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龍門港的情緣要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作為龍門港工程的建設者、參與者,龍門港建設、運營過往,歷歷在目。
1996 年2"月8"日,春寒料峭,江風凜冽,運糧河出口處江岸彩旗獵獵,龍門港一期工程開工典禮隆重舉行,時任市人大副主任王云海宣布工程破土動工。22"個月后,1997年12月"26 日,時任市委書記方之焯鄭重宣布龍門港一期工程圓滿竣工。當天,一艘滿載800"噸小麥的“寧峰”號貨船將首航廣州江門,開啟了地方龍門港的新航程。
建設龍門港口是幾代人的夢思。“港因水建,城依港興”,鎮江地處長江和運河兩條黃金水道十字交匯口,歷來是南北交通樞紐,素有“軸轤轉粟三千里,燈火臨流十萬家”的盛景。鎮江港自東向西分為大港港區、諫壁港區、市區港區(老港和龍門港)以及高資港區。四大港區功能各異,無法替代。市區老港已有"1000 多年歷史,由于長江鎮揚河段的演變,老港逐步演變為口袋形港池,加上陸域條件的限制,"其發展受到影響,當時年吞吐量只能維持在250萬噸左右,僅可通航千噸以下船舶。為適應我市江海運輸發展,建設與當時市區老港互補、功能延伸的新港勢在必行。
年吞吐量為60萬噸的龍門港一期工程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負責設計,交通部二航三公司等單位承建,設計規模為1"座3000"噸級的碼頭和2"座500"噸級碼頭,總投資為3800"萬元。工程計劃1995"年年底開工,壓力山大,征地拆遷的壓力、施工期的壓力、技術難度的壓力、資金的壓力等必須一一面對。為此,時任市交通局局長王玉高、副局長李強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制訂有關措施。1996年元月2日,市政府主持召開了征地拆遷協調會,形成了1996年第2號會議紀要,確定了由潤州區政府實行總承包。該工程共征撥土地230余畝,拆遷房屋近千平方米。
龍門港工程地處微沖地段,地勢平坦、低洼。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工程于1996年1月30日正式開工,3000噸級碼頭樁基施工,采用的是交通部“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大管徑嵌巖灌注技術,在長江下游使用還無先例,先后"20 多次進行論證。第二個枯水期到來時,歷時18天,18根大管樁沉樁結束。
建港人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腳踏實地,敢闖、敢干、敢搏,勇于奉獻,面對通常需30"位管理人員的工程,工程指揮部只有不到15"人的管理隊伍,他們以一當二、一人多崗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可以說,為了龍門港的建設,人人都有一段可歌的故事。
說起時任龍門港工程總監馬家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老港口”,從事港航工程建設近40"年,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重點工程項目,大運河整治、老港區整治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當時已近退休之年的他為龍門港工程辛勤操勞,從嚴把關,嚴格要求。國家開發銀行860萬元的貸款,更是凝聚了他很多心血,僅1995"年他就三上京城。"有一次我陪馬總到北京剛好是星期五下午,一到住地,他連飯也未顧上吃就趕去簽合同,否則就要等到下周一,多耽誤3"天時間。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是工程師,也是“會計師”,更是“精算師”。他出差在外從不搞特殊,急著辦事才打車,回旅館一般是乘公共汽車。在京城辦事沒有公務招待時,通常在路邊小吃攤,兩個燒餅一碗稀飯將就一頓。由于馬總帶頭從嚴管理,建設資金無膨脹現象,節省經費上百萬元。
總監代表巫天明,當年35歲,時任港務處副主任,他有一種對工作精益求精、科學務實、敢于擔當的精神。記得"1996 年"12 月,龍門港"3000噸級碼頭大管徑嵌巖灌注正處在緊張施工階段,14"日晚9:00,正值星期六,加班一天的巫天明帶著疲憊準備休息,這時工地值班監理打來電話,急報3000"噸級碼頭大管樁前排第二根樁進行嵌巖灌注施工時,發生嚴重塌孔。他立即放下電話,趕赴10"公里外的施工現場。他冷靜分析塌孔原因,果斷決定應急方案,該項措施避免了延誤工期數十天,節省費用十多萬元。
榜樣的力量無窮。1995年12月的一個周三,接到國家開發銀行通知首批200萬元貸款匯票已辦好,當時,我作為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科長,受馬總委托連夜乘綠皮火車趕往京城,第二天上午就到國開行拿到200萬元匯票,懷揣匯票,惴惴不安,沒有顧上在京城游玩,馬不停蹄,于當晚乘火車趕回鎮江。這是我平生經手的最大一筆款項,為即將動工的龍門港解了燃眉之急。
1997 年底,建成的龍門港一期工程交由原鎮江港務聯運有限責任公司龍門港分公司運營。3個月后,承擔龍門港建設的市港務管理處結束了一段可圈可點的歷史。
2000 年長江路拓寬改造,港聯公司所屬長江路老港區全部關閉,整體搬遷至龍門港分公司。2008"年9月,港聯公司由韋崗鐵礦有限公司改制為德龍港務聯運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因韋崗鐵礦經營不善,德龍港務一并宣告破產清算。2018年6月,市城市建設產業集團通過司法拍賣取得德龍港務公司資產所有權,并入股市港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市港發集團龍門公司從2024年起結合高新區產業項目,全力推進萬噸級碼頭改擴建工程,擴建后工程項目設計年通過能力達1343"萬噸,項目建成后可充分發揮深水岸線效能,實現碼頭靠泊等級、作業效率和安全環保水平的有效提升,促進港產融合發展,更好服務于鎮江地方經濟。
29 年,彈指一揮間。龍門港歷經歲月,由千噸級小港向萬噸級大港邁進,我堅信從龍門港再出發,一艘艘巨輪將駛向大江,駛向海洋,駛向未來。作為曾經的建港人,我感到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