塵 頌良策之聲①
一考生
世事紛雜,音色混亂。當今世界,多種文化交融發展,各種文化差異、習俗矛盾和意識形態對立,讓世界上散發著不同聲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細小;有的有力,有的無力;有的真誠,有的虛偽……我們置身其中要明辨是非,敢于傾聽聲音,善于傾聽聲音。②
敢于傾聽為先,打開溝通之門。③
敢于傾聽聲音是傾聽的第一步,只有打開大門,才能展望新世界,畢竟個人的思想是有限的,敢于敞開傾聽的大門,才能不斷獲得新知。縱覽歷代賢明君主,哪一個不是敢于任用賢才出謀劃策。劉邦曰自身本無才,靠任命韓信等人才建立漢朝;唐太宗李世民是在不斷傾聽魏征的勸諫下才開創了貞觀之治;萬歷年間,張居正輔佐皇帝多項改革,想方設法讓皇帝傾聽接納自己的治國良策,才使王朝熠熠生輝。所以,敢于傾聽聲音為根本,邁出傾聽聲音的第一步,才能走上成功之路。④
善于傾聽聲音,終得成功之道。
善于傾聽聲音,才是取得最終成功的關鍵秘籍,畢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真假好壞不一,需要我們去仔細甄別。秦之所以能成為七雄之首,在于重用商鞅等賢士,知人善任,不斷增強其實力,一掃六合。反觀南宋君主,聽信秦檜讒言,賜殺愛國將領岳飛,以致斷了南宋收復故土的可能,只得偏安一隅。由此可見,統治者不僅要善于傾聽,還要有自我判斷能力,如盤庚堅持自己的判斷,抵住眾人反對而遷都,最終無人不覺其妙。所以,我們應善于傾聽聲音且擁有自我判斷能力。⑤
如若我們不敢傾聽聲音,那么我們就會陷入“信息繭房”的深淵,沉迷于快餐式的信息推送,在舒適圈中形成偏執的性格,以致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如若我們不善于傾聽聲音,不加分辨地采納網絡及社會輸出的一些言論,可能會丟失自我思考的能力,陷入不良思想的沼澤,被同化思想,成為他人思想的傳話筒。所以,身處大變革中的吾輩青年,不僅要敢于傾聽,并且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⑥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新時代將接力棒傳遞到了我們手中,吾輩青年一定要明辨是非,敢于傾聽聲音,善于傾聽聲音,掃雜音之塵,頌良策之聲!⑦
①標題中的“頌”與本次作文的核心“傾聽”稍有偏差,建議修改。
②開頭段引述材料表達了觀點,但基本上是材料的復制,過于簡單直白,難以奪人耳目。
③分論點能顯示思路,但展現不出語文素養。
④以較為豐富的例證論述了敢于傾聽的重要,但敘例中對“敢于傾聽”的突出不夠,影響說服力,譬如劉邦的例子,沒有從“敢于傾聽”的角度敘述。“熠熠生輝”用得不恰當。
⑤以秦與南宋對照,突出善于傾聽的重要,選材不錯,但整個文段論證、表達都略顯平淡。
⑥這一段分析了不敢傾聽、不善傾聽的后果,反面論述觀點,若能有亮點會更吸引人。
⑦結尾突出吾輩青年的態度,重申觀點,呼應開頭。
望聞問切
初稿思路清晰,結構層次分明,但整體沒有亮點,語言表達雖通順流暢,但沒有文采又缺乏張力,感染力和說服力不足。要想突破這種平淡的瓶頸、贏得發展等級的飛躍,最快捷的方法是恰當地引用名言警句等,使文氣與理性兼具,既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又增強說理的權威性。
升格展示
敢聽雜音明得失 善納良言促發展
山東省濰坊第四中學 于玟萱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于兩千多年前對弟子發出的這句告誡,在今天這個繁華喧囂的多元化世界,顯得彌足珍貴,它時刻提醒我們,既要敢于傾聽不同的聲音以明察得失,更要善于采納良言智語而成長進步。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敢于廣開言路,才能掙脫狹隘的枷鎖,看見多彩的風景。
古人強調“兼聽則明”,這“兼”的要義在于“多”,更在于“異”。若只聽贊譽之詞,再多也無益,還可能有害;只有敢于聽不同聲音,尤其是反對之聲,才能拓寬認知、豐富思維。憶往昔,齊威王廣泛聽取面刺之聲、上書之諫、市朝謗譏,贏得了“皆朝于齊”“戰勝于朝廷”的結果;唐太宗敢于兼聽眾議,容人犯顏直諫,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景。看今朝,各級政府不僅頻頻召開各類百姓議政會,更通過“互聯網+”開通網絡信息平臺,拓寬公民參政渠道,多方聽取民聲民意,創造了當下的和諧盛世。唯敢于兼聽,讓局域看法或圈層觀點與各方意見時時碰撞,才能沖開思維桎梏,裨補闕漏,廣益四方。
“聽言不可不察”,善于鑒別真偽,才能躲過美言的陷阱,跳出虛語的圈套。
俗語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可這“一席話”的選擇至關重要,一席真言妙語確實勝過一摞劣書,一句深刻的話語也可能改變人的一生。善于傾聽,從眾多信息中去偽存真、去蕪存菁,是最終成功的關鍵秘籍。秦之所以能成為七雄之首,在于知人善任,聽取商鞅等賢士之言,掃六合而統一天下;而南宋君主一味聽信秦檜讒言,賜死愛國將領岳飛,斷了收復故土的可能,只能偏安一隅。前行途中,往往會面臨諸多抉擇,唯有“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做“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才能擇康莊大道,抵達光明未來。
羅蘭德說:“弱者懼怕他人的意見,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見,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見,巧者誘導他人的意見。”的確如此,敢于傾聽,需要跳出舒適圈嘗苦口之藥的勇氣,需要打開格局聽逆耳之言的度量;善于傾聽,需要不畏巨浪淘汰泥沙的慧眼,需要避糖衣炮彈智取珠玉的明心。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若不敢傾聽,就會陷入“信息繭房”的深淵,在自以為是的井底形成偏執的性格,脫離社會前進的軌道。如若不善于傾聽,不加分辨地采納快餐式推送的言論,就可能陷入迷失自我的沼澤,成為他人思想的傳話筒,助長邪惡之風。只有敢于傾聽且善于傾聽,才能既博觀四海八方事,又“不畏浮云遮望眼”,秉持獨立而正確的判斷。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新時代將接力棒傳遞到了我們手中,吾輩立時代潮頭,當然要心平氣和聽“雜音”,明辨是非納良言,于博觀約取中鑄就思想高峰,在新長征路上行穩致遠。
技法總結
修改稿最大的改進是以靈活的引用突破了原稿平淡的瓶頸,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與說服力。中學生寫議論文,要在短時間內提高發展等級,引用詩詞名句、格言警句等是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因為經過時間沉淀的名言警句,往往凝練而雋永,蘊含著深邃的哲理,閃耀著理性的光芒,恰當引用,要比考場上臨時組織語言省時省力。再者,語言表達能力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提升的,而名言警句的積累相對快捷。若能將平時對古詩文的學習背誦、閱讀實踐與錘煉語言、素材積累有機結合,在寫作時根據語境巧妙引用或化用,可以極大地強化說理,豐富意蘊,展現不俗的文字功底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