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經常碰到一些患者尤其是已植入心臟支架的患者問:“我的支架都放上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服藥了?”其實,無論放不放支架,一旦患者的心臟血管狹窄到須放置支架的程度,大多是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治療的。那么,心臟支架術后,為什么還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
預防支架內血栓形成
支架的異物反應 支架植入后,作為異物可能會激活血小板,導致其在支架表面聚集,形成血栓。急性或亞急性血栓可能引發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所以需要服藥預防支架內血栓形成。
內皮修復過程 血管內皮需要數月時間才能逐漸覆蓋支架表面。在此期間,支架金屬表面直接接觸血液,易觸發凝血反應。抗血小板藥物能顯著降低這一風險。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
基礎疾病控制 冠心病本質是動脈粥樣硬化,支架僅解決局部狹窄,但全身血管仍存在病變風險。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延緩動脈硬化進展。
二級預防 長期抗血小板治療可降低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復發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此外,支架術后通常須聯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6~12個月。雙重抗血小板通過不同機制協同抑制血小板,大幅降低血栓形成風險。
雙重抗血小板療程結束后,通常須終身服用阿司匹林(若無禁忌),以維持抗血小板效果。
預防再狹窄與血管事件
支架內再狹窄 盡管藥物涂層支架已顯著降低再狹窄率,但血管內皮過度增生仍可能發生。抗血小板藥物雖不直接阻止增生,但可減少因此引發的血栓性閉塞。
全身性保護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多支血管病變,長期用藥可預防非支架部位的斑塊破裂或血栓形成。
循證醫學支持
大量臨床研究證實,長期抗血小板治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停藥或依從性差是支架內血栓和心肌梗死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須權衡抗栓獲益與出血風險(如胃腸道出血、腦出血),尤其老年或高危患者。同時還要按醫囑定期隨訪,以監測血小板功能、血常規及藥物副作用,及時調整方案。
綜上所述,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支架術后綜合管理的關鍵環節,患者須嚴格遵循醫囑,避免擅自停藥,以達到最佳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