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漫“出海”的跨文化傳播前景,李嘯洋認為應秉持“根植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創作理念,以國際化視角挖掘愛、成長、自然等人類共通的情感故事,再搭載有著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敘事模式,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化語境表達。
全球矚目的“世界十字路口”——紐約時代廣場,向來是全球頂尖創意與藝術的展示舞臺。最近,一部來自中國的動畫電影——《哪吒2》,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成為時代廣場上一顆耀眼的明星。當影片中極具中國風的畫面在廣場大屏上滾動播放時,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行人的目光。
從掀起“國漫崛起”勢頭,到強勢“出海”,“小哪吒”創造的奇跡不僅刷新著人們對國漫發展的期待,同時也引發了國漫“出海”后的思考:這意味著國漫的未來?還是僅僅是一次僥幸的巔峰?
國漫,跨文化傳播“新使者”
“給我,破!”小哪吒的一句經典狂吼,不僅在國內封神,還撼動了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
在北美市場,上映首周,IMAX票房便以1.31億美元登頂動畫類榜首;在澳大利亞首映當天,悉尼IMAX影院的排片從開始的1場增至3場,悉尼市中心高達65美元的“躺椅票”也迅速售罄。截至3月25日15時,總票房(含點映、預售及海外票房)已突破153.53億元,趕超《侏羅紀世界》《頭腦特工隊2》《蜘蛛俠·英雄無歸》《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等票房成績,成為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5、登頂動畫票房榜榜首的亞洲電影。
小哪吒的“出海”令世界矚目。好萊塢電影制片人亞當萊比錫公開表示:“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體現在票房上,還體現在制作的質量和中國電影藝術家的創造力上,他們的水平不亞于任何人。”美國《歐亞評論》網站報道稱,動畫電影《哪吒2》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這些成就反映出中國在參與塑造未來產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好萊塢報道者》評價稱,“《哪吒2》以頂尖動畫技術與深刻敘事重新定義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高度。”《綜藝》雜志特別提到,影片中“傳統神話與現代價值觀的碰撞”是吸引全球觀眾的核心,“哪吒反抗命運、挑戰規則的故事,超越了文化邊界,傳遞出普世的人性共鳴。”
《哪吒2》的成功,堪稱國漫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但論及國漫的“揚帆出海”模式,《哪吒2》不是首例。
近些年,隨著國產動畫電影大膽創新、質量整體提升,以及動漫價值變現走向縱深、優質作品馳騁全球,國漫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又一張優質名片。
早在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便于戛納以210萬美元創下中國動畫電影的最高海外銷售紀錄;2016年,《大魚海棠》在韓國上映,以其獨特的東方美學吸引了大量觀眾:2018年,《白蛇:緣起》在北美上映,獲得了爛番茄新鮮度90%的高評價;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英文配音版先后在澳大利亞、北美上映,同年,《白蛇:緣起》入圍法國昂西動畫節的“動畫長片”主競賽單元;2023年的《長安三萬里》在海外引發了對國漫和中國文化的又一波熱情,2024的《黑神話:悟空》更是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全球游戲愛好者展示了一個充滿魅力的中國神話世界。
“藝術沒有國界。”正如《貓和老鼠》動畫師John Pomeroy評價《長安三萬里》時所說,“我雖然不懂中國故事,但卻能感受到畫面里的詩情畫意。”
如今,成為“爆款”的《哪吒2》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動畫的制作水準,更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動畫為載體,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哪吒2》登陸北美時表示,一部部走出國門的中國動畫電影,為中外的交流架起了新的橋梁,也為世界看中國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
國漫“出海熱”背后的冷思考
“《哪吒2》以‘包容性大格局’的敘事特色重構中國古代神話,不僅包含對中國傳統神話的創新性演繹、創造性轉化,還打通了世界大娛樂范疇中許多市場要素,實現了‘東方故事世界化表達’,受到全球范圍內觀眾的喜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對近期《哪吒2》在全球范圍內的破竹之勢做出點評。他認為,《哪吒2》成功的背后,是中國電影產業持續發展的“托舉”。《哪吒2》“出海”的歷程,也是十幾年來,中國電影整體實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影響力加強的—個縮影。
然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IP屢屢翻新、破壁欣喜之余,也要警惕國漫市場存在的創作內容同質化、原創動力不足等問題。”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影視與動漫游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的分析,則引發人們對國漫長遠發展的深入思考。他表示,當前大部分國漫作品局限于“封神演義”“西游記”等公共IP題材,優質原創IP較為缺乏,不僅容易導致觀眾審美疲勞,還易造成國漫“內卷式”競爭。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漫如何繼續走好“出海”之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費秀清認為,國漫“出海”之路,最根本的是需要跨越文化與價值觀障礙。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副教授李嘯洋也表示,國漫作品是基于特定文化與歷史語境變化的文化產品,具有歷史性、現代性。但由于文化差異、海外發行和營銷薄弱、翻譯質量不高等因素,在國內爆火的部分國產動畫電影在國際傳播對出現“文化折扣”現象。
像《哪吒2》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網站評分甚至超越《阿凡達4》等好萊塢電影,但仍有不少外國網友表示:“看英文字幕,讓我無法完全理解故事。”對此,天津城建大學的孫瀟鈞提出建議:“像哪吒、孫悟空這些承載厚重文化底蘊的IP形象,在跨文化傳播時確實存在理解壁壘。但《黑神話:悟空》通過視覺、劇情消解語言障礙的嘗試值得借鑒,或許適當加入文化注解,才能更好地架起國產動畫‘出海’的橋梁。”
面對國漫“出海”的跨文化傳播前景,李嘯洋認為應秉持“根植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創作理念,以國際化視角挖掘愛、成長、自然等人類共通情感故事,再搭載有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敘事模式,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化語境表達。“國漫要形成海內外共振效應,還應在發行渠道拓展、差異化宣發、尋求中外合作等方面發力。”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波認為,隨著網絡媒體的崛起,除院線上映路徑外,還應主動尋求與Netflix等海外流媒體平臺的合作機會,積極參加國際電影節或動漫展,借助新媒體社群粉絲網絡,形成差異化、精準化的傳播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