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歇爾·沙利文是卡特彼勒基金會的前主席,她患有一種罕見的先天侏儒癥,這給她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挑戰。
作為一個擁有堅韌品格的領導者,她曾告訴我:“對你來說,如果陌生人幫你開門,可能是向你表達善意和友好。但對我來說,要想進入沒有自動門的建筑,必須得靠別人幫我開門。我必須常常向他人求助,但當我最終學會接受這個現實時,我得到的支持和幫助是我此前想象不到的。以前,有些情況在我看來是障礙。現在,我改變了看事物的角度,將這些障礙視為優勢。時至今日,我把這種視角稱為‘仰望’哲學。我就是靠這種哲學度過每一天。”
米歇爾是一名處處遇到挑戰的女士,卻活得很富足,僅僅是因為她總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以至于對自己失去的毫不介意。
我們不妨將米歇爾的視角與我的朋友拉爾夫做個比較。不久前,拉爾夫一陣風似的沖進我的辦公室,罵罵咧咧地將背包扔到了沙發上。我問他:“發生什么事了?”他抱怨道:“剛收到郵件,我得交50萬美元的稅。”我接著問:“你這一年賺了多少錢?”他不假思索地嘟囔道:“哦,賺了五六百萬吧。”拉爾夫一心關注自己的損失,相比之下,他所獲得的豐厚收入就變得黯然失色。他是一個有錢人,卻活得很貧窮。
有人天生就有堅定的內心,能讓自己較少受到壓力的影響,更能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有些人則不然。但無論你的性格如何,都可以培養一種“獲勝心態”,也叫作“成長型心態”。
“成長型心態”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即相信失敗是為了幫助你成長。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
當你用“成長型心態”看問題,你就會把成功和失敗看作相伴而生的兩兄弟,就像手和手套、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回避失敗會變成回避成功。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就要認識到,你必須接受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要將障礙、挫折和失望視為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也許你并沒有真的失敗,它只不過是你對以下情況的統稱: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事情沒有按照你計劃的那樣發展,或者你只是在穿越一個低谷……而每個人在登上成功之巔前,都會經歷低谷。
失敗的確令人心碎,但只要轉換視角,失敗也能成為你繼續前進的動力。所以,當你遭遇挫敗而產生絕望情緒時,就把失敗想象成人生的“私人教練”吧。
(摘自《諷刺與幽默》)(實習編輯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