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1年秋與曹某再婚。婚前我們各有一個孩子。2015年冬,74歲的曹某因健康問題,與兒子曹某輝一家共同生活。2024年12月,曹某病逝。其喪葬事宜由曹某輝操辦。曹某留有房屋一套,該房系曹某所在單位早年分配給職工的公房,后經房改,曹某與我出資8萬余元取得房屋產權,但登記在曹某名下。曹某去世后,曹某輝與我因房產繼承問題發生爭執,曹某輝認為該房產屬于曹某個人房產,即便房改時我有出資,也只占一小部分份額;再者,曹某的晚年是由他贍養照顧,我作為配偶對曹某未盡扶養義務,無權繼承其遺產。我則認為,該房屋屬于我與曹某共同所有。我因年邁且居住在外地,與曹某難以相互照顧,不應影響我繼承曹某的遺產。請問,我的想法對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二十七條規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故本案房屋應屬于曹某與你的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第三款中“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之規定,盡管你也因年邁體力不支,且生活在外地,與曹某之間不能相互照顧,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但曹某的晚年畢竟是與他的兒子曹某輝一起生活,并由曹某輝贍養照顧。因此,曹某輝有權主張多分得父親曹某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