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游戲數量和網絡用戶規模的持續攀升,網絡游戲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網絡游戲的IP、流量已成為其市場競爭的關鍵資產,特別是伴隨用戶數量的激增和商業模式的迭代升級,使得網絡游戲企業競爭態勢日益激烈。各類新興網絡技術催生新的競爭手段,也使得網絡游戲行業不正當競爭及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呈多元化、復合化的趨勢 。因此,加強對網絡游戲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識別顯得尤為重要。
網絡游戲“代練”是通過第三方平臺為游戲玩家提供代玩游戲的服務,以獲取游戲內的成就或獎勵。這種行為違反了網絡游戲實名注冊賬號、不得將賬號私自轉借他人、禁止代練等業內公認的行業規范和商業道德。2024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某科技(成都)公司、深圳某計算機公司訴江蘇某網絡科技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認為:提供游戲“代練”交易服務的主體與游戲經營者基于相同游戲用戶、相同游戲產品開展經營活動,存在事實上的競爭關系。因此,判決江蘇某網絡科技公司停止涉案不正當行為,消除影響、賠償損失。游戲“代練”交易服務直接針對游戲經營者運營的游戲產品,影響用戶對游戲的真實體驗,損害了游戲經營者的游戲運營業務及競爭權益,因而構成不正當競爭。
網絡“水軍”惡意拉人是通過雇傭“水軍”在網絡游戲內發送其他游戲的推廣鏈接,以搶奪交易機會獲得商業利益。江蘇某網絡公司取得《英雄島》網絡游戲軟件的獨占使用權后,發現武漢某網絡公司通過雇傭“水軍”在網絡游戲內發送其他游戲的推廣鏈接,導致其游戲玩家數量和充值金額大幅下滑,據此向法院提起上訴。2022年,江陰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武漢某網絡公司以惡意拉人方式獲取游戲玩家,從江蘇某網絡公司處搶奪交易機會以獲得商業利益,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網絡游戲行業公認的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是故,法院判決武漢某網絡公司賠償江蘇某網絡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70余萬元,并立即停止在案涉游戲內的惡意拉人行為。
網絡游戲“換皮”行為指的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模仿或復制另一款游戲的核心元素和整體設定,使得消費者誤認為兩款游戲存在特定關聯。2017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騰訊公司訴光宇在線公司不正當競爭案中,光宇在線公司開發經營的“最萌英雄”游戲在啟動界面使用了與《英雄聯盟》游戲啟動界面近似的標識,游戲中多個角色抄襲了《英雄聯盟》游戲中對應角色形象和名稱,還在其網站宣傳視頻中稱“本款游戲采用《英雄聯盟》角色Q版化”。法院最終認定光宇在線公司與騰訊公司均為網絡游戲的運營者,具有競爭關系,光宇在線公司的相關行為構成虛假宣傳,判決其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騰訊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100余萬元。

類似“冒名+換皮”的行為實際上是不法分子更換游戲的用戶界面、角色、場景等元素,套用其他游戲版號,將“換皮”后的游戲作為一款新的游戲發布。由于這類游戲侵權案件涉及商業秘密、游戲著作權認定,造成游戲原創企業維權成本高、難度大。
網絡游戲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是游戲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包括游戲源代碼、用戶信息、運營數據、市場策略以及未公開的游戲內容等。近年來,侵犯網絡游戲公司商業秘密的案件高發。在仟游公司訴徐某、肖某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中,仟游公司、鵬游公司是《帝王霸業》游戲軟件源代碼權利人,徐某、肖某在任職期間,參與了前述游戲源代碼的開發。二人離職后成立新公司與南湃公司共同開發名為《三國》《三國逐鹿》的頁游游戲并上網運營。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上述行為侵犯了仟游公司、鵬游公司《帝王霸業》的游戲軟件服務器源代碼商業秘密,要求上述二人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500萬元。
總體而言,網絡游戲行業中層出不窮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僅損害了游戲公司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市場中的競爭秩序,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激發游戲企業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的活力,維護網絡游戲企業與玩家的合法權益,需要不斷強化對網絡游戲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力度,從而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
(作者孫伯龍系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