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在《我允許》這首詩中寫道:“我允許任何事情的發生。我允許,事情是如此的開始,如此的發展,如此的結局。因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而來。一切的發生,都是必然。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種可能,傷害的只是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許。”
允許一切發生,這真的是人生的頂級智慧。我常聽身邊的人抱怨:為什么我付出這么多收獲卻這么少?為什么我出身如此卑微?為什么我經歷如此坎坷?為什么我遇人不淑?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十萬個為什么,百萬個不甘心,整日陷入精神內耗中不能自拔。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心有不甘,常常覺得我的人生不能如此黯淡,還應該更有光彩一些。從20歲開始,我用了大概10年的時間,接納了自己的平凡甚至平庸。可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中年生活過得也非常不順利。遭遇過工作的波折坎坷,遭遇過朋友的冷淡疏遠,遭遇過生活的摧折碾壓……那時的我總是憤憤不平。生活時時處處都在與我作對,可我覺得自己有力量與之抗爭。人生就是用來戰斗的,不戰斗怎能歷練成強者?不知不覺間,我長出了滿身的刺。后來我才知道,自己并未成為生活的強者,我的刺總是輕而易舉扎疼別人,同時也扎疼自己。我的世界愈發擰巴,那種感覺就是,有一股力量讓我往西,我偏偏往東;有一股力量讓我朝南,我偏偏向北。我像籠子里的困獸一般,做著無力的掙扎和抵抗。可是世界依舊沒有絲毫改變,我的執念只是讓自己傷痕累累。
我人生的轉折點是在沉迷讀書之后。外面的世界傷我千百遍,我便學著在書中尋找撫慰自己的力量。有一段時期,我不停地買書和讀書,沉浸在書的世界,我學會了向內求,學會了與書對話,同時與自己對話。你要相信一點,能夠救贖你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我讀的那些書,很多內容都是教人燃起生活斗志的,可是我從形形色色的人生中悟出了一點:與其對抗,不如接納。允許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誰都不是被命運眷顧的角色,誰都有自己的痛苦。其實,從大的角度說,誰的痛苦都微不足道。
人生中很多你以為天大的事,其實都是閑事,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就像海靈格的詩中所說的那樣,接受事情的開始、發展和結局。接受一切,人生無敵。
如果你不允許一切發生,不接納現實,不停地跟自己、跟生活、跟人生對抗,最終將會陷入無止境的精神內耗之中。法國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說過這樣一句話:“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面的一粒沙。”很多人抓住瑣事不放,糾結在無謂的是非對錯中,實在是作繭自縛。不放過自己,不寬容過錯,不善待生活,那粒沙會把你磨得血肉模糊,最終痛苦不堪。
所以我說,允許和接納是人生的頂級智慧。當然,允許和接納并非無底線地逆來順受、全盤接收,而是莫要抱怨為什么承受的是你,世上的每個人都有他該承受的,你承受的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和所有。接納發生的一切,就是讓成為事實的事徹底過去,不為往事擾,不為將來憂,活在當下最要緊。
(摘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責任編輯 辛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