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數字化手段已廣泛應用于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探究,成為歷史教師的新課題。
本文以七年級歷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課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學生營造沉浸式歷史情境,提升他們對歷史事件和發展脈絡的認知與興趣,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同時,筆者也希望解決三個基本問題——
1.如何利用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手段,再現歷史場景,增強學生的真實體驗?
2.如何有效整合多媒體教學資源,構建豐富多元的歷史學習情境?
3.通過這種數字化、情境化的教學方式,怎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一、虛擬歷史場景展示
本課例通過“馬可·波羅走東方”的情境創設,帶領學生熟悉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等的發明與應用,提升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素養。
(一)創設歷史情境
本課例創設“馬可·波羅走東方”之“海洋探險、中東遇險、抵達東方、踏上歸程”四個情境,通過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重現宋元時期絲綢之路的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水系、建筑、街市等畫面。
(二)演示科技成就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3D打印技術,生動演示了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等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學生通過近距離觀察,更好地理解了這些科技誕生的過程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多媒體資源整合
(一)視頻觀看尋答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設計沉浸式的虛擬情境,教師還整合了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包括紀錄片、動畫短片、圖文資料等。例如,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視頻為載體,通過畫軸等信息量豐富的圖片和視頻,涵蓋展示了四大發明。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邊觀看邊思考,感受宋元時期科技發明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史實,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動態圖示助理解
為了講好并串聯起本課例的兩個子目,即發達的交通與先進的科技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利用動態地圖或圖示進行教學展示。
①絲綢之路路線圖。教師利用動畫演示將絲綢之路等重要交通線路可視化,展示其如何促進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如何帶動航海技術、造船工藝的發展進步。這些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培養其觀察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②交通與科技協同發展動態演示圖。教師直觀展示指南針、航海技術等科技進步如何改變水路交通方式,進而促進文化的交流傳播。直觀、立體、系統的展示,便于學生理解發達的交通與先進科技之間的緊密關系,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
三、探究式學習活動
基于豐富的歷史情境和多媒體資源,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探究式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認識宋元科技發展的具體情況。例如,基于“馬可·波羅走東方之海洋探險”這一教學情境,提出以下問題——
1.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后,駛入了地中海,請同學們猜測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哪一技術可以使船隊不偏離航向、順利到達目的地?
2.自主閱讀課文,找出各時期指南針的發展變化。
3.結合課文和以下材料,說說指南針發明創造的“前世今生”,以及宋元時期指南針在航海上的運用。
材料一:“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
——北宋《萍州可談》
材料二:“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往來,唯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為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諸蕃志》
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聯系史料,體會宋元時期指南針在航海事業上的應用與傳播。在隨后的學習探究過程中,結合三大發明成果向外傳播的情境和相關多媒體資源,學生學會主動探尋歷史真相,有根據地評述史實。
四、成效與反思
本教學設計初步實現了數字化與情境化教學的目標,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增強了歷史感知力
通過“馬可·波羅走東方”的情境創設,借助身臨其境的虛擬場景和多媒體資源,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感受到宋元時期的歷史風貌,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文化交流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歷史感知力和代入感。
(二)提升了歷史探究力
通過觀看動態地圖、繪制對外傳播示意圖,組織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熟悉宋元科技向外傳播的路徑,體會宋元時期的交通狀況和作用,提升了歷史核心素養。
(三)培養了歷史思維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除了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同時注重對基本史實進行講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加強歷史知識多領域、多層次的聯系。例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宋元科技對世界的影響,學生鍛煉了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展示交流等實踐技能。同時,通過探究復雜的歷史問題,他們也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等思維品質,為今后的歷史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
總之,通過《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的數字化教學實踐,教師體會到利用數字化手段創設情境、設置問題、推送學習任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
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嘗試基于數字化平臺,運用學程包,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推送個性化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同時,通過教師、學生、平臺的多元評價,全方位獲取學生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責編 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