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書”是人民群眾對退役軍人村(社區)干部的稱呼。秣馬厲兵于昔日,鄉村振興看今朝。作為村黨委書記,姚標民帶領著廣州瑞嶺村這個因盆景而聞名的村落迅速蝶變,并先后收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億元村”三個“國字號”榮譽。
●基層治理從“亂”到“治”
瑞嶺村位于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西北部,有著100多年盆景發展歷史,有“嶺南盆景之鄉”的美譽。瑞嶺盆景以九里香、羅漢松、山松、榆樹為主要代表,繼承了嶺南派盆景蒼翠、自然、飄逸、豪放的藝術特色,形成了“古靈精怪”的藝術風格。該村80%以上的村民從事盆景產業,92%以上的土地用于種植盆景,盆景種植面積超萬畝。
姚標民是土生土長的瑞嶺村人,也是一名退役軍人。20世紀80年代,姚標民光榮參軍,參加了防御作戰并獲得“優秀士兵”稱號。1999年,受村委邀請,在外地打拼了15年的姚標民回到家鄉,參與村務工作。
根要正形要對,這是盆景的栽培之道,也是鄉村治理之道。2018年,瑞嶺村被納入“軟弱渙散重難點村”進行整頓。姚標民臨危受命,被推選為村黨委書記。
針對瑞嶺村黨組織“軟”、班子“弱”等情況,姚標民發揮軍人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作風,迎難而上。他首先是從制度建設著手,修訂了經濟聯社和經濟社兩級共25個組織章程。其次是出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完善了農村社兩級集體資產、資金、資源(三資)管理制度。最后是強化班子建設,在優秀退役軍人、青年農民、盆景種植人才等人群中推選出村“兩委”干部8名,使村民對村“兩委”干部的信心更足。
通過落實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姚標民成功推動瑞嶺村治理從“亂”到“治”,民心從“散”到“聚”。2021年,瑞嶺村黨委獲評“廣東省優秀黨組織”;2022年,瑞嶺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百年產業煥發生機
瑞嶺盆景有百年產業基礎,但多年來以粗放種植為主,重數量不重品質,村民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產業集聚難以有效形成。姚標民將做大做強盆景產業、推動村社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作為擔任瑞嶺村鄉村振興“領頭雁”的一道必答題。
成立廣州瑞嶺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姚標民走出的最為關鍵的一步。2019年,瑞嶺村成立廣州瑞嶺盆景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協會+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加大盆景的研發、加工和轉化力度,注冊商標、建立培訓基地、舉辦盆景博覽會等方面下足功夫,有效打通盆景種植、培育、銷售、流通等上下游全產業鏈。
人才引入攪動了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姚標民在村里主導大力推進“盆景大師工作室”建設,這兩年與廣東省盆景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引入國家級、省級盆景大師,致力創建“廣東技工”盆景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通過舉辦“鄉村工匠”嶺南盆景技能大賽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瑞嶺村的盆景種植大多位于產業鏈的前端。姚標民說:“以往,多數村民以售賣樹坯為主,通過盆景大師手把手指導村內的盆景種植能手,村民提升了藝術修養和市場導向意識。”
提升盆景的附加值,是瑞嶺盆景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的重要一環。近兩年,姚標民共組織培養盆景技師2000余人,由他們“一對一”培訓本地盆景種植能手20多人,使其逐步向盆景大師轉型。
在拓寬盆景銷售渠道上,姚標民積極推動傳統盆景產業與現代營銷策略結合。他看準了當下最火熱的電商直播帶貨,培訓了近300名電商從業人員、33個直播團隊。自2020年以來,瑞嶺村先后成功舉辦了首屆數字農業直播節、兩屆盆景藝術節、三屆“鄉村工匠”嶺南盆景技能大賽。僅直播節就吸引線上圍觀網友超過100萬人次,促成盆景交易額1.5億元。
盆景產業的品牌化、組織化、高端化發展,推動了村社集體經濟迅速壯大,瑞嶺村土地流轉費從每畝不足兩千元提高到一萬多元,村民收入也節節攀升。2020年,瑞嶺村獲得全國(盆景苗木)“一村一品”示范村稱號。
●打造“六個一”建設美麗鄉村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人居環境如何提升?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這些都是擺在姚標民面前的問題,而他始終以一名軍人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秉持公心,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好。
眼看著盆景產業的轉型發展步入正軌,姚標民乘勢而上,結合盆景特色產業,制定了村莊建設和發展規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在姚標民的帶領下,全村綠化率顯著提高,路燈等照明設施完備,道路硬化率達到100%;村內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服務,為村民集中辦理各項事務;全村通過清拆破舊泥磚房打造了2460平方米、82個富有村莊特色的“四小園”。
在姚標民的帶領下,今日之瑞嶺發展步伐邁得更為堅實。瑞嶺村通過打造“六個一”,即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盆景節、一個省級農村電商產業園、一個“廣東技工”盆景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一批盆景大師工作室、一批盆景精品園、一批精品民宿和農家樂,實現了種植能手向盆景大師轉變、賣樹坯向賣盆景轉變、線下銷售向線下線上銷售相結合轉變的“三大轉變”。
姚標民說:“我們的目標是以特色盆景產業為紐帶,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全力將瑞嶺村打造成為集種植、交易交流、創作培訓、科普展覽、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嶺南最大盆景產業基地、文化藝術名村。”在這個大目標之下,姚標民說還有個小目標,就是在本地建設一座盆景交易市場,降低運輸成本。“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一句話道出了盆景創作的艱辛,也恰好是姚標民為基層服務了二十五年的真實寫照。憶往昔崢嶸歲月,姚標民說:“當兵是我一生光榮的事,它鍛煉了我的抗壓能力,磨煉了我的耐心。”
(摘編自《新快報》 作者:麥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