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德高義重勝山岳

2025-04-30 00:00:00錢犁錢秋韻
時代報告 2025年3期

沉甸甸的貨郎擔

秦嶺南麓,巴山深處。

涼風埡、平安溝上幾十座新墳舊墓見證著一幕幕人間大愛。悠悠蕩蕩的東溪河向你輕輕述說……

本文主人公吳顯才那段精彩人生,得從30多年前在大山深處走村串戶、肩挑山貨收購貨郎擔的特殊經歷說起。

那是14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的一個日子。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特別重要的會議,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首都北京勝利召開。全會確立的改革開放的主旋律,使長期處于封閉保守、貧窮落后的山區農村,蕩漾起一縷又一縷沖出封閉保守、擺脫貧窮落后的改革開放的強大春風。

作為地處大巴山深處一位地地道道的山區農民,他的直接受益是承包了10多畝山地,一年產下的紅苕、洋芋、玉米“三大坨”,不僅滿足了一家人吃飽喝足,還可以養雞養畜,開辟就業門路,逐步發家致富。

初中畢業且頭腦特別靈活的吳顯才比其他山里人似乎覺醒得更早。

他除了勤勞苦干,在沉睡多年的土地上開掘“黃金”,還利用剛剛敞開的山門,挑起貨擔走村串戶,將農民手中的中藥材、雞蛋、臘肉等農副土特產收購起來,送到縣城換回山里農民需要的化肥、農藥、食品、百貨等運回老家,堂而皇之在家里開起代購代銷店,一年下來除去稅收,純收入可達3萬多元。

那時剛滿28歲的吳顯才,活力十足,精力充沛,沒日沒夜四處奔忙,婚后不久的妻子黎中蘭則負責家里的產品經銷,還附帶開了個縫紉店,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比常人高出一個頭。

可是,隨著吳顯才往鄉下行走頻次的增多,隨著他對當地農村、農民狀況了解得越深入,他就感到肩上的貨郎擔越挑越沉,有時甚至還有那么點失去平衡的感覺。那是因為,黨給予了農村、農民這樣好的政策,廣大農民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有的很快走上了富路,大踏步前進;而有少數農民卻跟不上疾馳的步履,甚至很快掉隊落伍。

這時,吳顯才挑著貨郎擔,擔回自己需要的那份收獲與感覺,同時也在內心深處尋找一種新形勢下貧與富的“平衡點”與“支撐點”。

1989年9月的一天,他去勝子頭收購土特產,無意間走進賀德才的家。一家7口正圍爐烤火,年邁的老母親端坐于堂屋正中。

吳顯才剛剛坐下,他明顯感覺到墻上有些碎泥狀的東西散落到自己的頭上或脖頸。環顧四周,這才發現這間屋全是清一色的土坯,上面蓋著一層茅草。年久失修的墻體已出現裂縫卻沒采取任何加固措施。

就在他進屋落座的十幾分鐘,從墻體上落下的“沙沙”聲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他突然心頭一緊,這家住房即將垮塌!

他提醒房主說:“這房子快要垮塌了,哪里還能住人,趕快搬吧!”

“搬,我們一家人朝哪兒搬啊!”

“別急,我來替你們想辦法。”吳顯才立即與外侄商量,自己出資1000元,作為這家3年的租金,將外侄的3間房屋租下給這家住。

第二天,賀德才一家搬出這間危房,住進了吳顯才幫忙租借的3間瓦屋里。就在他們搬出危房的第三天,“轟隆”一聲,賀家的危房半夜里全部坍塌。

當賀德才再次見到吳顯才,差點兒給他跪下:“大恩人哪,關鍵時刻你救了我們一家7條人命呀!”

又一次,吳顯才來到馬坪社周遠明家,出30元買下他的60斤魔芋種,錢已照付,魔芋種裝了滿滿兩籮筐。

正準備離開,他卻感到這家非常貧困,男主人常年多災多病,一家老小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吳顯才突然一下子想到“雞生蛋、蛋生雞”,頓時改變了主意:我若今天把這幾十斤魔芋種挑走了,這30元錢說不定幾天就花了個精光。

于是,他將籮筐里的魔芋種全部倒了出來,給老周說:“咱倆定個君子協議,這幾十斤魔芋種就算我給你家的一點投入,你把它種下地,我明年這個季節再登門收購,說不定還可賣個好價錢。”

老周沒讓他失望。他將60斤魔芋種子種下地,第二年一下賣出500多斤,凈收入200多元。

平安大隊太平生產隊王泉典一身皮膚病,得不到好的醫治。一家6口人住在幾間竹籬笆房里,八面來風。吳顯才走進去一看,屋里空蕩蕩的,沒一件值錢的東西。幾個小孩衣衫破舊,眼里少有神采。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家人已經4年沒殺過年豬了,鮮見葷腥。幾個小孩每當聞到鄰居家飄來肉香味,滿嘴口水就直朝外冒。

吳顯才心里很不好受。回到家中二話沒說,直接到市場上買了兩只小豬仔。第二天用貨郎擔挑著送上門去,給這家女主人反復交代,必須盡快把這兩只小豬喂養大,保證年底孩子們有肉吃。

就這樣,吳顯才每年都要給這家送去兩只豬仔,一直送了4年。

4年之后,王泉典一家大小臉上開始煥發容光,慢慢擺脫了“窮神”的困擾。

從此,每當山里人瞅著從鄉間小路上走過的小貨郎,眼里總要投去驚羨的目光。

而吳顯才,每當挑著貨郎擔下鄉收購,心里總惦記著他親耳所聞或親眼所見的弱勢人群,他感到作為一位個體勞動者,應當盡可能地擔當起一份社會責任與神圣使命。

讓吳顯才終生難忘的,是1988年深冬的一天,寒凝大地,山前嶺后飄起了雪花。

他擔著滿滿的一擔山貨擔往回趕。行進到烏龍村天星社途中,他忽然聽到一間低矮的茅棚里傳來低沉的呻吟。

吳顯才快步朝前走去,“咿呀”一聲推開低矮的房門,只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大娘蜷縮在床上,一身單衣抵不住嚴寒的侵襲,渾身瑟瑟發抖。老人叫張世秀,無兒無女,無依無靠,孤獨一人,貧病交加才落得這個樣子。房內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再掃視屋內,灶上的鐵鍋銹跡斑斑,看來老人已好幾頓沒開伙了,灶膛冷冷清清;床上的被子又薄又黑,鋪墊的是一層玉米秸稈。“枕頭”則是一塊灰磚,接觸頭部的地方已經出現一道明顯的凹痕。

吳顯才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從這低矮的茅棚中鉆出來,站在凜冽的寒風中淚如雨下……

回到家中,他將一個在心中孕育良久的大膽設想向妻子和盤托出。

無中生有的“親兒子”

妻子黎中蘭是位通情達理的女性。

聽丈夫說要開辦家庭式的養老院,沒有明確表示反對。只是提醒丈夫,這辦敬老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財力的保證,更需要精力的付出,況且,開辦這種家庭式的養老院,在全國還沒有先例。要辦,就要算好經濟賬,辦就要辦好,決不能半途而廢。

經過慎重考慮,夫妻倆最后商定,從這些年辛辛苦苦積攢的存款中拿出6000元,余下部分再向鄉信用社貸款6000元,作為開辦敬老院的墊底資金。

正好他家對門有一處廢舊的酒廠,這里離家較近,又挨著“東溪河”,條件比較合適,他們決定拿6000元買下來,改造成16間房屋,把分散在附近毗鄰鄉村、又急于幫扶的老人先集中起來。

1990年12月18日,吳顯才開辦的“常樂幸福院”在秦巴深處正式開張。來自烏龍鄉附近的8個村、16名孤寡、殘疾老人首批入住。

“之所以起名‘常樂幸福院’,就是要讓這些老人們從此無憂無慮、健健康康、常安常樂、心情愉悅地安度晚年,走完人生里程。”吳顯才作為院長,為這家幸福院作出了如是注解。

事實上,這些進入幸福院的老人中,多是非呆即傻,非癲即瘋,非殘即病。常年無依無靠,孤獨寂寥,使他們性格怪異,行為乖張。

入院以后,吳顯才給老人們定下的生活標準是:日享三餐,夜能安眠,在生能吃能喝,死后安葬無憂。

這一標準從表面上看并不繁雜,但要按其標準操作到位,卻需要點點滴滴的無私付出。

隨著入院老人的不斷增加,幸福院里最多時容納過26人。當地三山五嶺累計有96位老人入住過常樂幸福院。吳顯才簡單算了一筆賬:為了滿足老人們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活條件,他每年要提供1萬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豬肉,500公斤食用油,300多公斤鹽巴,這些還不包括給老人們添置衣被以及日用方面的開銷。

沒有外援,沒有補貼,沒有資助,再大的負擔也得由吳顯才個人扛著。

除了經濟上的付出,更為重要的是要給予老人們生活上的照料與精神上的撫慰。

為了保證老人們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幸福院規定,十天或半個月要親手為老人們理一次頭,剪一次發,修一次面。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吳顯才夫婦專門添置了一套理發工具,輪流為老人們理發、剪發或修面。

在最初沒能添置洗衣機的那段日子里,夫妻倆就將老人們換下的衣服拿到東溪河中洗滌,保證老人們每月換一次床單、被褥,每五天換一次衣服。每當秋季,河水冰涼刺骨;一遇冬天,河面上結下一層薄冰,但為了老人們過得溫暖舒適,吳顯才、黎中蘭夫婦只得將辛勞與痛楚深藏內心。

年已七旬的馬昌炳,對這種有規律性的生活反倒覺得不太適應。加上長達多年的慢性腸炎,以前少于沾葷腥。自從進入了幸福院,每當吃上一點兒肉食就要拉肚子。經常一不小心就臟了衣褲。每到這樣,吳顯才就將她脫下的臟衣服拿到河水中用洗衣棒使勁兒地捶打,直到蛻去污物,洗凈晾干再交到馬大娘的手上。

吳顯才這一無聲的行動一直延續到2014年馬昌炳壽終正寢……

自從開辦起常樂幸福院,吳顯才常說,對待這些老人比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還要小心翼翼。

一次,他在與烏龍鄉毗鄰的原易溪鄉見到一位名叫田代翠的老大娘,因年輕時婚姻遇到挫折精神受到刺激,且終身未嫁。

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田大娘的性格越發暴躁古怪。她一時興起,便跑到大街上或大路邊罵人。一年、兩年……不停地罵。當地人對她側目而視,避而遠之。

好心人建議吳顯才將她收留到常樂幸福院。

人是收留下了,可她并不領情。

一次,吳顯才來看望她,她卻指著他的鼻子直端端地問:“你是哪個?居然敢站在老娘面前說話?”

“您不認得啦,我是您的親兒子呀!”吳顯才不氣不惱,不避不讓。

“什么什么,你是我兒子,我一輩子婚都沒結過,哪來你這么個兒子呀,快快滾開!”

“我真的是您兒子呀,您大我20多歲,當時難產,生下我時您就把我扔給別人了,一直把我喂養到長大成人,這一切你難道都忘了嗎?”吳顯才有意說得動情動感。

“照你這樣說,我有兒子啦,我真有兒子啦!”

她俯下身子摸了摸吳顯才的臉:“你真的是我兒子,不是騙我!”

“我就是您兒子呀,騙您做啥嘛?”

“兒子”說話一臉真誠,毫無欺騙之意,她從半信半疑到最后真的認下了吳顯才這個兒子。

后來,見吳顯才對自己體貼入微,端屎端尿,穿衣喂飯,就漸漸打消了心中疑慮。

從此,她逢人便說:“我田代翠再也不是孤老太婆啦,我從此也有兒子啦!”

老人從此不急不躁,不吵不鬧,過起了平靜而又舒適的晚年生活。

幾年后,老人因病進入了彌留之際。她拉著前來看望她的吳顯才的手久久不放:“兒子呀,媽這一輩子對不起你,媽這一生也難為了你。”

一邊說,一邊老淚縱橫。

此時此刻,吳顯才同樣緊握著她的手:“我這當兒子的這輩子沒能照顧好您,讓您過了那么多的苦日子,您老就放心地去吧!只要您老愿意,來生咱們再做母子!”

“媽媽”帶著十分的滿足與欣慰走了。

“兒子”在“媽媽”面前長跪不起,痛哭失聲……

一腔大愛鑒日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常樂幸福院的老人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平安而又幸福的歲月。但是吳顯才、黎中蘭夫婦為老人們日夜操勞獻出的一腔大愛卻鮮為人知。

自從這家幸福院開辦以來,為了讓老人們吃好穿好,安享晚年,吳顯才夫婦就把幸福院當作了老人的“家”,卻淡忘和委屈了自己的家人。

每到新春佳節到來之前,他們夫婦就要張羅著打豆腐,磨湯圓,做醪糟,殺豬宰羊,為老人們備辦一個熱熱鬧鬧、風風光光的團年宴,使老人們倍感年的溫馨。

新年期間的水果、瓜子自然是必不可少。而且還要給老人們每人添置一套新衣,一雙新鞋。

吳顯才想得更為周到的是,根據老人們的不同生活嗜好,分別做出詳盡的安排:李明志、邱照富、熊光富這幾位平常愛吧嗒一口旱煙,就給他們每人買來一斤上好的葉子煙;劉和宣、蔡傳軍平時愛抽點兒香煙,就給他們每人送上一包“玉溪”或“天子”;戴宸柱平常好一口白酒,而蔣立清等老人平常不擅酒力,就分別擺上白酒和啤酒,讓他們各取所需。每次把老人們的團年宴操辦停當,直到擺上酒筵,吳顯才、黎中蘭斟滿美酒,共祝老人們“新春快樂、歲歲平安”之后,才拖著疲憊的步子回到自己家中,一家4口吃上一頓簡單粗糙的團年飯。

平時有老人過生日,吳顯才夫婦不僅要為他們添菜加酒,燉上熱騰騰的豬蹄膀,還要遞上一個20元的“生日紅包”。然后擺好筷子,播放起《祝你生日快樂》的樂曲,把“壽星”請入正席就座,接受大家的集體祝福。

為了讓老人們物質生活上過得舒服,后來手頭寬裕一些就立即投入13萬多元給老人們改造房間,每層樓新設一個帶衛浴設施的廁所,將床上全換成席夢思床墊,廚房新購了大容量的電冰箱,保證食品新鮮衛生;大廳里還掛上大屏幕彩電,讓老人們精神世界上享其所樂。

在吳顯才的心目中,老人們平時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過日子,他們內心特別高興;而遇上老人生災害病,行動不便,精神不好,那便是吳顯才最難捱的日子。

現年77歲的柳作坤老人,68歲時深夜時分出去看熱鬧,不慎摔倒,兩腿不能動彈,疼痛難忍。吳顯才立即約起鄉衛生院的黎奎醫生,立即前往診治。發現老人是嚴重的肌肉扭傷,需要靜養醫治。但有個前提,老人接受醫治的那幾天,絕對不能下地走路,必須有人背送才行。吳顯才二話沒說,當即就把老人背上了肩。在長達4天的日子里,全由吳顯才背著他上樓下樓,背著他上床睡覺,背著他入廁解便,背著他上藥換藥,一天到晚寸步不離其身。

吳顯才還特地從鄉衛生院聘請專門醫生,定時去老人們的住地為他們量血壓,測血糖,查肝功,送醫送藥上門,打針輸液到家,從不含糊與推辭。

2015年,常樂幸福院從東溪河對岸那個老酒坊搬到烏龍鄉敬老院新址,方祥文、宋光富、秦香秀幾位老人腿腳不便,全靠吳顯才將他們一個一個背上車,背過河,背上樓,直到老人們全部安頓下來,累得汗流浹背的吳顯才方轉身離去。老人們說:“吳院長那肩膀平穩、厚實、真切,他一背上我們就有一種安全感,其他人背著我們還不放心。”

每當春節來臨,吳顯才就要把涉及老人們幸福健康安全養老的衛生院、信用社以及民政等相關方面的人士請到幸福院敬上一杯酒,把老人們的安樂冷暖一一拜托給他們,又多一份關照,多一份愛心。

人生在世,歲月無情,生死無常。真正實現“百年長壽”的畢竟少之又少。隨著時間的飛逝,常樂幸福院的老人們因年老體衰多病,開始自然減員。這些老人平日里無依無靠,有的甚至是多年前就是從外地他鄉流落于此,來路不明,甚至連戶籍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資料也無法查找。

一個新的難題擺在吳顯才面前,生養死葬必須具有相對的配套措施,方能真心消除老人們心頭“死無葬身之地”的疑慮。

經過一番籌劃,吳顯才決定在一處距幸福院兩公里地的涼風埡花7萬多元買下一片地,辟為“同川貢記公墓”。終于讓老人們有了身后“落腳之地”。

吳顯才在公墓里種下各種鮮花,栽下長青松柏,墓地有鮮花松柏相伴,看上去既凝重厚實又凸顯生機。

從常樂幸福院開辦到2014年前后25年間,這里收養過的老人共有96位,已有44人安詳離世,魂歸大地。除了其中有7位老人被侄男侄女接回故地安葬,其余37位老人辭世后一起長眠于這座公墓。

吳顯才夫婦經常牽掛著他們。每到農歷臘月或清明節,他們夫婦都要來到公墓,給他們墓前獻上一束野花,燃放一串鞭炮,化上一疊紙錢,傾倒一杯老酒,盡到一對孝順夫妻對老人們的一片大孝,一腔大愛。

常樂幸福院立下一條鐵規:凡有院里老人離世,都要為他們洗凈入殮,換上一套新衣上路,棺木、花圈、紙錢、坐夜等虛實相濟的程序一樣不能缺,一樣不能少。

每送走一位老人,吳顯才就是堂前一位“孝子”,為老人送終,為老人守靈,送老人下葬入土為安。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離去的人風風光光地走,讓健在的人開開心心地活。

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吳顯才憑著一腔大愛,上演人間大孝,演繹出人間大美,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黨沒有忘記他,政府沒有忘記他,人民沒有忘記他。1993年,吳顯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吳顯才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匾:“德高義重”。1995年他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勞動模范”光榮稱號。其間,當選為四川省第八屆人大代表。

重慶直轄后,吳顯才先后被評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中華十大孝親敬老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他是重慶直轄后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第一、二、四屆重慶市黨代表;先后4次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根據他的先進事跡改編、拍攝的電影《黨員吳顯才》在全國公開上映。

這些年來,吳顯才的動人事跡被全國媒體爭相追逐。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央電視臺、《重慶日報》、華龍網等中央地方新聞媒體紛紛派出強大陣容,對吳顯才的事跡進行突出的報道。

2006年6月22日晚7點,全國億萬電視觀眾都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正在播出的“時代先鋒”欄目內容:

在重慶巫溪縣大山深處有一家個人開辦的常樂敬老院,15年來,現任烏龍大坡村黨支部書記的吳顯才傾其所有,先后把8個村的45名貧困孤寡老人接到這里安度晚年。

在常樂敬老院,吳顯才身兼多職。老人生病時他是護士;老人不開心時他陪著解悶。為了供養這些老人,15年來,吳顯才先后花費了自己積攢的30多萬元。

被贍養老人任國定:“在這里吃的穿的一樣不操心,沒有(吳顯才)這樣的恩人我們的日子很難過。”

重慶巫溪縣烏龍鄉大坡村黨支部書記吳顯才:“天天保證(老人)有飯吃,冬天不挨凍,有病的時候能看醫生,(看著)他們無憂無慮地生活,是我最大的安慰。”

吳顯才的義舉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資助,從今年開始,17位在敬老院的老人每人每月都能得到50元的“五保”補助。幾年來,吳顯才還自籌資金帶動村民架橋、修路。

重慶巫溪縣烏龍鄉大坡村黨支部書記吳顯才:“我是一個黨員,為了鄉親們做一點兒事,是我應盡的本分。”

2004年底,吳顯才以一個外村人的身份當選為大坡村黨支部書記。吳顯才說,他不但要讓孤寡老人過上好日子,還要帶著全村的1700多名鄉親過上好日子。

…………

當地鄉親多少次提出要為吳顯才樹立一座“功德碑”,都被他嚴詞拒絕:“我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是這一方水土養育了我。為鄉親們做點兒好事實事,是我應盡的義務和本分。”

愛的內涵在延伸

當今有一種現象不可理喻:大凡一件真人真事得到社會輿論的認可并經廣泛傳播之后,總有人半信半疑,甚至背地里冷嘲熱諷;也總會有人以“九斤老太”式的恩威,對一個人或某件事“橫挑鼻子豎挑眼”。

當我們提出采寫吳顯才事跡的想法之后,就有人覺得這簡直就是不應該,這根本就不可能,他一個大山里的農民辦得起敬老院?即使他有這等胸襟,可他有這個經濟實力嗎?假如這是真的,那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又干什么去了?

言者振振有詞,我自無言以對。

有件事筆者感到很有必要在此報告諸君,借此回應少數人心目中持有懷疑的“吳顯才經濟實力論”。

是的,同我國改革開放后一些地方突地冒出的“暴發戶”“億萬富翁”之比,吳顯才的家既算不得“大富”,更夠不上“暴富”。我們在烏龍鄉銀洞社區310號他家看到的,甚至至今還沒有一件高檔的家具,時尚的電器,以及高檔次的室內裝飾裝修。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普普通通,普通得讓人感到這個家就是當地剛剛從脫貧攻堅戰一路走來、被驗收合格的一個普通農戶。

自然,他家也不在需要各方高度關注的“防止返貧”的人群之列。他的兒女都已大學畢業,并且有著一份理想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吳顯才雖已退休數年,妻子仍兼任著烏龍鄉敬老院院長,吳顯才不時扮演“垂簾聽政”的角色,夫妻倆夫唱婦隨,情深意篤,小日子過得滋潤殷實,甜蜜美滿。

但是,與吳顯才前些年獨擔幸福院重擔和任村黨支部書記那14年比,過去的那段歲月可以說是難堪回首。

從1991年常樂幸福院開辦那時起,吳顯才夫婦就覺得要撐起這個家是多么不容易。家中有限的積蓄被慢慢掏空,以前開辦的那家小縫紉店自然也是獨木難支。為了幸福院的正常運轉,家里開過機磚廠、預制件廠、木材加工廠;后來又在自家承包地里拿出3畝地種蔬菜,種糧食,保證老人們的基本供應;接著又在自留山上開墾出20畝地種植中藥材,將其收入貼補到幸福院;以后又陸續開辦了掃把、棕墊、竹簾等小作坊式的加工廠,都因為市場行情的急劇變化,經濟效益不勝景氣。

10多年時間里,吳顯才已為常樂幸福院投入資金70多萬元,還不包括貼進去的喪葬費,的確顯得捉襟見肘。

別看老吳為老人們可以一擲千金,可在對待自家子女方面就顯得太過摳門了,1998年新年剛過,兩個孩子一個讀大一,一個讀大三,第二天就要返校上學,可他們的學費、路費卻還沒有著落。直到晚上10點,吳顯才好不容易借東家,跑西家,東拼西湊起兩個孩子上學急需的費用,這時,一家人才露出笑臉。

為了常樂幸福院的老人們不受影響,實行平穩過渡,經過慎重考慮和決定,吳顯才決定將整個常樂幸福院無償轉交給烏龍鄉政府。妻子黎中蘭兼任轉交后的敬老院院長。

2015年6月,烏龍鄉政府正式接手這家敬老院后,在烏龍場東頭投資新建了兩樓一底、800多平方米的烏龍鄉敬老院。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安靜舒爽。現在,仍有幾十位老人在這里享受著政府民政部門灑下的陽光雨露,無憂無慮地安度著晚年。

早在2004年11月,吳顯才接任烏龍鄉大坡村黨支部書記。

重任在肩,不容懈怠。

他決心將之前開辦常樂幸福院凝聚起的一股愛的暖流,在大坡村的土地上得以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他有著一種樸實的信念,只有讓全村老百姓都富裕起來了,才不會再出現幸福院那些個命運多舛的老人。

在吳顯才接任村黨支部書記時,大坡村當時是烏龍鄉工作難度大的一個村。全村1716人,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村民們苦盼了10年之久的鄉村路一直沒有動工,有280戶村民飲水困難,21個“窎遠戶”沒用上電,30多戶村民們住在了危舊房里。

如何率領大坡村鄉親父老擺脫貧困走上富路?他上任后走遍全村400多戶農家,白天走訪,晚上開會,同大家一道尋求治窮致富之策。

在走訪中,他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村上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掙錢去了,留在家里的多屬“613899部隊”(即兒童、婦女和老人)。尤其是30多戶村民仍舊住在八面來風的危舊房里。這讓他自然而然聯想起他當年當挑郎擔時遇到的賀德才一家的遭遇。

當時正遇上上級部門下撥部分資金解決部分農村居民住房改造的契機。吳顯才與大家商量,決定將這筆資金與其他資金捆綁在一起,“好鋼用在刀刃上”。全村統一規劃搬進4個農村居民安置點。在統一建房過程中,村民和親友間幫工幫料互助建房,有人出人,有錢出錢,無人無錢則幫工幫料。由于有效地整合起各種資源,2010年底,大坡村4個居民安置點、1300多平方米的第一批安置房建設完畢,符合條件的空巢老人和特困家庭搬進了新居。經過前后4年多的共同努力,全村危舊房、包括廁所改進、水電入戶全線告捷。

接下來就是率領村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科學種田,實行玉米肥球育苗,改良作物品種。有的農民還是認為老辦法可靠,老品種放心,吳顯才就專門手把手地教一些莊稼“老把式”從做肥球開始帶動其他種植方式的改革。有位開始不愿干也干不來的老農民在他的親手示范之下,秋季玉米獲得了大豐收,當年年底殺了年豬專門登門給老吳送來一只豬蹄膀,請吃他的“謝師肉”。后來,這個村的土地上,種了幾十上百年的紅苕、玉米、洋芋“老三樣”逐步被魔芋、大豆或地道中藥材等優勢產品所替代,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760多元。2016年,吳顯才退位時,全村人民的收入達到21000元;2017年,順利獲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驗收。

吳顯才的母親是川東游擊隊隊員,為當地人民群眾的翻身求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老人去世時叮囑吳顯才:“你一定要把我們這一代人未竟的事業傳承好,發揚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陽光溫暖,全都過上好日子。”

吳顯才在長達14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任上,“啃”下的又一塊“硬骨頭”,就是從烏龍鄉政府所在地的二郞坎至貓兒背林場的14公里鄉村公路。

修通這條路,資金是最大的“先天不足”。

這條路國家總投入80萬元。其資金來源又是從幾個不同的渠道向下撥付。道路已全面開工,到位的資金僅有42萬元,缺口實在太大。

但是,全村老百姓對這條路的修建可說是“望眼欲穿”,他們期盼了10年,苦等了10年。“現在既然修路的機遇來了,如果我們村因為資金的短缺讓這條路的建設擱淺,我們這一代人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于是,吳顯才懷著這樣一腔負重感,使出全身氣力,東拼西湊籌集到56萬元,然后又與妻子商量,將自家開店的24萬元流動資金借出來,作為公路建設的前期啟動資金。

通過拆東墻補西墻,公路建設總算如期開工。

參與修路的多數民工都來自外村的農民,他們對大坡村公路建設的情況一知半解。他們原以為通過參與建設這條路,可以不大不小地抱回個“金娃娃”。誰知公路開工之后,民工工資的支付總是斷斷續續,很不正常。于是他們心中就積存起一股怨氣:“你吳顯才既然有這個能力領頭修這個路,就應該有義務、有實力按時支付我們這點血汗錢。”

再加上當年每到秋冬時節鄉上對各家各戶農業稅催繳甚緊。一些民工便“雷打起來了朝樹上指”:“他大坡村欠我們民工工錢,他們什么時候給我們工錢,我們就什么時候上繳鄉里的農業稅。”

見一些民工情緒激動,吳顯才就主動想了一個辦法:“這錢我想了許多辦法就是拿不出來。要不這樣,我家開了個代購代銷店,店里還有一些物資。你們若急需用錢,你們就到我家去用價值相等的物資換回你們的辛苦錢,先解下燃眉之急。”

吳顯才這里口子一開,在修建公路的那一兩年,每到寒冬臘月,家里就沒有清靜過。

民工們拿著扁擔、背著背簍到他家開的代購代銷店“各取所需”,將僅有的化肥搬走了,農藥搬走了,日雜百貨也搬走了。

更有甚者,有一年差點把家里留作團年的一只臘豬頭也搬走了。

有個別的走進店里,見已經沒什么值錢的東西可搬了,口中還罵罵咧咧,吵嚷著要當面找到吳顯才理論理論,“否則,會讓你這個年過得不安寧……”

每到這時,黎中蘭就把丈夫藏在里屋,讓他一步也不要離開,以避免這些民工與丈夫直接見面會產生沖突。

見店里被搬得空空蕩蕩,家里也被人攪得七零八落,黎中蘭心里也空蕩蕩的。

夜深人靜時分,沒人攪擾的時候,她便獨自一人掩面哭泣:“這到底是為的哪門子事呀。”

吳顯才見妻子心里難過,就主動安慰她:“既然這條路修通之后能給村民們帶來好處,我們個人受點兒委屈、做出點兒犧牲也是值得的。”

直到2002年5月,這條道路宣告通車以后,吳顯才一家才過上清靜的日子。

2023年12月9日13時許,冬陽高照。

烏龍鄉敬老院的老人們剛剛吃罷午飯,便端著板凳或者推著輪椅,來到寬大的地壩間,盡情地享受冬日的暖陽和快慰的人生。

有的交頭耳語,有的談天說地,相互傳送著隱藏在心底的秘密和人生幸福的密碼。

這時,一個他們熟識的高大個子從門外走來,立即吸引了在場人的目光。他們紛紛走上前去同他拉手寒暄,向他問長問短。一位坐著輪椅、倚靠墻壁的老人,雖然口齒含混不清,卻舉起右手,向著吳顯才連伸三次大拇指。

我們不解其意。還是另一位與他同在一起生活并懂得他“特別語言”的老人向我們做出詮釋:“他伸出第一次大拇指,是說這就是吳顯才,我認得,他以前是我們的院長、老大、總管家;他第二次伸出大拇指,是說這院長是大好人、大善人,也是他的大恩人;他第三次伸出大拇指,是祝愿吳院長生活愉快,身體健康,百年長壽!”

“我說的是這個意思嗎?”詮釋者回頭向那位老人征詢意見。

“喔、喔、喔……”老人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

老人柳作坤,現年77歲,他是原常樂幸福院至今唯一健在并留在現今烏龍鄉敬老院的一位老人,他之所以記憶這樣好,是68歲那年不慎摔倒之后,吳院長就是那位深更半夜及時為他請醫送藥,又連續4天將他背上背下、背進背出的大恩人,這樣的大恩人一生又怎能遺忘?!

吳顯才走近他,拍拍他的肩,握握他的手,也輕聲細語地祝老人健康長壽。

人們三三兩兩圍住吳顯才。有位年紀稍小的老人好像要從他身上瞧出一點兒秘密。吳顯才這天穿著一件黑色夾克,顯得格外精神。那位老人終于從他胸前佩戴的一枚紅色徽章上看到了4個字,先是輕聲念了一句,然后大聲喊了起來:“共產黨員!”

“對了,共產黨員吳顯才!吳顯才是我們最好的共產黨員!”

“如果不是這位共產黨員,我們的晚年哪里會過得如此幸福和開心。”

這時,院內不知是誰喊了聲“共產黨萬歲”!接著,幾十只手臂直指藍天,共同振臂一起高呼。

冬日融融里,這動人的一幕,這人間大孝大愛的密碼,被人用手機攝入鏡頭,感動八方鄉民,留待后世傳揚……

作者簡介:

錢犁,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重慶市報告文學學會理事。

錢秋韻,重慶市江北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責任編輯 孫明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狠狠色综合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 国产黑丝一区|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19p| 国产视频欧美|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不卡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成人日韩视频| 亚洲福利网址|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欧美精品1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日本黄色a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久青草网站|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免费在线视频a|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日韩AV无码一区|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洲视频免|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天天操天天噜| 毛片手机在线看|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亚洲精品老司机|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网站在线看|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