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的需肥特點
玉米生長需從土壤中吸收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其中氮素最多,鉀次之,磷第三。一般情況下,生產100公斤玉米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鉀2.0公斤。玉米營養吸收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此時如果肥料施用量適宜,玉米增產效果最明顯。玉米苗期對養分的吸收數量少、吸收速度慢;拔節期、孕穗到抽穗開花期吸收的養分數量多,是玉米吸肥的關鍵時期;開花授粉以后,玉米吸收的養分也多,但吸收速度逐漸減慢。
二、田間試驗
田間通過“3414試驗”(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組合),對不同營養元素和施肥水平進行試驗,從而分析不同施肥水平的效果,獲得不同處理的施肥比例、施肥量數據,建立測土配方施肥體系,為精準高效施肥作指導。
三、采集土樣
土壤樣品的采集與測土結果的準確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土壤的構成較為復雜,成分分布往往不均勻。要保證采集的土壤樣品能夠代表測定范圍內土壤的準確數據,在選取采集點時,就要保證采樣點隨機選擇、分布均勻,并要多選擇幾個采樣點。此外,還要考慮土壤的多樣性,保證每種類型的土壤都能夠采集到足夠的樣品。采集土壤樣品的時間一般選在上茬作物收獲后、玉米整地施肥之前完成。采用對角線法或蛇形取樣法進行取樣,去除土壤表面帶有植株殘體、厚2~3厘米的土層,再進行采樣,采樣深度在20厘米左右。根據地塊大小和采樣點數量的多少,每個采樣點取5~10個點,將每個點的土樣在一起混合均勻,采用四分法,取1公斤土樣放入布袋中,扎緊袋口,做好標記。
四、土樣化驗
按照農業農村部土壤檢測行業標準規定的檢測方法進行土壤樣品的常規化驗檢測,化驗項目主要有有機質、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鉀、pH和微量元素等,以掌握土壤的養分狀況和供肥能力。化驗要在專門的實驗室中進行,注意操作的規范性,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化驗后將各項數據登記造冊,建立土壤數據庫。
五、確定目標產量
目標產量是當年種植玉米期望獲得的產量,一般可以根據該地塊前三年的平均產量確定目標產量。目標產量宜比前三年的平均產量提高10%~15%。
六、配方肥配方
根據土壤樣品的檢測結果,計算出土壤中氮、磷、鉀的有效含量,再根據肥料的利用率、玉米的目標產量等計算出該土樣所代表的地塊的科學施肥量,再將需要的養分純量轉換為肥料的實際用量。一般氮、磷、鉀的利用率分別為30%~35%、10%~20%和40%~50%。在微量元素中,玉米對鋅元素較為敏感,配方時需注意土壤中鋅元素的檢測結果,如果土壤中的鋅元素含量達到0.5~1.0毫克/公斤,則不需施鋅肥;如果小于0.5毫克/公斤,則需適量補充鋅肥。根據當地農民的施肥方式是“底肥+追肥”還是“一次性施肥”,繪制對應的配方施肥推薦指導卡。
七、生產配方肥
參照配方施肥推薦指導卡進行選肥、配肥。生產配方肥時,要嚴格遵守生產規范,也可以請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八、施用配方肥
1.分次施肥
(1)基肥。基肥的施用量通常為總施肥量的一半,可以結合整地施入,也可以條施或穴施。注意肥料與種苗應間隔8~10厘米,以免傷害幼苗。
(2)苗肥。在玉米4~5葉時追施苗肥,促進根系生長。可以結合中耕除草等管理手段進行,施用時間宜早不宜遲,施肥位置可以適當靠近幼苗,以利于養分被吸收利用。如果幼苗長勢不好或地力條件較差,應盡早施用苗肥,施用量為總追肥量的10%~20%;如果地力條件較好或是幼苗長勢較旺,可以減少追肥量或暫停追肥。
(3)拔節肥。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期,是對養分需求最旺盛的時期,此時追肥可以很好地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但要注意控制玉米的生長速度,防止植株過高導致倒伏。一般拔節肥占總追肥量的20%~30%。可根據玉米長勢調整追肥量,使玉米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
(4)穗肥。玉米到了灌漿期,需肥量也比較高,此期科學追肥可以使玉米籽粒充分灌漿,提高玉米的產量。玉米抽雄后10~15天,一般有9~12片葉展開。當玉米植株可見葉達14片、呈大喇叭口狀時,追施穗肥最合適,追肥量為總追肥量的60%~80%。施用時,應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調節,如果植株生長旺盛,可以少施拔節肥,多施穗肥;如果植株生長不良,建議多施拔節肥,減少穗肥的施用量。
2.一次性施肥
選用配好的配方肥或緩控釋復合肥,在種植玉米前、整地起壟時進行一次性深施。一次性施肥可以節省時間和用工量,降低生產成本,并解決干旱年份追肥效果差、多雨年份追肥不及時的問題,而且肥料施得早、施得深,可促使玉米根深葉茂。但是,如果播種時遇干旱天氣,一次性施肥量過大,就容易影響玉米出苗和前期根系發育;如果苗期雨水充足,則易使玉米生長過旺,導致后期出現倒伏;如果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較差,則易造成土壤肥料流失或揮發損失過大,造成玉米后期早衰,使千粒重下降。玉米一次性施肥還容易產生燒苗等肥害問題,一是種肥隔離不夠,易出現燒苗的情況;二是施肥不均勻,造成局部施肥量大;三是氣候原因,一般在干旱時表現明顯。所以,在一次性施肥時,應注意種子和肥料的距離至少在8~10厘米,而且在鹽堿地、沙壤土、白漿土等耕地上不要采用一次性施肥。
(山東省郯城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王景榮 郵編:276100)
作者簡介:王景榮(1990—),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