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及秋冬時節,晝夜溫差大,養豬場為了保暖而需要減少通風,所以豬極易患呼吸道疾病,特別是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多在3—5月、9—12月發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肺炎為特征,最急性型死亡率高。
1.臨床癥狀
最急性型:病豬體溫達41~42℃,精神沉郁、倦怠、廢食,個別病豬會出現短期嘔吐和腹瀉,后期出現鼻、耳、眼及后軀皮膚發紫,嘴、鼻孔流出白色泡沫。
急性型:病豬體溫可上升到40.5~
41.0℃,皮膚發紅,精神沉郁、厭食、咳嗽、呼吸困難,呈犬坐勢。
慢性型:多是感染較輕或急性期用藥不當演變為慢性,病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溫升高至40℃左右,間歇性咳嗽,呼吸短促。
2.病理剖檢變化
最急性型:病豬氣管和支氣管內充滿泡沫及帶血的分泌物,肺炎病變多見于肺的前下部,肺充血、出血、血管內有纖維素性血栓。
急性型:病豬兩側肺發炎,常在心葉、尖葉和膈葉出現壞死性病灶。病灶呈紫紅色,質地較硬,輪廓清晰,胸腔積有血色液體。
慢性型:病豬兩側肺臟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結節周圍包裹有較厚的結締組織,有的結節突出于肺的表面,有纖維素樣附著并與胸腔壁粘連。心包積液,心臟內膜出血,胃內見斑狀出血、潰瘍。
3.預防措施
注意圈舍通風換氣,保持豬圈空氣清新、地面干燥,定期進行消毒,不喂霉變飼料,應飼喂營養均衡的全價顆粒料。及時接種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三價滅活疫苗,仔豬35~40日齡進行第1次接種注射,間隔4周再加強注射1次。母豬于產前6周和產前2周各注射1次。
4.治療方法
方案一:肌內注射20%氟苯尼考注射液和核苷酸免疫增效劑注射液混合液,每10公斤豬體重注射2毫升,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天。同時,肌內注射100毫克/10毫升呋塞米注射液,每10公斤豬體重注射1毫升;肌內注射1.25克/5毫升氨茶堿注射液,每10公斤豬體重注射0.2毫升,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天。
方案二:肌內注射硫酸卡那霉素(1克)注射液10毫升和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1克)混合液,每10公斤豬體重注射1毫升,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天。同時,肌內注射100毫克/10毫升呋塞米注射液,每10公斤豬體重注射1毫升;肌內注射1.25克/5毫升氨茶堿注射液,每10公斤豬體重注射0.2毫升,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天。
方案三:內服用藥,首選氟苯尼考,每公斤豬體重喂服20~30毫克,每日喂2次,連續用藥3~5天。加喂鹽酸多西環素,每公斤豬體重喂服5毫克,每日喂1次,連續用藥3~5天。次選用藥,每噸飼料加入替米考星400克、麻杏石甘散2公斤,全群投喂,連續用藥5天。
(江西 李忠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