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畏者無懼,心存敬畏,才能無畏。”要學會自我約束,以敬畏之心為引,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敬畏,是一種對自然、社會、規則及內心道德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讓人在行事時有所顧忌,不至于肆意妄為。
父親在局里工作了數十年,直至光榮退休。在他任職期間,身邊不乏權高位重的同事,他們或曾風光無限,卻在權力的誘惑下迷失了方向。而父親,卻始終保持著對職業的敬畏之心,嚴格遵守規則,堅決守護底線。
在旁人眼中,父親可能顯得有些“不合群”,甚至“不近人情”。親戚朋友們有時會抱怨他過于嚴格,但在父親看來,這正是他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負責。他深知,一旦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就可能損害自己的名譽,更可能給家人和社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退休后的父親,生活依舊充實而平靜。他沒有了往日的忙碌與應酬,卻多了一份從容與淡泊。他常常告訴我:“人生如棋,步步須謹慎。只有心懷敬畏,才能行穩致遠。”
明代呂坤在《呻吟語》中有語:“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大體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那他為人處世就可能變得狂妄自大、肆無忌憚,甚至貪得無厭、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會時刻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確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從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養上有所作為。
我大學時有一同學,畢業后考取了公務員,工作沒幾年,很快便由于出色的表現被提拔為科級干部,現在已經是副處級了。這些年,他很少參加無用的應酬,沒有意義的酒局從來不去。他在職場上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這份謹慎并非怯懦,而是源于對職責、對規則的敬畏。他深知,每一個職位的晉升都凝聚著辛勤與汗水,每一份權力都伴隨著責任與擔當。因此,他選擇以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從不涉足灰色地帶,這種自律與慎獨,正是他能夠穩步上升、贏得尊重的關鍵。
敬畏是一種策略,一種機智,一種胸懷。它讓人在面對誘惑與挑戰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判斷。我的同學之所以在仕途上能夠慎之又慎,是因為他明白,一時的放縱可能帶來長遠的損失。他懂得,真正的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知有畏,依然選擇正道前行。我的同學雖然朋友不多,看似孤獨,但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何為真正的成功,那是一種建立在敬畏之心基礎上的,既對自我負責,也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成功。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所“畏”。這份敬畏,是對規則的遵守,對未知的敬畏。它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堅守底線,最終到達心靈的彼岸。畏者無懼,真正的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敬畏之心的指引下,勇于擔當,敢于面對,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應有所“畏”,敬畏之心將教你如何做一個“規矩”的舞者。
因為有“畏”,懂得約束自己,不放縱,不驕橫,才能無懼,才會理直氣壯。
(編輯 兔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