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題材,極具東方色彩的畫面,再加上或古韻悠悠或東西結合的配樂,造就了具有中國氣息的國漫作品。東方美學為國漫添彩,而當下的國漫作品在結合傳統美學的同時,又增添了創新元素與當代精神內涵,煥發出別樣的時代光彩。
隨著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橫空出世、《哪吒2》頻頻刷新紀錄,國漫旋風強勢歸來,呈現出勢不可擋之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題材,極具東方色彩的畫面,再加上或古韻悠悠或東西結合的配樂,造就了具有中國氣息的國漫作品。東方美學為國漫添彩,而當下的國漫作品在結合傳統美學的同時,又增添了創新元素與當代精神內涵,煥發出別樣的時代光彩。
經典故事,創新演繹
中國神話傳說與古典文學是人們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對于國漫而言,尤其如此。從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早期制作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寶蓮燈》等作品,到近幾年閃耀大熒幕的諸多動畫電影作品,有相當一部分脫胎于中國神話傳說或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比如,以《封神演義》《西游記》《白蛇傳》為藍本的動畫電影就被多次搬上熒屏。
然而,這些取材于神話或經典故事的動畫電影,卻又并非照搬原型,而是解構、重構傳統,創造新形象的同時,演繹出帶有當代色彩的新故事。比如,觀眾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就遇見了不同于以往齊天大圣形象的“新大圣”,影片中的大圣失去法力,略顯落寞,《西游記》中的師徒在影片中則變成了相互救贖的伙伴。在《哪吒1》《哪吒2》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丑萌”版的哪吒形象,溫潤端方的“靈珠子”成了“魔丸”,“煙熏妝”和雙手插兜的豪放站姿,已經成了哪吒的新標志。2024年上映的《落凡塵》則創新性地演繹了牛郎織女后代的故事,電影以絲線及編織這—獨特的主題,構建了一個新穎的神話世界。
在對傳統故事的全新演繹里,“追光動畫”可謂耕耘已久。其“新傳說”系列的《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白蛇:浮生》通過現代視角重構經典傳說故事《白蛇傳》;“新神榜”系列以《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為代表,拓展了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封神演義》的世界觀,提出要“重新排榜”的理念。而2023年橫空出世的暑期檔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作為“新文化”系列的開篇,為10年“追光動畫”的發展帶來了小高潮。以往出現在語文課本當中的高適、李白以及大唐風貌躍然熒屏之上,經典詩文作品與詩人顛沛流離的人生際遇于影片中交織呈現,重新詮釋了古典文學與文人形象。
傳統藝術,破界呈現
如果說傳統故事原型是國漫作品的骨骼,那么豐富的藝術表達形式,則令之生出血肉。早期國漫作品就曾經嘗試過中國畫、剪紙藝術、木偶等表現形式,至今仍為人稱道;而近幾年的國漫作品,將傳統的藝術形式創新呈現,在美術方面也有著不輸經典的精彩表現。
《大魚海棠》營造了一種既有中國韻味又充滿奇幻色彩的氛圍,影片中的客家土樓、漫天海棠、紅色大魚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傘少女》中,唯美飄逸的國風美術,勾勒出擬人化的中國傳統器物形象,唯美詩意、鮮活有趣的東方物靈世界躍然熒屏之上。水墨畫也在國漫作品中頻頻登場。《深海》中留白寫意的中國水墨畫和具體寫實的三維技術相結合為“粒子水墨”,為幽暗的深海賦予了更加豐富的色彩,呈現前所未見的想象力;《大護法》將傳統水墨與暴力黑暗美學相融合,形成了強烈而獨特的視覺張力;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中國奇譚》將水墨、剪紙等傳統藝術與CG、三渲二等現代工藝相結合,展現了極致的中式美學……
僅僅是視覺層面的東方意趣還不夠,中國傳統音樂的加入,又與國漫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如《哪吒2》中的配樂就極具特色,非遺呼麥似風嘯、似雷鳴,襯托出天元鼎的強烈“壓迫感”,不少觀眾直呼“每次天元鼎升起來的時候,都感到脊背一陣發涼”。侗族大歌明亮內斂,正符合七彩寶蓮的通透與圣潔特質,寶蓮伴隨著空靈的人聲吟唱緩緩盛開,可謂仙氣飄飄。嗩吶、大三弦、塤等民族樂器與西樂團演奏巧妙融合,為整部影片添彩。
情感內涵,現代共鳴
無論是傳統的故事,還是全新的IP,無論是應用傳統藝術手法,還是創新融合呈現,那些為人稱道的作品,都有一個能夠打動觀眾的精神內核,這可謂作品的“靈魂”。當下大火的國漫作品同樣如此,無論是虛構的故事還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其中總蘊含著現代人的情感追求。
傳統故事的外衣下,可窺見當代人的精神面貌。如《中國奇譚》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借助了《西游記》的背景,講述的卻是當今時代下“打工人”的心酸故事;《長安三萬里》雖然講述著古人的際遇,卻投射著當代人對在變幻的人生中保持初心、追求理想的渴求。“改寫”的神話外殼下,包裹著人們永恒不變的追問。
“叛逆”如《哪吒1》《哪吒2》,向觀眾傳遞著親情的溫度,揭示著“愛”“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講述著人物對身份、命運的不斷探索,奇幻如《落凡塵》,也在探討讓現代觀眾產生共鳴的“人生選擇”議題。
即便是《熊出沒》《賽爾號》系列等專注于低齡觀眾群體的動畫電影,也在活用動畫的假定性,融入趣味性、夸張化的動作與造型設計,呈現出鮮明的臺家歡創作傾向,向孩子們描繪著神秘、夢幻而美好的世界圖景。
“中國動畫電影正在嘗試向‘文化共鳴’轉型。”1905電影網董事長李瑋如是說。引發強烈共鳴的國漫作品,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吸引更多觀眾。而當國漫引發世界范圍內的共鳴,那么其所講述的中國故事也會跨越文化的鴻溝,與世界范圍內更多的人建立情感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