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烏斯太和烏斯太人
有著27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幅員遼闊的阿拉善,是一個極其缺水的地方,人們對水的期盼、摯愛、崇敬之情獨特、執著而震撼。
黃河自寧夏平原緩流北上,先是到達了一個叫烏斯太的地方,才到達了阿拉善,到達了內蒙古。黃河流經阿拉善盟86公里,使停靠在西岸邊的一座現代化工業城市有了臨水而居的獨特地理特點,也給了人心靈感受。
這座城市不大,卻美麗、富饒、現代、嫵媚、嫩綠、嬌柔……是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在地——烏斯太。
烏斯太給了世人太多的意外、驚喜與震撼,常常激蕩起我創作的文學激情與童心。
一部開拓史,一部崛起史,一部科學史,一部發展史,一部工業史,一部經濟史,一部富民史……
絕境就是重生。
蘸著哲學的丹青,烏斯太人寫就了一個“大”字,將五彩的黃金福地幻化成和諧、溫暖、飽滿、輝煌的循環經濟,創造出神奇烏斯太年輕的青春故事。
最引以自豪,最舉證為例,最引領發展,最顯示曙光的是開發區、烏斯太那一群創造“烏斯太奇跡”,創造“烏斯太精神”,創造烏斯太模式的“烏斯太人”。他們中有領導、有干部、有職工、有工人、有企業家、有農牧民工、有普通工人、有被別人溫暖而又溫暖別人的你我他……
我們有理由相信,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永遠不會改變烏斯太人對崇高精神的追求。
阿拉善草原神奇地崛起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斯太,她以不可鄙視的光芒,鏤刻出跨世紀的阿拉善這塊靈性的土地磅礴大氣的圖騰,在我們心中明亮著,給我們留下富有交響樂意味的雄渾意象和巨大的生命脈動與節律是那樣地無可置疑。
烏斯太,是沙漠中一塊彩色的沙漠漆,型奇,堅硬,色澤光亮。前世,你是一峰駱駝。遇見沙漠,便停下身子,封沙固丘,營造自己的家園。那叢草,足以讓廣袤的風沙失語。
烏斯太,是沙漠中一個大大的蒙古包。蒙古包最盛情的不是阿拉善美酒,不是手扒羊肉,不是渾厚的歌唱,是烏斯太人火熱的干事創業激情。
烏斯太,是阿拉善猛力拉開的一扇東大門。全區產業的排頭兵,大西北循環經濟的亮點,更是阿拉善最藍的一片天。
阿拉善,這個五彩斑斕的地方,歷經數千年的綿延生發,若天賜的府庫,深遠的歷史積淀孕育了獨特的地域風情文化,滋養了博大的人類精神文明;烏斯太,這個有水流淌的地方,寧靜而大美。有關烏斯太的細節和符號,遠遠不止于這些名詞和物象,承載著自然之象、科學之物的誠信企業家,濃縮了人類生命榮枯興衰的所有信息,以內斂隱秘的姿態貼近,你可以傾聽到樸實、有力、滾燙的詞語,匯成烏斯太的昨天、今天、明天。那穿透時空的宏厚之音,與黃河一起奔騰。
烏斯太,是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在地。
讓我們看看30年前的一組特殊的記憶:
1995年1月12日—13日,阿左旗黨委、政府在烏蘇圖蘇木(現烏斯太鎮)召開《1995—2010年阿拉善左旗烏蘇圖經濟小區發展規劃》論證會,來自寧夏化工研究所、寧夏造林研究所,盟直、阿左旗等17個單位的23位專家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論證委員會,聽取了烏蘇圖經濟小區發展規劃的匯報和說明,并一致通過該規劃。
經濟小區利用110國道和烏巴公路交通主干道規劃了16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積,總體目標是2010年達到阿拉善盟先進地區現代小城鎮設計布局水平。經濟小區利用資源優勢、交通優勢、電力優勢,對鄉鎮企業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連片開發。面向市場大力發展煤化工、鹽化工、堿化工、高耗能工業、建材業及加工,到2010年初步形成全旗鄉鎮企業集中、產業結構合理、以企業集團為骨干、具有一定規模、公益設施和第三產業配套齊全的經濟小區,成為旗級財政收入的支柱和引進技術資金的窗口。
1996年5月20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的精神和鄉鎮企業要適當集中,連片發展的總體設想,為進一步搞好“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結經驗培育先進典型,帶動自治區示范小區發展,自治區發展鄉鎮企業協調領導小組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阿拉善左旗烏蘇圖經濟小區(牧區示范區)等9個工業和工貿小區,命名為第一批“內蒙古自治區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
年底前,《烏蘇圖經濟小區發展規劃》經過進一步修編完善,報請盟行署批準實施。
1997年7月2日,阿左旗委、政府印發《關于成立內蒙古東西合作烏蘇圖示范區管理委員會的通知》。根據盟委〔1997〕16號文件精神,決定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西合作烏蘇圖示范區管理委員會。《通知》明確,管委會與烏蘇圖蘇木一套人員、兩個牌子,屬旗委、政府領導,小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實行干部高配,享受副處級待遇。管委會由蘇木黨政領導和國稅、地稅、工商、銀行(信用社)、公安、鄉企、財政等單位領導組成,各成員單位在管委會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共同管理小區事宜。
1997年8月21日,烏蘇圖示范區管委會下發《關于規范示范區土地使用權限的決定》。《決定》從加強示范區土地的使用管理,嚴格示范區土地使用制度,嚴禁土地買賣和轉讓三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規定。
1997年10月15日,烏蘇圖示范區管委會下發《關于關停烏蘇圖地區小焦廠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據自治區環保局指示和管委會清理封停小焦廠(土法煉焦廠)第一次會議關停所有小焦廠的決定,凡烏蘇圖境內所有小焦廠,不論其產權所有,經營性質如何,經營效益怎樣,從即日起,全部停止生產,自行關停。
1997年11月13日,示范區管委會下發《關于封停烏蘇圖地區小煤窯的通知》。《通知》要求,凡旗政府決定封停的井口,11月底前自行封停,不要求封停的井口,于11月底必須達到并經驗收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生產。
11月20日,烏蘇圖示范區黨委印發《關于鼓勵創辦各類企業的優惠政策》。優惠政策涉及證照辦理、土地使用、稅收減免、解決“農轉非”戶口等13個方面。
這一年,實現鄉鎮企業產值5519萬元,財政收入突破300萬元。烏蘇圖經濟小區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盟內外的高度關注,《烏海日報》先后數次以“烏蘇圖現象”為題刊發文章,對烏蘇圖經濟小區介紹評析。
這八組數字、數據、記載、記憶、回望了那個年代,烏蘇圖經濟小區、烏蘇圖示范區的牙牙學語、蹣跚起步的艱辛、艱難、堅決、果毅,以及酸甜苦辣的情感經歷與表達……
從烏蘇圖經濟小區到內蒙古自治區東西合作烏蘇圖示范區,到烏斯太高載能工業園區,到內蒙古烏斯太經濟技術開發區,到阿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再到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發展的變化、工業的變化、歷史的變化、產值的變化、民生的變化,最重要的是烏斯太這個地方和烏斯太人精神、文化、觀念、追求、發展理念、崛起精神、溫暖奉獻等內涵的變化。
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強工業開發區、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全區第一批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也是自治區確定的重點建設的千億元園區和重點培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烏斯太鎮被自治區批準列為經濟發達鎮試點,地處中國西部“呼—包—銀—蘭”經濟帶和鄂爾多斯—烏海—阿拉善“小金三角”交匯點,東臨黃河,西倚賀蘭山,南接寧夏石嘴山市,北連烏海市,黃河流經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3.5公里;包蘭鐵路、烏吉鐵路、G6高速、烏巴高速、110國道“五路交匯”。距銀川機場150公里,距烏海機場50公里,距阿左旗機場120公里,均可高速直達。
建區以來,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族人民群眾,認真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建設生態工業園,使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從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逐步形成了烏蘭布和工業園區、巴音敖包工業園區、賀蘭區“兩園一區”的總體布局,基本構建起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生態產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格局,成功進入2021年國家高新區以升促建考察名單。截至2023年底,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160億元,同比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億元,同比增長5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6億元,同比增長3.5%。
二、戈壁母親的孕育
戈壁是母性的,她藏有一個巨大的子宮,用地老天荒孕育兒女,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從不停歇。她以包容的姿態,敞懷吸納光、熱、空氣、風流,從不嫌棄一滴雨珠,也從不滿足。
坐在戈壁灘上,仿佛就坐在天邊,與天地相接,你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地老天荒。我寧愿相信,蒼天之上有神靈,那是男性的神,大度包容,以氣勢磅礴的胸懷深愛著,將帶著水汽的云朵、風聲、雨水,一次又一次傾灑給戈壁。這是造物主譜寫的亙古神話,陰陽滋養,化育萬物。
草,是戈壁母親的寶貝女兒,也是通透戈壁的毛細血管。這纖細而柔韌的呼吸通道,使得戈壁順暢呼吸,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草的女兒性,讓戈壁干澀粗糙的母性容顏顯得眉清目秀,她從來不用梳妝,萬種風情,自然嫵媚。草也是戈壁上看得見的王,白刺、沙蓬、錦雞兒、冬青、紅沙、駝駝刺等,種種沙生植物,只要有一點點雨水,就蓬蓬勃勃地生長,乃至蔥蘢繁茂,綠得惹人喜愛,綠得引人敬畏。當風吹過,你會聽到悠長的天籟,自遠而近,自近而遠,一聲聲都落在艱澀的土地上,如種子一樣,扎了根,發了芽,開了花。
識得一種植物:霸王。叢生,花開如葉,綠色,片片蔥蘢,相依在風中。它是戈壁灘上真正的小霸王,在干澀的沙礫地上扎根、站立、相依成柔韌的綠。有誰可以抵擋驕陽的炙烤、迎著朔風的凜冽,在戈壁上站出自己的姿態?其實,相比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更長久的是自然風物的綿延:魚兒相攜,鳥兒相隨,螞蟻列隊,大雁成行,鴛鴦戲水……
烏斯太,是一座陰柔與陽剛兼收并舉的地方,澎湃的黃河水與雄偉的賀蘭山,天設地造,營構了她陰陽兼得的美。中國傳統宇宙觀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兩極在中國傳統美學中體現為優美和壯美:優美以秀氣、柔媚、文靜、典雅為特征,以情趣見長;壯美則以雄偉、剛健、宏大、粗獷為特征,以氣勢取勝。杏花、春雨、江南,屬陰柔之美;駿馬、秋風、塞北,乃陽剛之美。
大美烏斯太帶給我們的感受過程,不只有陰柔之美的潤物細無聲,又有陽剛之美的心靈震懾。走過烏斯太,那些獨屬烏斯太的細節與符號,在靈魂深處滋生、發芽,長成了河流和山的耳朵,傾聽來自阿拉善的天籟。
生命的孕育,艱難而幸福的過程:
2004年6月8日,阿拉善盟及阿左旗環保、計劃、經貿、監察、工商等部門聯合組成檢查組,對烏斯太高載能工業園區入駐企業的污染問題進行檢查,整頓改造冶煉、金屬鎂企業14個,取締土煉焦廠6個、腐植酸廠1個。
8月11日,自治區人民政府〔2004〕219號文件,同意烏斯太高載能工業園區更名為內蒙古烏斯太技術開發區。
8月12日,自治區建設廳審查批準了《內蒙古烏斯太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2004—2020)》。規劃總體思路是:充分發揮開發區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基礎條件優勢和政策優勢,擴大開發區經濟總量。提升開發區綜合實力,培育阿拉善左旗經濟增長點,建設阿拉善盟的重要工業基地。
9月27日,慶華工業園舉行奠基儀式。
9月底,“創新進取,廉潔高效,不竟聲華,敢為路石”被確定為開發區精神。
10月18日,《內蒙古烏斯太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若干規定》實施。
10月—12月,內蒙古網電公司2×300兆瓦電廠、慶華集團100萬噸搗固焦及配煤中心、蘭太實業新建2萬噸金屬鈉生產線開工建設。
11月19日,泰升集團公司成立暨30萬噸高爐投產慶典儀式在開發區舉行。
11月26日,開發區4×300兆瓦機組自備電站開工建設。
11月29日,蘭太實業公司1萬噸/年氯化異氰尿酸項目建成投產。
12月12日,內蒙古晨宏力(集團)公司宏力化工有限公司20萬噸PVC項目正式破土動工。項目總投資26億元,一期工程10萬噸燒堿項目總投資10億元。項目生產工藝、設備均采用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涉及造紙、水處理、日用化工、建材、冶金、稀土等諸多行業。
2005年1月1日,阿拉善盟行署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烏斯太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若干規定(暫行)》(阿黨發〔2005〕1號)文件,設立開發區(正處級)黨的工作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開發區管委會為行署派出機構,享有盟級經濟管理權限。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對開發區的黨務、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對盟委、行署負責。
3月24日,開發區《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印發執行。
3月31日,《烏斯太(化工)生態工業園規劃》由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編制完成。
4月21日,內蒙古蘭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5萬噸氯酸鈉項目竣工投產。
6月15日,開發區關停取締新鑫刨花堿有限責任公司、凱通化工廠、恒力化工廠、德良化工廠、宏信化工廠、興旺化工廠、凌云耐火磚廠等7家規模小、工藝落后、無環保設施、污染嚴重的企業。
6月28日,慶華集團300萬噸/年焦化二期暨慶華物流工程開工奠基儀式,中鹽吉蘭太鹽化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暨100萬噸/年聚氯乙烯一期工程開工奠基及2萬噸/年金屬鈉工程竣工投產慶典儀式在開發區隆重舉行。
7月20日,開發區管委會印發《關于對電石鐵合金焦炭行業清理整頓的決定》,對5家焦化企業進行限期驗收和整改,對7家鐵合金企業進行限期停電整改,對2家鐵合金、電石企業進行限期停電整改,關停1家冶煉公司。
10月9日,慶華煤化有限責任公司一期100萬噸/年焦爐點火投產。工程總投資5億元,項目由中國化學工業第二設計院設計,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將煤氣、焦油、廢熱氣充分回收利用。
11月22日,阿拉善盟鹽化工、煤化工及相關產業發展規劃論證會在開發區召開。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工規劃院、中國環境規劃院、北京化工大學等7家專業機構的16位專家參加了論證會。
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有艱苦奮斗、奮勇拼搏的優良傳統,有勤勞、善良、儉樸的美德,有善于接受新事物、開拓進取的觀念,有謀發展、求進步的強烈愿望。有“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阿拉善精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圍繞資源綜合利用,選擇市場競爭力持久、對地區發展貢獻長遠的項目,“應用世界先進技術,依靠科學管理,推進產業循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集約發展”的科學發展理念,秉承“用心想事、用心干事,團結共事、共促發展”和“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創業精神。一如既往秉持循環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促使綠色發展成為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永遠不變的底色,將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成為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綠色化學明珠。
三、震撼,不僅僅是工業園區
那不只是勞作的號子,也不只是詩,那是人類文明的語言。或者,就是河流生長的耳朵,正在傾聽賀蘭山水吟唱的黃鐘大呂,在烏斯太的水流上,飄得更遠,指向大海的方向。
進入烏斯太的核心區,首先看到的是道路寬闊,綠樹成蔭,噴灌隨地可見,花草和綠地處處展開。近距離的參觀和探訪,我開始重新審視和接受這里的一物一什,接受烏斯太的黃昏與日升,接納一個全新的烏斯太,甚至接受一個工業園區。
烏斯太慶華工業園是在一個午后去的,想當年那個煙塵彌漫,火光沖天的地方就應該在這附近。我在記憶里面找一些碎片化的東西,我想起了那個跨越110國道的空中通道。果然見到了那個空中通道,與以前不同的是,這里已是綠樹守護了,每一條道路都有一道綠色長廊守護著。
進入慶華工業園,那些樹木愈發青翠,在它們的葉片上我尋找那些灰塵,這些樹葉反射給我的是綠茵茵的光澤,就連樹下的草都生機盎然。當我把目光瞄準園區內廠房旁的道路,我依然沒有找到塵灰積聚的身影,偶然一見的工人們走在廠區里,精神飽滿,衣著干干凈凈,操控臺前的工友們,年輕而帥氣,他們專注地看著視頻和數據而認真地工作。
所有這些顛覆了我對工業園過去所有的印象。傻大黑粗,跑冒漏滴的舊工業時代,黑乎乎的廠區不見了,臟兮兮的工人不見了,在這里已被翻過去了一頁,這是一個嶄新的現代化流程的工業。“如果煤化工都能抵達烏斯太慶華工業園這種水平和檔次,中國的煤化工將會是前景廣闊,無與爭鋒的。”一位同行者發出了如此感嘆。
每一天,烏斯太河谷的風都會涌動而起,吹走每一天的嘈雜和浮塵;把一個動與靜,力與美完美結合的烏斯太呈現在大山的注視里,任憑黃河水滾滾北上。就這樣,烏斯太健康地成長,慢慢地壯實,向著美好奔跑。
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和發展循環經濟理念,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立足產業基礎,認真執行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園區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即:烏蘭布和工業園區,重點發展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積極與石油化工、材料化工相結合,對現有產業進行提質升級,是發展經濟的主陣地;巴音敖包工業園區,重點發展以新能源、醫藥農藥、裝備制造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經濟增長極;賀蘭區,圍繞工業經濟發展,推進產城融合,集中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配套商貿、餐飲住宿等生活性服務業及金融服務業。
四、漫步綠色花園
在烏斯太的戈壁灘上,種植成排的白楊行道樹與冬青籬墻;在烏斯太的卵石臺上,開辟一片有胡楊的公園,繼續講述那千年不朽的愛情;在烏斯太小鎮的白墻青瓦上,種一面花墻,上面爬滿綠葉與鮮花,向窗戶和陽臺無限蔓延,讓美麗覆蓋一方。
還有什么比這濃烈的生活熱情更美呢?
在戈壁環抱,烏蘭布和的腳下,你不會想到這是在塞北草原沙漠邊緣的繁花似錦的烏斯太小鎮。
閑來借得天籟讀。歲月是一位沉默不語的圣人,教給烏斯太人堅強和執著。讓心中充滿了陽光和鮮花,追求永恒的美麗。
對美的渴望和向往,讓烏斯太人溫暖、積極、神采奕奕。兩園一區的城市規模,工牧畜商學樣樣讓人翹首。你不來你就不會相信蒼涼的戈壁沙漠有這么一座綠洲。現代氣息絲毫不亞于沿海城區。
隨著對烏斯太了解的深入,我終于明白,為什么烏斯太人生活得這么舒適愜意,每個勞動者都能夠有尊嚴、體面地活著。這里社會保障政策獨特美好,老百姓可以真正的安居樂業,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實現了老有所依,小有所養的夢想。許多中國人焦慮的問題,比如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等都得到很好地解決。
烏斯太,多么好聽的名字,像是浩浩長風中喝著馬奶酒長大的女孩,在有著愛情的夜晚放光。不是嗎,你看你看,她似乎正在熱戀,羞澀地依偎在賀蘭山的胸前,彼此用深情的目光凝望著對方。
烏斯太很美、很神奇。看起來直白,似乎一眼就能探到心底。其實很幽默,引領著你走進不同的誘惑,驚艷你的眼眸,顛覆你的認知。
烏斯太的美,在沙奇,在酒醇。
烏斯太的沙,軟軟的滑、細細的柔,像微涼的綢緞,像圣女的肌膚。摸上去,酥酥的、癢癢的,潤你的手、松你的膚。烏斯太的風,像是多情的男子,輕輕地纏繞著沙,撫摸著沙,勾勒著沙。你看那一層層沙的褶皺,是風描畫出沙的波紋,沙的漣漪。
烏斯太的人,熱情、豪爽、大方,說、唱、跳樣樣在行。一次相邀,終生有效。是豪爽、是大方、是慷慨,也是真誠。烏斯太的女人非常美,矜持優雅,臉上一直掛著迷人的笑,說話聲音像纏繞的流水,像潺潺的歌聲。
烏斯太的天,烏斯太的云,烏斯太的沙,烏斯太的酒,和我是那么的近,不隔膜,不陌生,像重逢,像相認。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走進這花園式的工作環境,我相信你的心一定會被一種難以表述的驚愕、激動所包圍。
朋友啊,這時,就讓仿佛置身在繁花似錦的大觀園中的我們,帶著風吹不移雷打不動的沉迷,帶著浸心浹髓的心曠神怡,呼吸這彌漫著清香的空氣去園區走一走,看一看。
烏素圖、烏斯太,同一個地方不同的稱呼,蒙語的意思是“有水的地方”。這兒東臨黃河,西倚賀蘭山,南接石嘴山,北連新城烏海,從當年一個只有幾間房的小鎮子,從1997年阿拉善經濟開發區誕生,起步建設以來,不斷用超常規、大手筆的壯舉,使開發區從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逐步構建起以地下能源為依托的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光伏產業的循環經濟格局,形成了烏蘭布和工業園區、巴音敖包工業園區、賀蘭區“兩園一區”布局。
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54.5平方公里,總人口3萬余人,所轄烏斯太鎮國土面積1809平方公里。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攜高原之遼闊,具駝鄉之靈氣,是區位獨特,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的新興工業重鎮。
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致力打造“一帶一路”節點上的“綠色化工”明珠,培育了“世界鈉都”和“世界靛藍之都”,形成生產規模最大的高純鈉、氯酸鈉、靛藍生產基地和光引發劑生產基地,實現產品國際化、產能規模化、產業循環化。構建起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多元支撐、穩定可靠的“四梁八柱”工業產業體系。
五、“高手云集”
荒漠上建起了座座高樓,戈壁上矗立了綿延的工廠,仿佛就是深圳的縮影、深圳的速度、深圳的氣象。走在工業園區,我聞到了黃河的味道,聞到了煤炭的味道、鹽的味道、酒的味道、鋼鐵的味道、水泥的味道、草原干爽的味道……
不得不說,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并不普通,她用草原遼闊的胸懷盛滿了創業的大氣和摩天接云的豪邁,她用淳樸迎接了各地的巨賈商客,她更是憑借無限未來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仁人志士。
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強勁,培育了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科技創新載體,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1家,自治區級眾創空間3家,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10家,重點實驗室1家,建成自治區首家精細化工高新技術孵化園。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38%。
烏斯太人的氣魄,代表了阿拉善盟一個時代中站在潮流最前列的人們。無疑,烏斯太的開拓者們是從水晶石中生出來的,海可以枯,石可以爛,而他們的光芒將永遠不會消失。
真正的勇士把“征服”當作了一種誘惑的光,把“征服”當作了一種引以為榮的自豪。園區內,具有這樣“勇士”品質的企業有很多。隨著采訪的深入,我才曉得這里真可謂企業界高手云集、大腕林立……
(本文選自作者本人報告文學專集《崛起——烏斯太印記》)
作者簡介:
張繼煉,蒙古族,內蒙古作家協會第七屆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阿拉善文化文學藝術研究會會長。
主要作品有:小說集《把你的丈夫嫁給我》《遙遠的牧場》;散文集《秘境阿拉善》《西部的風》;報告文學集《火炬》《崛起》等;長篇小說《拒酒記》《趟戈壁》《基因》等。
責任編輯 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