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民間美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色彩作為民間美術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民間藝人精神風貌的直接體現。在現代油畫創作中,眾多畫家將民間美術的色彩語言融入創作實踐中,旨在呈現更具民族特色的油畫作品。鑒于此,本文首先剖析民間美術的色彩特質及其價值意蘊,在此基礎上探討民間美術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具體應用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二、民間美術色彩的特征
我國民間美術種類繁多,表現形式豐富,涵蓋了繪畫、雕塑、剪紙、編織、刺繡等。無論采用何種表現形式,這些民間美術作品都展現出了極為鮮明的色彩特質。[1]
(一)對比強烈,色彩鮮艷
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通常鮮艷明快,對比強烈,這主要是因為民間藝人大多偏愛高飽和度的顏色,如紅色、黃色、藍色。這些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能夠迅速吸引觀者的目光。與此同時,民間美術作品還強調互補色的應用,如將紅色與綠色、紫色與黃色等互補色巧妙組合,體現了民間美術色彩對比強烈的用色理念。
(二)寓意豐富
民間美術作品不僅追求色彩的強烈視覺效果,還巧妙運用色彩語言來表達特定的象征寓意。例如,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紅色象征著吉祥、喜慶與幸福;黃色代表著尊貴、權力與財富;藍色則往往被用來表達肅穆或悲傷的情感。
(三)地域特色鮮明
我國地域遼闊,民間美術作品在用色方面展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北方民間美術作品傾向于使用濃重的色彩,尤其是大紅、大綠等色調,以表達喜慶與熱烈的氛圍;而南方民間美術作品則更注重色彩的柔和過渡,常運用淡雅的色彩來展現溫和與柔美,這種色彩風格恰與南方地域特點相呼應。[2]
三、民間美術色彩的價值意蘊
(一)文化價值
民間美術是民眾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滿足自身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結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例如,傳統的“五色觀”——“白、青、黑、紅、黃”,承載著獨特的文化意蘊。其中,白色象征純潔、高雅和清爽的氣質;青色寓意生命力旺盛、身體健康,充滿希望與活力;黑色意味著萬物漸次凋零;紅色象征熱情與活力,體現了對生命和奮斗的推崇;黃色代表溫暖、輝煌、豐收和希望。由此可見,“五色觀”彰顯了古人的文化觀念和審美取向,既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進一步凸顯了民間美術的獨特韻味。[3]此外,民間美術還特別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無論是鄉村壁畫還是陶瓷制品,都不乏對大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二)實用價值
民間美術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價值,同時還與人們的情感緊密相連。以民間服飾的顏色選擇為例,不同場合對服飾的顏色有著不同需求。例如,在喜慶的場合,人們通常會選擇穿著紅色服飾,以迎合喜慶、熱鬧的氛圍;而在勞作時,則更傾向于穿著深色系的服飾,這主要是出于耐臟的實用性考慮。
(三)審美價值
民間美術植根于民眾的實際生活中,既展現了濃郁的生活情趣,又真實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觀念。這種美學理念對民間美術的創作流程及創作技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例,其在色彩運用上極為精細,采用礦物與植物作為原料,經過手工精心研磨,所得顏料純凈而細膩,印制出的年畫色彩鮮明且持久不褪色。其中,青、黃、紅構成了畫面的主色調,而黃、紫兩色的巧妙結合豐富了畫面的色彩層次。年畫整體以暖色調為主,如丹紅、木紅、桃紅、槐黃與橘黃等,使作品的色彩風格熱烈而奔放。在人物服飾的色彩搭配上,木紅、銅綠與葵紫三色的運用,融合了現實生活中的豐富色彩,反映了民眾的審美情趣,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四)情感價值
民間美術作品常常運用鮮明的色彩對比來表達特定的情感,以表達民眾的真摯情感,體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在傳統民間美術作品中,紅、黃、白等色彩被廣泛運用,其中紅色尤為常見,它象征著喜慶與紅火,常被用于年畫、窗花等裝飾品中。年畫作為民間美術中極具代表性的裝飾性繪畫,其色彩表現尤為豐富,表達了喜慶、歡樂、熱鬧的情感。如以“五谷豐登”“連年有魚(余)”為主題的年畫作品,均采用傳統的紅、綠色彩搭配,展現出一種歡快祥和的節日氣氛。
四、民間美術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強調色彩選擇的自然性
民間美術作品在色彩運用上并不復雜,往往采用單純的紅、綠、藍等色彩,通過巧妙的色彩搭配,使作品賞心悅目。例如,陜北民間美術在色彩上,傾向于使用純凈、天然的色彩,如陜北鳳翔泥塑使用的紅色便是純正的大紅色,綠色則是鮮明的草綠色,不摻雜其他顏色。[4]從這一角度看,油畫創作者可以借鑒民間美術中自然、純粹的色彩語言,深入了解民間藝人對色彩的運用情況,包括不同環境、景物以及不同人物性格在色彩方面的運用。
具體而言,創作者首先要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親身體驗民眾的實際生活,全面了解民間美術的生存土壤,以深刻認識和充分把握民間美術色彩的產生背景及其與民眾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其次,可以采集自然染料樣本,如從茜草根中提取紅色,從辰砂中提取朱砂色等,進而制作出相應的色卡。在此基礎上,可借鑒民間藝人的調色口訣,如“紅配綠,看不足”等配色原則,進行油畫顏色的合理搭配,從而賦予油畫作品濃郁的民族韻味。最后,在油畫作品的創作實踐中,要合理運用這些提取出的自然色彩。需要注意的是,顏色的選擇應與所表現的內容相契合,例如,在描繪夕陽景象時,可選用朱砂、大紅等暖色調;而在描繪樹葉時,則可選用草綠等清新自然的色彩。[5]
段正渠是當代極具代表性的油畫藝術家,其作品深刻體現了民間美術色彩的獨特韻味。在訪談中,他回憶起自己20世紀80年代于陜北寫生的經歷,提及當地民眾運用大紅、大綠等鮮艷色彩繪制門神畫、剪制窗花,這些色彩的運用充分展現了民間美術的藝術美感。自那時起,他便渴望用油畫藝術再現陜北的風土人情和藝術審美,將民間美術色彩融入油畫作品,成為他藝術探索道路上的重要課題。在作品《金色黃河》中,他巧妙運用了大面積的黃色調,既生動地刻畫了黃河的壯闊與浩渺,保持了自然的真實風貌和色彩的高度真實感,又營造出和諧統一的畫面氛圍。這一作品充分展現了他對民間美術精髓的汲取,實現了民間美術色彩與油畫創作藝術的完美融合。
(二)注重色彩搭配的層次性
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十分豐富,民間藝人擅長運用高飽和度的色彩進行巧妙搭配,極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視覺沖擊力。[6]在色彩搭配上,他們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則,精心處理色彩的對比與平衡關系,確保作品內容既鮮明突出又和諧統一。以陜北鳳翔泥塑為例,其色彩運用往往不少于兩種顏色,通過巧妙運用不同色彩的對比,來凸顯主體形象。
在油畫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可以借鑒民間美術的色彩應用理念,注重畫面色彩的層次感。首先,可以從民間美術中汲取配色靈感,通過適當調整色彩的明度或純度,使其更好地適應油畫厚重、有質感的顏料特質。其次,在保留色彩互補關系的基礎上,采用疊加罩染、中間色過渡或局部降低飽和度等技巧,以避免色彩間的視覺沖突,實現色彩的和諧過渡。最后,在色彩層次安排方面,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背景部分宜采用冷色調薄涂(例如群青加白色),結合透明畫法來營造畫面的深遠空間感;二是中景區域主要通過調和色(如土黃、赭石等)進行過渡,以減弱色彩的對比強度,實現色彩的自然銜接;三是前景選用高飽和度的暖色調(如朱紅、中黃等),通過厚涂技法或添加肌理效果來突出視覺焦點。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能使油畫作品的層次感更加鮮明,還能有效突出主體,顯著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7]
呂勝中深受民間美術中剪紙藝術的啟發。在剪紙藝術中,紅色不僅是一種色彩,它還承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記憶。呂勝中運用重復與裂變的藝術手法,讓這份文化記憶在當代油畫領域重新綻放活力。因此,從他的作品中能清晰地感受到色彩層次的巧妙運用。以他的油畫《生命·瞬間和永恒》為例,畫面中紅色與藍色等色彩的鮮明對比,不僅為整幅作品增添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還使畫面色彩層次分明。這部作品不僅彰顯了民間美術色彩的獨特韻味,還巧妙地融合了現代審美理念和技術手段,展現出豐富多彩、匠心獨運的藝術效果。[8]
(三)運用民間美術色彩的象征性
民間美術色彩蘊含著豐富的象征寓意,每一種色彩都承載著獨特的情感。紅色常被視作喜慶與吉祥的象征,被廣泛應用于與春節等傳統節日相關的藝術創作中;黃色象征著權力與尊貴,是舊時皇室服飾的首選色彩;青色象征著春天與勃勃生機,常作為古代器具的裝飾色彩出現;黑色代表著威嚴與神秘;而在戲劇中,白色臉譜往往用來代表奸詐與狡猾的角色。鑒于此,當前的油畫創作也可以從這一視角出發,著重強調民間美術色彩的象征性功能,以豐富油畫作品的情感表達和文化內涵。具體而言,創作者應構思創作主題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然后深入思考這些內容與色彩寓意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根據色彩的寓意和作品的整體氛圍,精心選擇主要使用的色彩,以確保色彩寓意與作品主題的高度契合。[9]
例如,王沂東作為我國古典油畫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常常巧妙地運用“中國紅”來凸顯創作主題,同時保留了細膩的寫實風格。在王沂東的筆下,紅色不僅作為視覺元素來展現畫面的美感,更深刻地表達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以及他們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在《待嫁的女孩》這幅作品中,他將紅色衣裳與紅色被面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濃郁的喜慶氛圍。醒目的紅色不僅象征著喜慶與吉祥,還展現了民間美術色彩與油畫創作的深度融合。
五、結語
綜上所述,民間美術色彩以其鮮明的特色和豐富的價值,為當代油畫創作提供了靈感源泉。本文闡述了民間美術色彩的特質,并分析了其價值意蘊,還從強調色彩選擇的自然性、注重色彩搭配的層次性以及運用色彩的象征性這三個維度出發,深入探討了民間美術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旨在為當代油畫創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展望未來,我們應積極促進油畫藝術的跨界融合與創新,不斷拓展其表現邊界,不斷嘗試新的表現方式和藝術手法,以促進油畫創作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葛濤.民間美術色彩表現價值與文化探討[J].新楚文化,2024(10):44-46.
[2]秘真琦.淺談民間美術色彩在裝飾畫創作中的運用[J].色彩,2024(03):105-108.
[3]鐘華.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對現當代油畫的影響探析[J].色彩,2023(12):102-104.
[4]馮昌華,鎖英.民間美術色彩對現代油畫創作的影響[J].美與時代(中),2023(07):42-44.
[5]汪洋,汪祺.民間色彩藝訣的初步整理與解析[J].藝術研究,2023(01):94-96.
[6]趙海峰.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對現當代油畫的影響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4(21):200-202.
[7]孫楠楠.民間美術色彩與現代油畫創作的關系探討[J].天工,2023(31):85-87.
[8]趙平梅.侗族民間美術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大學,2021.
[9]祝慧.論中國油畫中民間美術色彩的運用[J].美與時代(下),2019(12):72-75.
(作者簡介:李泓諾,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館管理)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