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六中是一所德育特色學校,每年都被市教育局評為德育先進單位。新學期剛開學,學校向東一百米處新開了一家文具用品店,取名為“志愿者文具用品店”。小店剛開業,門庭冷落。高一(3)班的朱學海朝著店名一瞥,眼光中透著鄙夷,對身旁的同學說:“還志愿者呢,東西一點都不便宜,還是到老店去看看。”
兩天后,志愿者文具店門口多了一塊牌子,上面醒目地寫著“免費充氣”四個大字,牌子旁邊有一臺嶄新的充氣泵。六中騎車的學生頗多,車胎有時需要補氣。有的同學給車子充完氣后,自然會在志愿者文具店買一些需要的學習用具。朱學海看到這情景嘲諷起店主張志愿來:“還免費呢,簡直是唯利是圖。”朱學海一直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天上不會掉餡餅”。
張志愿的文具店日漸興旺,惹得鄰家店主冒火:“還志愿呢,整個一搶飯碗。”這期間,朱學海得知店主張志愿同意六中的學生在他店里賒賬,待有錢時再歸還。有時,竟然把一些學習必需的文具贈送給困難學生。朱學海還是不相信店主張志愿的為人,對同學說:“他一定是別有用心,為了招攬生意,打敗對手。”
高中生活如火如荼,很快一學期過去了。在班級學期表彰會上,朱學海得意揚揚,他認定這學期的三好生唾手可得,因為這次期末考試他考了全年級第一名。當班主任李老師報完所有表彰名單后,朱學海傻眼了,李老師的表彰名單中竟沒有自己。是李老師漏報了,還是自己沒注意,朱學海不明所以。讓他意外的是,班上一個學習成績中等、家境清貧的學生王陽評上了三好生。
報完名單后,李老師宣布:“同學們,我校本學期獲表彰學生的獎品全部由一個好心人免費提供,這個人其實大家很熟悉,就是學校旁邊的志愿者文具用品店的張志愿老板。”朱學海心里納悶:“他真瘋了,做賠本的買賣?莫不是舍子套狼,想把六中學生的生意全部拉到他店里?奸商,居心叵測。”李老師接著說:“張老板希望把獎品頒發給那些成績優異、愿意幫助他人、奉獻集體的同學,這正好契合我校‘以德立校’的辦學思想。”朱學海聽后恍然大悟,難怪王陽會被評為三好生,他的學習成績、體育成績都還可以,關鍵是他經常幫助班上有困難的學生。有一天中午,一位同學把飯卡弄丟了,王陽用自己卡上僅剩的一點餐費為那同學買了中午飯,自己餓著肚子硬說吃過了。這個三好生當之無愧。就在李老師給同學頒發獎狀和獎品的時候,班上的“快嘴”陳倉問:“李老師,那張老板為何偏偏為我校捐贈獎品?”李老師故弄玄虛,將一個手指在空中晃了一晃說:“這是秘密。”
是謎就要去解開,一向固執的朱學海非要把陳倉提出來的問題搞清楚不可。中午去學校食堂的路上,朱學海看到李老師就走在自己的前頭,好奇心促使他加快腳步追上李老師。“李老師……”朱學海欲言又止。李老師微笑著說:“學海,有什么事嗎?是不是沒評上三好生心里難過?”朱學海回答:“不是,想不明白張老板那事。”李老師神情嚴肅起來:“他原本叫張志遠,曾經也在六中學習,那時他家里困難,決定放棄學業。學校老校長親自到他家里把他接到學校,讓他在學校免費就餐、免費住宿、免費學習。他懂得感恩,立志回報學校和社會。那年高考他落榜了,踏上社會他艱苦創業,在學校附近開了他的第一家文具店,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張志愿,給自己的小店取名為‘志愿者文具用品店’,希望能像當年學校幫助他那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