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推動下,國產動畫不僅在票房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更在藝術表現和技術創新上得到觀眾的認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在科技的推動下,國產動畫不僅在票房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更在藝術表現和技術創新上得到觀眾的認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這些佳作的背后,有哪些神秘的科技力量?
科技賦能,打造視聽盛宴
近來,不少影迷跑到成都高新區的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門前,與哪吒海報合影。該公司曾參與《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特效、配音等多個環節。該影片制片人、可可豆動畫首席執行官劉文章介紹,“這部國漫巨制,不僅實現了從傳統手繪到智能工業化的跨越,更以‘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技術突破,將東方美學的寫意基因注入了現代動畫工業體系。”據統計,全片鏡頭數量從第一部的1800個大幅增加至2400多個,特效鏡頭更是高達1900個,占比超全片鏡頭的80%,如此恢宏制作堪稱“打破國漫天花板”。
《哪吒2》并非個例,此前不乏動畫與科技結合的精品。如《深海》中的水墨動態粒子光效將水墨畫的意境與數字粒子技術相結合,展現了如夢如幻的海底世界;《姜子牙》運用三維技術和螺旋式迭代技術,呈現出氣勢恢宏的神話場景,《中國奇譚》通過手繪與CG技術的融合,展現出細膩而富有感染力的畫面……
延伸至國漫領域,類似案例比比皆是。
在原創現實主義國漫動作喜劇電影《雄獅少年2》中,為呈現直觀且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主創團隊在技術上采用了真人動作捕捉與動畫相結合的方式,并自主研發升級了動畫設計的肌肉系統、皮膚系統、汗水系統等,讓每一幀鏡頭都高度還原真實。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應用了華為云全新AI加速渲染能力,渲染效率整體提升70%,為影片打造視覺盛宴提供了保障。
“動畫敘事靠技術呈現,有了技術爆發力,好故事才能讓觀眾獲得更強大的視聽震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說道。
精益求精,塑造精品佳作
一部部精品佳作的成功,離不開更新迭代的技術,也離不開數字時代下的工匠精神。國產動畫巨制《長安三萬里》3年多的制作周期、近300人的原創團隊,共同支撐起片中的每一幀精美畫面、每一個動人細節。比如,為呈現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制作團隊共設計了20多個版本的高適、10多個版本的李白。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總裁于洲表示,《長安三萬里》中一個3秒的鏡頭因涉及12000多個人物,耗時1年才完成。
一部動畫佳作離不開制作團隊的合作努力,更離不開動畫人精益求精的匠心追求。對此,國家一級美術師、動畫導演曹小卉認為,“《大魚海棠》制作了10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制作了8年,這次《哪吒2》制作用時5年。所以要出精品,得慢慢來,急不得。”
參與《哪吒2》制作的動畫人同樣將精益求精演繹到極致。哪吒的一個經典戰斗動作,從創意構思到最終呈現,經歷了草圖繪制、3D建模、骨骼肌肉調整、動作細節打磨等多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凝聚了制作團隊的智慧和汗水。就職于山東新視覺影視動畫有限公司的“95后”模型材質師王顏希曾參與《哪吒2》中鹿童坐騎的建模工作。據她回憶,“每個元素短則打磨半個月,長則四五個月,平均修改七八次,累計修改近千次。單是給鹿童坐騎‘刷毛’,就‘刷’了兩個月。”
業內人士表示,一部優質動畫作品的誕生,涉及上百家動畫制作公司,需要編導、視效、聲音、發行等多工種通力協作。幾秒鐘的鏡頭就需要一年的耐心雕琢,不惜時光荏苒只為干好一件事的匠心,是精品內容生產的底層邏輯。
技術創新,開啟無限可能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動畫從傳統的手繪階段發展到計算機動畫階段,從而為藝術家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動畫從業者可以將原創作品中的角色和場景與虛擬現實、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新興技術結合,開啟動畫領域的無限可能。
去年發布的《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指出,隨著技術發展和傳播樣態的不斷變化,動畫及其相關產業領域,正緊緊抓住科技浪潮帶來的新機遇,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創新藝術表達和呈現方式,推動動漫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在中國動漫之都杭州,創新已然成為城市最鮮明的標簽。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杭州深入實施數字化戰略,發力“人工智能+動漫文化”新賽道,推進科技賦能動漫產業。其中,一批動漫游戲企業紛紛搶抓發展機遇,探索推進動漫游戲創作生產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如網易在杭州設立了伏羲、互娛AI LAB兩大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Speech Graphics語音驅動面部動畫技術;中南卡通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了“ME Tai視聽譯制平臺”,提供影視、動畫等數字內容的多語種專業翻譯、國際配音“一站式”公共服務;博采傳媒、流彩動畫等企業積極嘗試虛擬拍攝、虛擬主播、數字藏品等數字動漫新領域。
湖南長沙的岳麓山下,同樣是一片動漫游戲產業的“沃土”。長沙的動漫游戲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專業的研發團隊,如湖南草花互動公司的手游平臺擁有近2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芒果TV的AIGC HUB平臺集成領域模型、AI繪畫、語音生成等文本、圖像、語音模態等多項能力;萬興大模型、元宇宙、AIGC等技術為動漫產業升級發展裝上“加速器”……
插上科技“翅膀”的國漫,崛起正當時。這不禁令人期待,《哪吒2》后,誰將成為下一個“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