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同的保全包括代位權訴訟和撤銷權訴訟,代位權是基于“優先受償”規則,能夠高效率并優先保護代位權訴訟人的債權得以清償,但是撤銷之訴通說的觀點一直堅持“入庫規則”,該規則說明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不能使自己的債權優先得到受償,對該債權人不公平。通過探討債權人撤銷范圍的界限問題以及債權人訴訟所花費用的補償問題,突破以往“入庫規則”下,僅僅使債務人的財產恢復到原有的狀態,經過多次程序債權還可能得不到清償的情形。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后的法律效果歸屬,適用“優先受償”規則,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優先受償,關于撤銷范圍有原則性的規定,同時有例外的規定,以便特殊情形下債權的實現。
關鍵詞:債權人;撤銷權;局限;困境;完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04-0147-05
合同保全制度具體包括代位權制度和撤銷權制度,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直接以第三人為被告,第三人直接向債權人履行義務。但是對于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是僅將債務人財產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還是可以直接受償,存在一定的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39條表述的意思是債務人以不合理的價格轉讓財產或者高價受領他人的財產,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但是對于撤銷以后,對債務人被返還的財產處理并沒有明確的表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是優先受償。依據“入庫規則”,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以后,債務人財產恢復到原有的狀態,但是可能會造成對行使撤銷權人的不公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39條雖然明確表示訴訟費、差旅費等必要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但是撤銷權人花費的時間成本,物力、人力遠遠不止這些,行使撤銷權只能使債務人財產恢復到原有的狀態,那么必然造成多個債權人之間的互相推諉,不及時行權。但是2023年12月5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6條做了一個重要規定,允許債權人在提起撤銷權訴訟的同時,請求債務人的相對人承擔返還財產、折價補償、履行到期債務等,不再局限于恢復債務人財產原有的狀態,這體現了對債權人一定程度的保護,但仍然存在不足。
基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6條,圍繞債權人提起撤銷權訴訟后債權能否完全實現以及第三人的權益如何維護展開探討。首先需要明確其債權人撤銷權的性質是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法律效果歸屬的前提,其次在“入庫規則”下,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困境,包括債權實現難、撤銷范圍窄以及司法實踐中債權實現程序復雜,最后是分析這些問題,基于“優先受償”規則在司法上的適用,使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后,債權能夠優先實現。所花費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補償,撤銷的范圍也能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有所放寬。
一、債權人撤銷權的性質定位不明
學術界關于債權人撤銷權的爭議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涉及不僅有實體權利性質層面,還有部分學者將其視為一種訴權。
(一)債權人撤銷權在實體權利上的爭議
1.形成權說
形成權說是早期關于債權人撤銷權的觀點,認為這是根據債權人的意思表示進而撤銷債務人與相對人的法律行為。“形成權說下的債權人撤銷權判決可以將法律關系恢復至轉移財產前,此權利狀態無須借助強制執行,但不能實現實體上的財產返還。”[1]根據該學說,債權人撤銷權訴訟是變更之訴。訴有三種類型,給付之訴、確認之訴、變更之訴。變更之訴是指通過訴訟的方式,請求將原有的法律關系變更。當債權人行權后,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的效力歸于絕對無效。
2.請求權說
請求權說相較于形成權說,沒有否認債務人與第三人法律關系的效力,撤銷權僅是基于返還債務人財產,那么提起的訴訟是給付之訴,保護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但是早期通說認為撤銷權是形成權,加之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導致撤銷權是請求權的認定困難。
3.折中說
該說認為債權人撤銷權既是形成權,也是請求權,兼顧形成之訴與給付之訴雙重性質。債權人行權后,使得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撤銷,債務人的財產恢復原來的狀態。
4.責任說
責任說是指債權人直接以第三人(受益人)為被告提起訴訟,將債務人財產恢復到原有的狀態。債務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無需先撤銷,再代位,提高了訴訟的效率,節約司法成本。
(二)債權人撤銷權是訴權的爭議
一是債權人撤銷權來源于羅馬法中的“保羅訴權”;二是雖然債權人撤銷權被規定在實體法當中,但由于是向法院提起撤銷,其實際就是屬于訴權。
本文持折中說的觀點。“債權人撤銷權之訴的請求權基礎是債權人撤銷權,本質上屬于實體法上債權保全的產物。”[2]債權人撤銷權先是一項實體權利,進一步使兼顧形成權和請求權。“債權人提起撤銷權訴訟兼具撤銷債務人的詐害行為和要求相對人返還財產兩重目的。”[3]撤銷權的雙重屬性意味著雙重目的,也為其撤銷權行使后的法律效果做了鋪墊。
二、債權人行使撤銷權面臨的局限
規范雖然給予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權利,但是對行使撤銷權后,債務人的財產處理一直都存在爭議。通說認為應當適用“入庫規則”,但是僅是恢復債務人財產原有的狀態,對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來說,有失公平和效率;并且關于第三人是善意取得時,對第三人應當如何救濟,鮮少涉及。
(一)債權人債權實現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38條,闡述債務人通過放棄自有的債權或者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手段,亦或者無故延長到期債權的期限,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這僅說明債權人可以申請撤銷,撤銷之后債務人財產的歸屬未提。第539條主要闡述債務人與債務人的相對人串通處理債務人的財產,債權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債權人在此情形下,擁有的權利仍舊只到達撤銷債務人與債務人的相對人法律行為,未涉及債權人債權的實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司法解釋第46條共三款。相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這次的司法解釋提供的依據確實更詳細,但是條件嚴苛。如第一款規定,在提起撤銷之訴的同時可以請求債務人的相對人向債務人承擔返還財產等法律后果,但債權人行權后僅債務人財產恢復到原有狀態,并不能直接實現債權;但是在撤銷債務人與相對人的法律關系同時還可以確保債務人財產的恢復,這對于債權人的利益維護是有力的。第二款規定,撤銷之訴以及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可以在管轄權不沖突情形下合并審理,該款規定節約了債權人的訴累,同時也節約了司法機關的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但是債權人債權能否在此環節實現,仍然是不明晰的。第三款規定,債權人可以依據生效的撤銷訴訟文書和與債務人的訴訟文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債務人對相對人享有的權利以實現債權,突破前面都是規定撤銷后恢復債務人財產的原有狀態,但是強制執行債務人對相對人享有的權利。“只有撤銷權人獲得撤銷權勝訴判決后立即申請執行,才有可能先于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償,但這一條件面臨諸多變數,如其他債權人已獲得執行名義,則無須提起撤銷權訴訟,只需坐等撤銷權人勝訴即可申請參與分配,此時撤銷權訴訟期間就成為其他債權人‘搭便車’和‘窗口期’。”[4]債務人與相對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并不是無瑕疵的,在存在瑕疵時,靠強制執行以實現債權難度較大。
在司法實踐當中,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向法院提起訴訟,勝訴判決結果基本上都是債務人的財產恢復原有的狀態。
債權的實現需經過兩次程序。一是需要有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撤銷權判決生效時,轉移財產行為就自始失去法律約束力,但由于責任財產不會自動回復,撤銷權判決仍需要借助一定程序實現,才能發揮保全債權的功能。”[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司法解釋第46條第三款規定債權人在申請強制執行時,要滿足的條件就是撤銷權訴訟的生效法律文書加上債權人與債務人的訴訟文書。二是要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債權人首先需要做的依舊是撤銷之訴的勝訴,兩次程序后債權人的債權才得以實現。
綜上分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后,要想債權得以實現,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撤銷范圍狹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40條是對債權人撤銷范圍的一個限制,行使撤銷權必須以個人債權范圍為限,債權人的主張不能超過自己享有的債權。這從債權的整體保護角度來說是不利的,債務人實施詐害等行為,使多個債權人的債權受損,但是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債權受到迫害的時間是不一致的。晚知道自己債權受到威脅的人當時再提起撤銷之訴,已經來不及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很可能債務人的第三人已經處置了從債務人處取得的財產,此時撤銷難度加大,不利于債權的維護[6]。因而僅僅以自身享有的債權為限,撤銷的范圍就過于狹窄,并不利于整體債權的維護。
(三)必要費用認定標準未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司法解釋第45條規定,對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花費的必要費用認定作了一個細化,必要費用主要包括的是合理的律師費、差旅費等。對于律師費和差旅費之外的其他費用沒有明細化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必要費用”的認定標準卻可能因案件而異。一方面,不同的案件涉及的金額、復雜程度、地域等因素可能導致費用的差異。例如,涉及大額債權的案件可能需要更多的律師代理費和訴訟費,而跨地區的案件則可能產生更多的差旅費。另一方面,地方司法實踐中的差異也可能影響費用的認定。不同地區的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可能會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司法習慣等因素明確“必要費用”的認定標準。此外,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也是導致費用認定標準不一的原因之一。在審理案件時,法官需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等因素,對“必要費用”進行合理認定。然而,由于法官的個人理解、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對同一類案件的費用認定存在差異。這些都是因為對“必要費用”的認定標準不統一造成的。
三、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困境分析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困難:一是債權實現難的問題,二是撤銷范圍的問題。以下是關于這兩個問題的分析。
(一)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的債權實現難問題分析
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從實質上來說,還是“入庫規則”和“優先受償”二者的矛盾,這次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給出了債權人可以實現債權的一個途徑,但也只是向前邁了一小步,仍保持“入庫規則”的做法。
1.公平和效率是“入庫規則”與“優先受償”爭議的本質
債權人提起的撤銷之訴是“公益”還是“私益”行為呢?有學者認為,“承認債權人撤銷權的私益性,才能夠與撤銷權行使范圍的規則相配套。”[7]債權人提起撤銷之訴,根據一般人的人認識,維護的債權是自己的債權,而不是所有債權人的債權,因而這是一個私益行為。私益行為不可能要求債權人做公益的事,那么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也不能從一個公平的角度去確定撤銷后的效果歸屬。
依據“入庫規則”,債權人在撤銷之訴勝訴后,還有通過與債務人之間的糾紛處理以及債務人能夠清償債務后,債權才有機會實現,還需要一段不確定的時間以及還會發生不確定的因素,這對債權實現的效率來講,是不利的。“債權人撤銷之訴實際上是在責任效果無效的前提下為債權人提供一個至第三人處執行特定標的物的執行名義。這種執行仍屬于個別執行,遵循的是優先原則。”[8]依據“優先受償”規則,債權人可以在提起撤銷之訴同時實現自己的債權,效率極大提高,不僅可減輕法院的壓力,還提高了債權人提起撤銷之訴的積極性,合同保全制度的作用更加明顯。
2.“優先受償”的合理性
首先“優先受償”更加注重平等和公平。“債權人撤銷權應對債務人積極作為損害債權人的情形,若不承認債權人撤銷權的私益性,反而會形成‘小侵害—大救濟,大侵害—小救濟’的矛盾邏輯,使得債之保全體系更難以形成。”[9]因而債權人撤銷行為是“私益”的行為,多個債權人都有權提起撤銷之訴,這是平等的體現。主體之間的平等,表明債權人之間的機會是平等的。不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與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享有同樣的財產分配方式,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這不能體現平等與公平。
其次,“優先受償”可以激勵債權人積極行使撤銷權。依據“入庫規則”,債務人財產最后都要返還到債務人的手中,分配給所有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不能優先受償。也有可能得不到清償,那么對于行使撤銷權的積極性勢必會受到影響。“‘代位權優先受償’規則的確立,在債權人代位權領域突破了‘債的相對性原理’,極大地提高了債權人及時提起代位權訴訟以確保自身債權得以實現的積極性。”[10]不確定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能否受償,則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積極性不高。撤不撤銷都不會對債權人有影響,部分債權人不愿意去提起撤銷之訴。造成債務人財產流失,失去對債權的保護,保全制度就失去它應有的作用。而依據“優先受償”規則,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可以優先得到清償,這會促使多個債權人積極行使撤銷權來保全自己的債權。例如,債務人小明分別與張三、李四、王麻子有100萬、80萬、50萬的債權關系,張三的債權早于李四,李四的債權早于王麻子,現在債務人小明將價值150萬的財產通過低價轉讓的方式處理,詐害了三人的債權。王麻子現在提起撤銷權之訴,依據“入庫規則”,王麻子的債權得不到清償,張三與李四反而得到了清償,那么王麻子積極行權卻得不到應有的權益保護。債權后到期的債權人便不愿意去行使撤銷權,但是根據“優先受償”規則,王麻子便可以優先清償。因而保障債權人積極行使撤銷權,實現保全制度的初衷。
再者,優先受償有利于程序的縮減以及效率的提高。無論是規范的規定,還是在司法實踐當中,都是規定債權人的債權清償,必須先訴再強制執行。不僅程序復雜,而且還需要人工和時間的投入。依據“優先受償”規則,在撤銷之訴這個程序中,債權人的債權可以實現,便不再需要根據生效的法律文書去申請強制執行,有利于程序的縮減和司法效率的提高。
最后,“優先受償”與我國不告不理審理原則相符合。誰提起撤銷權之訴,誰就優先受償,其他債權人都沒有參加訴訟,然后從中受益,不符合不告不理的審理原則。前面已經論證債權人撤銷權是請求權和形成權,根據不告不理原則以及債權人提起撤銷之訴的機會是平等的。債權人對自己的債權享有自由處分的權利,基于審判范圍根據訴訟請求來處理,那么沒有提起撤銷之訴的債權人債權不應該得到優先的保護,積極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應當優先受償。
(二)撤銷范圍問題分析
1.日本法關于撤銷范圍的規定
日本多數認可的觀點是,為了最大化地減輕對于債務人的相對人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應當以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債權額為限。但在“保障全體債權人的利益”的制度下,在撤銷債權人的債權清償之外的剩余財產不能影響其他債權人參與分配,將撤銷范圍限定在撤銷債權人債權額內,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護不足。因此,在債權保全必要時或者其他債權人將參與分配的情況下,應當有例外的規定。
2.撤銷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額為主
撤銷范圍僅以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的債權額為限,并不能實現保全制度的目的。保全的目的不僅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債權的實現,還有整體債權的維護。如果將撤銷范圍限定過于嚴格,其他債權人的債權受到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影響市場交易的正常秩序。因而以債權人的債權額為主,有例外的規定。在特殊情形下,不以債權人的債權額為主。出于保護債權人的整體債權抑或對不是善意債務人的相對人時,以詐害財產為限,有利于發揮保全制度的作用最大化。
(三)必要費用認定標準問題分析
首先,需要參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債權人撤銷權行使范圍以及必要費用承擔的規定。其次,要了解當地的行業標準和市場情況,比如律師收費標準、差旅費標準等。這有助于判斷債權人實際支付的費用是否與市場行情相符,是否存在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具體分析案件的復雜程度和律師提供的服務質量。案件的復雜程度決定了律師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影響其收費水平。而律師提供的服務質量則直接關系到其收費是否合理。如果律師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那么其收費可能會相應較高;反之,如果服務質量不佳,其收費則低。最后,還需要考慮第三人是否有過錯,如果第三人對撤銷權的行使有過錯,那么他們應當適當分擔相關費用。
認定的標準不局限于律師費和差旅費,規范上用“等”預留的一個認定必要費用范圍的空間。但是在很多司法案例中都只認可律師費和差旅費屬于“必要費用”,其他如“調查費”“期間工人工資”這些沒有認定是屬于必要費用。
四、完善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對策
對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存在的困境應當如何解決,要明確適用優先原則、撤銷范圍的明確以及必要費用的認定標準統一,以下是具體的對策。
(一)明確優先主義在債權人撤銷之訴中的適用
“入庫規則”僅僅是恢復債務人財產的原有狀態,然后債權人還需要積極申請強制執行,才能實現自己的債權,對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不公平。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是一個私益行為,并不是公益行為,因而就不是為了所有債權人的債權的保全。“優先受償”規則能夠提高債權人積極行使撤銷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機會是平等的,則優先受償是公平的。“優先受償”規則下能夠縮減程序,無須先經過撤銷之訴和債權債務糾紛的法律文書生效后才能申請強制執行以實現自己的債權,同時也提高了司法效率和減輕司法機關的成本。因此,“優先受償”規則在債權人撤銷之訴中的適用,是必要的。
(二)明確撤銷范圍以債權額為主,整體債權為例外
撤銷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額為限,符合部分情況下的撤銷之訴。但是在特殊的情形中,不能嚴格按照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的債權為限,不能實現債權的保全。但這并不與優先受償沖突,優先受償是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優先得到債權清償,但是在清償之余的財產如何處理,應當根據現實情況予以區分,返還債務人的相對人亦或者為其他的債權人提供保全。當債務人的相對人是出于善意時,應當考慮該相對人的權益的維護,此時以債權額為限行使撤銷權。當債務人的相對人惡意時,以詐害財產為限,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實現債權后,剩余的財產可以為其他債權人提供保全。因而,應當明確撤銷的范圍以債權額為主,整體債權為例外。
(三)統一必要費用的認定標準
必要費用的認定決定了債權人在撤銷之訴中所產生的費用能夠得到的補償數額。撤銷權制度作為保全制度,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維護債權人的債權。延申到必要費用的補償問題,由于規范的不明確,司法實踐在認定時,浮動較大。因此,有必要統一必要費用的認定標準。根據各地經濟水平的差異,提供相對幅度的認定費用的范圍以及相應的補償數額。
五、結束語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是債權保全的重要手段。在行使撤銷權后,僅恢復到原有的狀態,不能直接從中優先受償,會影響債權人行權的積極性。因此,應當明確行使撤銷權的人優先受償,并且保障行權花費的必要費用。
參考文獻:
[1]" "陳翀.民法典視域下的債權人撤銷權性質探討[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1.
[2]" "殷愛民.債權人撤銷權的訴訟實施[J].西部法學評論,2024(1):77-89.
[3]" "蔣家棣.債權人撤銷權的法律效果及債權的實現路徑:以《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解釋》第46條為中心[J].中國應用法學,2024(1):51-60.
[4]" "高旭.優先主義理念下債權人撤銷權的制度重構:以程序法為中心[J].南大法學,2023(4):111-133.
[5]" "宋史超.論債權人撤銷權判決的實現路徑:以指導案例118號為中心[J].政治與法律,2021(1):149-161.
[6]" "陳龍業.債權人撤銷權規則的細化完善與具體適用[J].中國法律評論,2024(1):65-74.
[7]" "朱虎.債權人撤銷權和破產撤銷權的同頻共振[J].清華法學,2024,18(1):43-61.
[8]" "云晉升.論債權人撤銷權行使的法律效果:以《民法典》第542條為中心的分析[J].社會科學,2022(3):106-113.
[9]" "朱晶晶.論債權人撤銷權的私益性及其實現[J].新疆社會科學,2021(6):120-129,170-171.
[10]" "費世軍,蔣運燈.論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之法律效果歸屬[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5):41-46.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