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化兒童關愛服務的一項實際行動。
在廣袤的隴原大地上,甘肅省各級婦聯“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給予留守困境兒童情感支持、生活關懷和教育引導,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媽媽般的關愛和呵護,讓他們在“家門口”的幸福感越來越高,為他們的成長之路灑下一片陽光。
從河西走廊到隴東高原,從黃河之濱到白龍江畔……數以萬計的“愛心媽媽”用無私大愛溫暖呵護著一個個留守困境兒童,為他們的成長帶來陽光和力量。
文/袁鵬 周麗婷 姚鵬 李熙爽
談及開展這次活動的意義,“愛心媽媽”韓雪梅說:“我幫扶的這名女孩是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孩子家庭不完整,父親智力殘疾。這場活動,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陪伴和溝通方式。”
在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深秋時節的金色胡楊林把這座小城裝扮得格外美麗。在西南街社區里,一場親子手工活動正在舉行。
護童成長,吹響愛心集結號
“我既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又是一名社工,所以對孩子有特殊的感情。那些留守困境兒童往往在心靈關愛、性格發展等方面更需要幫助。”韓雪梅說。活動中,為了讓結對的孩子有個伴兒,韓雪梅特意把自己的兒子帶到了現場,兩個孩子湊在一起認真地做著手工“紐扣畫”,不時地交流著什么,年齡相仿的兩人相處起來格外融洽。
當天,參加活動的除了結對的孩子,還有來自金塔縣稅務局、審計局等結對幫扶單位以及婦聯的“愛心媽媽”。“金媽媽”是金塔縣婦聯“愛心媽媽”的別稱,活動開展以來,金塔縣婦聯吹響“愛心媽媽”集結號,凝聚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愛心隊伍。目前,全縣共招募“金媽媽”320余名,其中包括檢察官、法官、教師、醫生、警察等。
在“愛心媽媽”結對幫扶工作中,甘肅省婦聯指導各地婦聯會同民政部門,對留守困境兒童底數及家庭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在此基礎上,全省機關干部、婦聯執委、三八紅旗手(集體)、巾幗建功標兵(先進集體)、婦女權益保障先進個人(先進集體)、最美家庭成員、巾幗志愿者等有愛心的女性和集體紛紛加入關愛服務隊伍,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愛心媽媽”隊伍,如張掖市的“彩虹媽媽”、定西市的“土豆媽媽”、隴南市的“橄欖花開愛心媽媽”等。截至目前,全省共組建“愛心媽媽”隊伍6285支,6.17萬名“愛心媽媽”結對7.1萬名留守困境兒童。
多維推進,為愛賦能
“那天,當我把她輕輕摟進懷里,安慰她說‘你是最棒的’時,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那一刻我便知道,我打開了她的心扉……”面對一名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孩子,武威市涼州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的“愛心媽媽”、老師馮亞瑾用自己的專業與愛心,幫助一名被焦慮癥所困的高中女孩走出了心理陰霾,并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結對幫扶活動開展以來,在武威市的號召下,全市許多熱心公益事業的教師、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紛紛加入“愛心媽媽”隊伍中。目前已組建“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145支,吸引了5352名愛心人士參與,與4490名留守困境兒童匹配結對。
在“愛心媽媽”結對幫扶工作中,甘肅省婦聯統籌謀劃,相繼聯合省委社會工作部、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教育廳等9部門印發《甘肅省深化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強化部門協同,健全關愛服務體系。以3+N(“3”即“溫暖守護”“賦能成長”“愛心助力”,“N”指各類關愛服務活動)的服務模式,實施“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困境兒童項目。2023年5月,甘肅省婦聯通過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平臺,創新發起“家家幸福一元捐”公益項目,自項目啟動以來,累計參與群眾172萬人次,籌集善款1802.75萬元,所籌款項全部用于救助關愛全省困境婦女、孤殘兒童和困難家庭。
各級婦聯也結合工作實際,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團體關愛等服務模式,開展“六個一”活動,推行“愛心媽媽”團(社)、日常關愛+節點活動、規定動作+特色服務、“金媽媽”數據庫、橄欖花開等特色做法。
“愛心媽媽”是精神,更是責任
不久前,甘肅山丹縣博物館、科技館、山丹軍馬場相繼迎來一個特殊的參觀團,他們是由張掖市“愛心媽媽”和結對幫扶的孩子組成的“親子”觀光團。這些結對幫扶的孩子中有一些來自山區,以前從沒走進過博物館、科技館。
依托公共文化場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愛心媽媽關愛服務加油站”,是甘肅省婦聯在開展“愛心媽媽”結對幫扶工作中的一項創新工作。不久前,甘肅省婦聯發布了全省首批“愛心媽媽關愛服務加油站”名單,其中包括甘肅省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圖書館、甘肅省科技館等在內的各類公共文化場所。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進該項工作,省婦聯預計將在全省建立314個“愛心媽媽關愛服務加油站”。
“聽到受助的孩子叫了我一聲‘媽媽’,我很欣慰,也更堅定了要把這項工作做下去的決心。‘愛心媽媽’向社會展示的是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志愿精神,承擔的是社會責任,我希望這種積極正面的形象能喚醒更多人的大愛之心,延續和傳播社會正能量,為身處困境的孩子帶來陽光和希望!”在愛心結對幫扶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愛心媽媽”、慶陽市正寧縣婦聯副主席柳文濤說。

蘭州市婦聯發揮組織優勢,積極擔當作為,創新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用心用情促進留守、困境兒童健康快樂成長,以實際行動當好兒童成長的引路人、兒童權益的守護人、兒童未來的筑夢人。
城關區婦聯在蘭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親子綜合體驗館舉辦“愛心相伴·快樂成長”喜迎國慶兒童關愛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參觀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的各個陣地,觀摩體驗書畫、鼓樂、掐絲琺瑯等藝術項目。孩子們在圖書角閱讀、在科技墻探索,開展樂高游戲、聆聽繪本《小種子》的故事、齊唱《我和我的祖國》。
七里河區婦聯在阿干鎮中心校開展“愛心相伴·快樂成長”巧克力手工制作巾幗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向孩子們介紹巧克力歷史、種類與制作過程,并演示制作步驟。愛心企業哈尼鹿兒童成長中心帶來川劇《變臉》,并講解了臉譜知識。
西固區婦聯在西固區陳坪街道西固中路社區新興領域區域性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舉辦“愛心相伴·快樂成長”西固區“愛心媽媽”關愛留守、困境兒童集體生日會暨世界糧食日主題宣傳活動。孩子們在“愛心媽媽”們的陪伴下,開展了節糧愛糧小游戲,制作了五谷豐登畫框手工,觀看了“一粒有故事的米”“節約糧食”主題宣傳片、袁隆平爺爺和雜交水稻故事紀錄片,幫助他們了解糧食的重要性,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榆中縣婦聯在榆中縣第三中學開展了“愛心相伴·快樂成長”關愛留守困境兒童系列活動。“愛心媽媽”與孩子們通過吹氣球、扎花等游戲進行互動,鼓勵他們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孩子們還在志愿者的帶領下開展了“好品質,好人生”團體心理輔導。
天水市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部署要求,完善關愛措施,健全工作體系,提升關愛質量,推動形成守護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動局面。
全市各級婦聯干部、執委、三八紅旗手、女企業家、巾幗志愿者、愛心人士等積極加入關愛服務隊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愛心媽媽”8193名,結對幫扶了8520余名留守困境兒童,組建“愛心媽媽”隊伍150支,其中專業“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25支,涵蓋家庭教育、法律宣講、不良行為干預矯正、心理健康、非遺項目、親子閱讀等。
利用村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婦女兒童之家、學校、福利院等陣地,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巡講、親子閱讀、“把愛帶回家”兒童關愛服務、“愛暖童心”心理關愛百日示范活動、“護航成長”兒童防霸凌性侵巡講、“愛心媽媽”親子游、孤殘困境兒童研學游、夏令營等活動2180多場次,參與活動及走訪慰問留守困境兒童累計9300多人次,幫助實現“微心愿”2710個。
建立健全關愛服務工作機制,開展“六個一”精準送關愛,還根據實際情況推進“愛心媽媽”賦能成長計劃,提供情感撫慰、學習指導等服務,做到時時有關愛、月月有活動,傾心實現“孤有所養”“心有所慰”“學有所教”“困有所扶”。
天水市婦聯以“駐家”活動、“微愛認領”行動、親子互動等活動載體,通過贈送愛心禮包、點亮微心愿、親子共讀、親子趣味運動會、親子非遺手工制作、假期“愛心托管班”“兒童心愿墻”“愛心媽媽領辦墻”等多元形式,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關愛活動,助力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截至目前,全市“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行動開展“愛潤龍城·愛心媽媽”賦能課堂37場次;針對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和心理困境的特點,深入留守困境兒童集中的鄉鎮開展系列心理團輔活動16場次。

市縣婦聯聯合心理咨詢師“愛心媽媽”服務團隊為困境兒童提供心理定向服務,為福利院、特教學校、15個社區、11個鄉鎮的460余名青少年提供一對一心理疏導服務。在博物館、科技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場所開展戶外“愛心媽媽”親子活動14場次;利用暑假組織留守困境兒童夏令營、研學游6場次。秦州區婦聯與圖書館探索建立“愛心媽媽+留守兒童”親子閱讀模式,186名“愛心媽媽”累計開展親子閱讀活動124場次,受益孩子達393人次。
開展“家家幸福一元捐”“春蕾計劃”“母親郵包”公益募捐,籌集298.95萬元,2024年一、二階段已救助兒童251人、婦女132人、家庭377戶,舉行2024年金秋助學金發放儀式,救助女大學生173名,發放救助金17.3萬元。
2024年以來,平涼市婦聯探索實踐“345”工作模式,扎實推進“愛心媽媽”關愛服務工作不斷規范化、專業化、精準化、常態化。
全市各級婦聯組織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踴躍參與、廣泛動員,招募“愛心媽媽”3875人,分行業、系統組建“愛心媽媽”服務小分隊85支,讓關愛服務更加專業、靈活、精準。加強與司法、教育、民政、衛健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做到隊伍共建、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加強與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社教基地和文化場館的合作,申報確定全市“愛心媽媽加油站”20個,為“愛心媽媽”和留守困境兒童開展幫扶和關愛活動提供陣地和平臺。大力實施“愛心媽媽”和“愛暖萬家”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節點化推進、責任化落實,截至目前,“愛心媽媽”項目進度已超過75%;“愛暖萬家”項目如期完成各項階段性任務。
聯合民政部門在對全市范圍內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精準摸排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兩庫一卡一臺賬”,即《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庫》《愛心媽媽信息庫》《愛心媽媽結對關愛聯系卡》《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和困境兒童臺賬》,統籌掌握“愛心媽媽”、留守困境兒童數量及結對關愛工作進展。截至目前,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結對認親的方式,實現結對留守兒童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殘疾等困境兒童5896名。

通過召開部署會、工作推進會、培訓會,組織各級婦聯干部認真學習結對關愛相關政策、交流工作經驗。分級組織“愛心媽媽”賦能培訓,邀請家庭教育、心理輔導、法治宣傳方面的專家,廣泛開展服務理念、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訓,2024年以來,開展“愛心媽媽”專場賦能培訓22場次,覆蓋2600多人,有力地幫助“愛心媽媽”提升關愛服務水平。
建立典型培樹機制,對工作中發現的特色亮點、典型做法及時總結、及時推廣,對涌現出的“愛心媽媽”代表及時宣傳、及時表揚。經過不斷實踐,形成了崆峒區“巾幗愛心社”、靈臺縣“溪河愛心媽媽”、莊浪縣“紫荊花愛心媽媽”等一批品牌,宣傳“愛心媽媽”典型案例17個。
走訪慰問“結親”,常態化組織“愛心媽媽”與結對兒童家庭聯系交流,通過實地走訪探視、電話、短信、視頻連線等方式與幫扶對象拉家常、問冷暖,聊成長狀況、記困難需求。2024年以來,全市“愛心媽媽”共開展聯系交流6325人次,實地走訪3304人次。
利用“六一”、暑假等時機,各級婦聯積極組織開展暑期夏令營、主題研學、“愛心媽媽”公益托管班、集體生日會、親子手工制作等活動,讓孩子們既學知識又長才智。全市共開展關愛留守困境兒童主題活動160場次,舉辦以留守困境兒童為主體的夏令營、成長營、學習營44場次,受益兒童9000多人次。
持續開展家庭教育“五進”活動和“四百工程”,選優建強用好家庭教育講師團,依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巾幗志愿陽光站,為留守困境兒童及其監護人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感恩勵志故事分享、家庭教育知識講座、法治教育等服務,以家教家風的浸潤作用為留守困境兒童家庭注入精神力量。
(綜合《中國婦女報》,“金城女性之聲”“天水婦聯”“平涼婦女”微信公眾號整理)(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