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浩瀚星空的仰望和好奇。跟隨新聞記者小酷龍,一起去探索廣袤宇宙吧!
空間物理學
科學家首次記錄遙遠的“太空合聲”
中國科學家團隊首次在距離地表超過16 萬千米的太空中探測到“太空合聲”,即合聲波。它被轉換成音頻信號后,聽起來像是鳥兒的齊鳴聲。合聲波與地球輻射帶、脈動極光密不可分。傳統理論認為,合聲波僅存在于與地球磁場類似的近地磁場區域,最近的研究發現,合聲波也能在遠離地球的復雜磁場環境中產生,且產生機制涉及太空中的帶電粒子與電磁波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該發現打破了科學界70多年來的傳統認知,并對航天器的輻射防護和空間天氣的精確預報具有重要意義。
航天學
中國登月服名稱確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公開了中國登月服的外觀,在面向社會征集名稱后,最終將其定名為“望宇”。這款登月服的設計將中國元素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服裝表面的紅色裝飾帶采用“飛天”飄帶和火箭升空尾焰造型,整體硬朗剛毅、莊嚴氣魄。此外,中國登月服還配備多項“黑科技”,如全景式防眩光面窗、長短焦距攝像機等,這些精心設計的功能將為航天員在月面行走、攀爬、科考等活動提供有力支持。自2020 年啟動研制以來,中國登月服已攻克多項關鍵技術,為載人登月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天文學
空間望遠鏡繪制“宇宙地圖”
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首批科學成果公布了,其中包括首張“宇宙地圖”。這幅巨圖由260 張圖像拼接而成,捕捉到1400 多萬個星系,展現了宇宙的壯麗景象。未來幾年里,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將繼續掃描約 13的夜空,通過觀測100 億光年范圍內的數十億個星系,繪制出精確的宇宙三維地圖。這一任務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屬性,增加人類對重力作用以及宇宙本質的了解。
電氣工程
極光的潛在威脅
極光雖美,但卻可能對地面電力基礎設施構成威脅。極光是由太陽爆發的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而產生的現象。這一過程可能會引發地磁暴,進而產生地磁感應電流。這種電流可穿透變壓器、輸電網等導電設施,導致設備過熱,甚至永久損壞,引發大面積停電,對電力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幸運的是,科學家通過監測太陽活動和行星際磁場數據,可以對地磁暴進行預警,指導電力運營機構在強沖擊來臨前采取措施保護關鍵電路,從而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