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美國加征關稅沖擊,近日商務部發聲,將深入開展內外貿一體化工作,幫助出口遇阻的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出口轉內銷”,并不是新鮮事物。比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少外貿企業為暫渡難關,都轉向過國內市場。再比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聽說哪里有“出口轉內銷”的商品,好多人排隊搶購,“出口轉內銷”一度成為“優良產品”的代名詞。
如今的“出口轉內銷”,背景、條件明顯改變。“出口轉內銷”就是要“多條腿走路”,用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去化解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出口困境。聚焦當下,“轉”的迫切性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多;“轉”的條件更加成熟,2024 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8 萬億元,從家電、服裝,到食品、日用品,都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十大任務之首,并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這些都為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提供了支撐,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出口轉內銷”,不是簡單地“切換模式”、清理庫存,“換個市場賣東西”,怎么轉、怎么銷是關鍵。由于外貿企業多年來專注海外市場,“轉內銷”難免會遇到一些產品不對路、銷售體系不健全等難題。這場轉型并非易事,但不得不轉、不能不轉。
從長遠看,“出口轉內銷”是推動發展升級的長遠戰略。從大局看,當下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是“非做不可”的,宜早不宜遲。更暢通、更快速地推動外貿產品走進家家戶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選擇,意義不言而喻。
當下,支持外貿企業拓內銷的“接力”正在持續,各方正加快打通“出口轉內銷”政策堵點、卡點,擴內需各項政策也在加力。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韌性,轉出一片新天地。
(摘自《四川日報》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