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43歲,他的生活重心除工作外,大多放在將要中考的兒子身上,從接送補習班、興趣課到輔導作業。因兒子要中考,張先生更是焦慮,每晚都盯著孩子完成校內作業,還額外給兒子布置了很多高難度“加餐”作業,導致正處在青春期的兒子很是不滿,兩人也經常為解答作業發生爭執。“這么簡單的題目,講幾遍了都不會做,你腦子里在想什么?”“你覺得簡單,那你去讀啊……”“你什么態度”“我就這態度怎么了?大不了不讀……”
這天,和兒子的爭吵再次爆發后,張先生只覺胸口疼痛難忍,連呼吸都變得困難,妻子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張先生送到醫院。急診室醫生經過快速排查后,考慮張先生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立即啟動了胸痛中心綠色通道,聯系導管室準備介入手術。
穿刺、置管、造影……果不其然,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90%狹窄,需要立即疏通血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在醫生嫻熟的操作下,血管迅速得到開通,張先生的胸痛癥狀也明顯好轉,術后恢復得很好,并順利出院。
什么是早發冠心病?
早發冠心病是指45歲之前確診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狹窄≥70%,或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與冠心病相比,早發冠心病危險因素較少,但起病較急,且多數患者的首發癥狀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早發冠心病的患者比例越來越高,且越來越年輕化,心肌細胞沒辦法再生,少一個心肌細胞就多一份心臟風險,所以要早期識別,盡快疏通血管,減少對心肌的損傷和心功能的影響。
早發冠心病有哪些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男性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且吸煙、精神壓力和血壓升高與男性冠心病發生的相關性更大。這可能與男性更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及女性雌激素的保護作用等密切相關。
有研究報道,心血管疾病與心理問題互為因果,心理問題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日益加重。大量研究證實,憤怒、敵意、悲觀等負性情緒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預后不良密切相關,心理應激狀態下可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等,這些現象均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早發冠心病應該如何預防?
大多數早發冠心病患者可以在發病前進行危險因素干預。
1.控制基礎疾病
如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
2.盡早戒煙
越早戒煙對預期壽命的延長越有益,在40歲之前戒煙可使吸煙相關死亡風險降低90%。
3.改善飲食結構
適量攝入蛋白質,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攝入,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攝入。
4.堅持規律運動
每周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同時提高心肺功能。
5.保持情緒穩定
遇事心平氣和,想得開,放得下,避免情緒過于波動;學會寬以待人,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做好心理調適,學會自我放松訓練,如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體放松,增強自身康復能力,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