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喜愛打太極拳,身體硬朗。為了讓我能擁有跟他一樣的身體素質,我五歲時,爺爺就把我?guī)У搅宋漯^,讓我跟著教練習武。
剛練武術的時候,我總會哭,壓腿、抬腿、下腰等等這些基本功,對我來說有很大的難度。教練非常有耐心,總是不斷地鼓勵我,不厭其煩地指導我。有一次,我無意間走進教練的休息室,看到了滿墻的獎杯和獎狀,心里滿是羨慕,暗暗下決心,以后也要成為像教練一樣優(yōu)秀的武術人。從此之后,我訓練得更加刻苦,再累再疼也咬牙堅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快就從武館里的“后進生”成長為“優(yōu)秀學員”,也成了校武術隊的主力成員,每年都會參加校運動會的開幕式表演。更令我有成就感的是,很多同學看了我的武術表演,也想學習武術。我還代表學校參加市里的各種文藝匯演,能為弘揚中華武術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驕傲。
武術帶給我強健的體魄。從小到大,我的身體素質都很棒,各類體育項目也很容易掌握技巧。武術還錘煉了我的意志,面對困難時,我總能保持樂觀自信的態(tài)度,堅信“有志者事竟成”。2021年,在參加“淮海武術聯(lián)賽”前夕,比賽項目三路長拳的動作規(guī)則突然發(fā)生了重大修改。這一變動對早已形成肌肉記憶的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我沒有退縮,全情投入,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每一個動作,銘記每一個動作要領。最終,我在賽場上斬獲了二等獎。
如今,武術于我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將繼續(xù)踐行“熱愛祖國,頑強拼搏;待友理誠,尊師以禮;止戈為武,內外兼修;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武訓,以實際行動踐行武術精神,將中國武術精神發(fā)揚光大。
gt;gt;gt;鏈接:
中國武術的起源: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從起源來看,武術源于古代先民的生產勞動和戰(zhàn)爭實踐,是人類為了生存與自衛(wèi)而創(chuàng)造的技藝。它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fā)展,逐漸形成獨特的體系和風格。
中國武術的分類:中國武術分為徒手武術和器械武術兩大類。徒手武術包括拳術,如少林拳、太極拳、詠春拳等;器械武術包括刀、槍、劍、棍等傳統(tǒng)兵器的使用。
中國武術精神:中國武術精神的核心是崇尚武德,“未曾習武先修德”,寬容、忍耐、堅強、仁義、誠實等也是習武者的武德修養(yǎng)。武術精神也表現(xiàn)為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便是這種精神形象的說明。
陳昕妍:江蘇省鹽城市串場河小學五(6)班學生
指導老師:莊海艷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