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美國近來在軍事整合方面動作不斷。日本《產經新聞》4 月6 日爆料稱,去年2 月的日美“ 利刃2024”(簡稱“利刃”)聯合演習中,首次以“爆發臺海沖突”為背景,演練在“統合作戰司令部”司令指揮下“與解放軍交戰”。
《產經新聞》稱,該演習中美軍要求“對通過臺灣海峽的解放軍登陸艦隊發動攻擊”,“日方接受了請求,出動航空自衛隊戰斗機,發射空對艦導彈‘襲擊’了解放軍運輸船”。
《日本時報》報道稱,日美之間有多項針對突發事件的共同作戰計劃,其中關于所謂“臺灣有事”的作戰計劃草案于2023 年底完成,“利刃”的演習結果也將反映在草案中。正式版本計劃于2024 年底制作完成,并將在2025 年的“利劍”演習中進行實際演練,以驗證作戰計劃的有效性。報道還稱,為避免計劃泄露引起反彈,日美以往在演習中使用的地圖與實際國家的地形略有不同,而此次演習使用的是實物地圖。
有關“日美演習首次將中國列為假想敵”的報道引發輿論風波后,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第一時間向日方表達嚴重關切,闡明嚴正立場。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日本和美國在軍事整合方面的步伐不斷加快,并持續提升裝備的互操作性。
美日在武器裝備方面也動作不斷。日本自衛隊的進攻性軍事裝備此前一直受到美國的限制,但近年來美國不斷在此方面“松綁”,強化日本的遠程攻擊能力。例如《產經新聞》提到“演習中航空自衛隊模擬向解放軍登陸艦隊發射反艦導彈”,實際上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力美制F-15J戰斗機被閹割了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因此多年來只能靠國產F-2戰斗機執行反艦作戰,配備的也是日本自行研制的ASM-2 和ASM-3反艦導彈。但近年美國宣布批準對日本的F-15J戰斗機全面升級,并允許出售先進的遠程武器。此外,美國還批準向日本提供400 枚“戰斧”巡航導彈,同時為日本研制的高超音速導彈提供測試場。美國這些舉動都將大幅加強日本的進攻能力。(摘自《環球時報》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