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會給一座城市留下許多溫暖的記憶。
在實現現代文明和諧發展的道路上,更需要堅持繼承、傳承和創新性發展的實踐之路,努力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進許慎文化園,就像走進中華文字的殿堂,六書石柱、漢字大道等富有教育意義的景點,讓人在游玩中深刻理解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而許慎用一部《說文解字》統一了中國的文字。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1900多年前的夏日,也是這樣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在沙澧河流過的豐饒的土地上,在古召陵縣一個普通的民房內,一個修長的身影臨窗而立,伸張開略顯疲倦的身軀,那是他完成了畢生心血傾注的一部傳奇之作后的身心放松,這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經濟學家、文字學家,在中國文字學史上占有十分崇高地位,被譽為“字學宗師”“字圣”的許慎。
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橫空出世,它的光芒,穿越歷史煙云,照亮漯河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許慎,在他被尊為“五經無雙”和古、今經學紛爭的特殊時期放棄所有功名利祿,胸懷國家和民族,以科學嚴謹的理念和敬業精神,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對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和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15卷,收文9353個,是中國最早最權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字典,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形音義和文字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從“倉頡造字”到9000年前賈湖人使用的契刻符號開始,我們的祖先就沒有停止過對文字的探索。公元121年,許慎把自己歷經21載的辛勤勞動成果用竹簡裝訂起來,把人類第一部辭書字典《說文解字》獻給漢安帝。這不僅是獻給國家的,也是獻給世界的、人類的,更是獻給后人千秋萬代的稀世珍寶。
一部書,不僅影響了歷史,在文字發展史上也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即便是今天抑或將來,舉凡研究語言文字學、古文獻學等,都離不開這部《說文解字》。
它架起了連接古今的時空隧道,今天的我們才能沿著這條隧道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和物質財富,望古識今,不僅漯河當地人為有許慎而感到自豪,所有中華兒女都要為中州厚土而驕傲,為懷揣沙澧文化而心生敬畏。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編撰《說文解字》的過程中,許慎嚴謹的治學態度,因“竇”之一字,不避竇太后名諱,將竇字解釋為洞,并進一步將狗竇解釋為狗洞,被貶官逐回原籍,及至后來,受人挑撥,竟要被賜死,幸而得到其夫人天賜公主以許慎假死的假象而幸免,在這樣的境況下此書才最終得以完成。
文化的魅力穿越千古,文明的力量走向世界,隨著世界范圍內漢字文化熱的不斷升溫,許慎文化也必將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責任編輯 張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